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這幾年物價上漲過快,是什麽原因造成的

這幾年物價上漲過快,是什麽原因造成的

今年以來,我國物價普遍顯著上漲,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6.5%,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3.2%,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上漲4.5%。物價的上漲,已是當前公眾關註的重要議題之壹。這甚至壹定程度上也成了其他國家關註的事情。為抑制物價的上漲,管理當局也已采取了若幹重要措施,但影響物價的因素眾多,相關因素的交互作用又相當復雜,而各種宏觀調節措施往往存在滯後效應。我們在此著重分析造成本輪物價上漲的直接原因和基礎原因,並對未來物價走勢作點展望。

最近壹些年我國的物價變化與整體的經濟狀況密切相關,物價的普遍上漲趨勢,直接地講則是由於,持續相當長時期的巨額經常貿易順差,造成國內貨幣供應量的連年快速增長。

與貨物貿易的巨額順差相比,我國服務貿易的逆差是相對較小的。從國際收支表可知,2006年,貨物貿易順差2177.5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88.3億美元,兩者相抵後,貨物和服務貿易順差2089.1億美元。2007年上半年,貨物貿易順差1356.9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31.4億美元,兩者相抵後,貨物和服務貿易順差1325.5億美元。

與此同時,外商對我國的直接投資和其他形式的資本項目,多少年來我國都是巨額凈流入國家。其中外商直接投資額名列全球前茅。

在這樣的態勢下,我國巨額貿易順差引起的資產和負債的變化,最重要的方面是:

(1)貿易順差所體現的資金的壹部分,仍然是以所有者的外匯資金的方式存在,如體現為在國內銀行的存款,隨後由銀行機構在國外作存款類運用,或者外匯資金所有者委托國內銀行理財,結果是由銀行購買國外的證券類金融資產。

——請註意,這部分順差資金的運用,不會使國內的本幣(人民幣)供應增加。從而也不是推動物價普遍上漲的因素。

(2)但是,更大數量的順差資金將轉化為國內的貨幣供應,這是造成若幹年來我國的貨幣供應量持續快速增長的直接原因。具體的途徑是,因為相應的企業所需要的不是外匯資金而是人民幣資金,企業的凈售匯,是由中央銀行來收購的,由此迫使中央銀行的貨幣供應增加。現在人們愛說的我國較嚴重的流動性過剩,直接地講就是通過這個渠道形成的。

這樣匯集的外匯即對別國的壹部分債權,是由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運作的,其中的壹部分用於購買美國國債等金融性投資。最近成立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2000億美元),則是嘗試對外進行公司類直接投資,相當大程度上是借鑒了新加坡淡馬錫公司的經驗。

對於因多年持續的經常貿易順差引起的國內貨幣供應量的快速增長,以往壹些年,中央銀行主要依賴發行央行票據,使流動性極強的等額貨幣,轉變為購買央行票據的金融機構的投資性資產。去年7月以來,是通過提高銀行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達到使相應的貨幣沈澱於中央銀行的目的,至今已上調12次。這兩項手段的直接目標,都是相應地減少具有流通手段(購買手段)職能的貨幣量。但是很明顯,這樣的被動操作,實際是在貨幣供應的快速增長壓力下進行的,在經濟運行已經過熱的總態勢下,這意味著物價普遍上漲的勢頭已經同時形成。

最近壹些年,全球範圍內石油、有色金屬等重要原材料的價格紛紛大幅度上漲,或遲或早會引起相關商品價格的上漲,我國實際上是壹個資源緊缺型國家,這個因素對我國眾多商品價格的影響實際是不小的。

這幾年房地產價格的暴漲、房地產業的持續高速增長,造成社會財富在部分投資者中的快速積聚,證券股票市場的迅速膨脹也導致了類似結果。這使相當壹部分人的貨幣資金及其他形式資產大量增加,由此對商品價格上漲的承受力也大為增加。結果,快速增加的貨幣供應量在相當壹段時期裏也似乎不是壹個突出問題了,壹定程度上是使人們變得麻木了。

持續的經濟過熱運行、高速增長,催生著貨幣供應量的快速增加,並使這樣增加的貨幣供應量顯得較為正常,而實際上貨幣的過量供應已經持續相當壹段時期了。

當前我國的消費物價漲幅已經達到相當引人註目的高度,工業品或能源產品價格的上漲同樣如此,其中部分產品的漲幅更加高得多。但是,就其性質而言,是結構性原因所導致。上面已經指出的各重要影響因素,雖然有種種差別,它們的***同之點正是結構性缺陷:

(1)與高速增長的巨額貿易順差相聯系,反映著我國巨大數量的出口產品生產企業,目前的經濟層次尚比較低,往往既無對外直接投資能力,也不是上檔次的研發型企業,而是屬於較低層次的單純加工型企業。

(2)我國進口石油數量的急劇增加,對其他重要礦產、原材料產品國外依存度的加大,其價格的上漲對國內產品影響的增大不言而喻。同時這還反映出我國產業結構方面的問題。

(3)部分農副產品等消費品價格的大幅上漲,除了相應產品供需關系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國農業發展方面的問題。與先進國家相比,農業勞動生產率低、農業的規模化經營進展緩慢。當然,這些重要方面的顯著進步也決非壹朝壹夕所能實現。

另壹方面,各項宏觀調節措施目前仍呈加大趨勢。例如銀行系統對存貸比例的控制已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新增貸款額勢必因此而受到直接限制,由此自然會相應地抑制貨幣供應量的增加。

從國際上看,目前的石油價格已是在相當高位運行,可以說,壹定程度上已經包含有投機性需求的影響。

綜合上述各種因素,我國的物價,繼續推向高位的動能已經相當有限,即使某些影響因素還有滯後效應,也已不致於形成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