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人眼裏,兒子和女兒哪個更重要?這兩個女人說了心裏話,妳覺得呢?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作為父母,真的能公平看待每個孩子,確保不偏心嗎?我想,或許每個多子女家庭,都會閱歷過父母“偏心”這樣的事。
《聖經》中有這樣壹個故事,有壹對兄弟,他們原本十分要好,可是父母看待他們兩個卻各有不同的態度。父親偏愛哥哥,母親喜歡弟弟。父親臨終的時分要把祝願給哥哥,結果母親卻鼓動弟弟騙去了祝願。
最後他們兄弟兩個反目成仇,弟弟被哥哥追殺,背井離鄉很多年,他本該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可是為了規避追殺,只能流落他鄉。
哥哥由於沒有得到祝願,所以他也失去了誌氣,他痛恨母親和弟弟,仇恨的火焰時辰灼燒著他的胸膛。
原本有兩個兒子,母親的暮年應該是安享天倫之樂,可是她最終卻在孤苦無靠中渡過,她愧對本人的大兒子,也整天擔憂逃難他鄉的小兒子。
我們無妨做個假定,假設當初父母兩個人能做到不偏不向,把愛同等地分給兩兄弟,那麽他們兄弟兩個人也不至於互相屠戮,而是快樂地生活在壹同,***同侍奉父母,享用天倫之樂。可這壹切都被父母的偏心給毀了。
02在很多傳統的中國度庭中,這種偏心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特別是在多子女家庭中,男孩總是那個被偏愛的人,而女孩則是受冤枉的人。
朋友和她表姐最近閱歷了狀況差不多的事,說起這些事,她滿是冤枉和痛心。先說說朋友表姐家裏的事,表姐成家後就搬到了市裏住,父母和弟弟在鄉村老家,好在他們離得還不算太遠,表姐經常能回娘家照顧父母。
表姐總是很惦念娘家人,平常只需有時間就會買很多東西回去探望父母和弟弟,更別說節假日了,只需是她能做的,她就壹定會竭盡全力去做。
原本壹家人相處得還算不錯,可是後來弟弟結婚了,有了弟妹之後,弟弟仿佛就跟家裏人開端藏心眼了,本該是弟弟該做的,也讓姐姐伸手。
表姐從小在家裏就讓著弟弟,她同父母壹樣,毫無條件地慣著他,有什麽好東西總是讓給他,可是有什麽臟活累活總是表姐出面。
弟弟從小被父母和表姐寵著,漸漸就習氣了依賴,習氣了討取和占有。
表姐的父親生病那段期間,都是表姐請假在家裏服侍父親,每次去醫院檢查、治病也都是表姐壹個人全權擔任,後來,表姐的父親逝世了,家裏拿到了四萬到的喪葬費,表姐的母親把這筆錢放在了表姐那,不過她很嚴肅地跟表姐說,這個錢可不是給她的,只是暫時讓她保管。
表姐點點頭,表示她歷來沒想念過這筆錢。
03可是沒過多久,表姐的母親也逝世了,短時間內失去兩位至親,表姐還沒從悲哀中走出來,就和弟弟打了壹仗。
緣由是,母親過世的第二天,弟弟和弟媳找到表姐去要父親走時的那筆喪葬費,表姐很驚訝地看著冷血的弟弟,她說這筆錢壹定會給他,不過怎樣也得把母親的後事料理完了再說吧,可弟弟和弟妹當仁不讓。
關於弟弟的冷血和毫無感恩的心,表姐很痛心,可是讓她更痛心的還在後面。
母親走的時分留給弟弟壹個存折,裏面有二十多萬存款,她在臨走前幾天把存折和密碼都給了弟弟,而表姐卻對這件事毫不知情,當她曉得了這件事後,心裏突然有萬般冤枉湧上心頭。
想起那些毫無底線為父母和弟弟付出的日子,她覺得本人就像她的娘家人無情的搜刮著,母親明明有錢,可是需求用錢的時分卻喊她錢花,父親住院的費用都是她出的,而弟弟卻歷來沒有拿過壹分錢,母親也總是說弟弟壹家人日子不好過,所以表姐把照顧本人壹家人當成了責無旁貸的事。
弟弟拿走了父母給他留下的二十四萬,並且和表姐分裂了。
表姐在父母墳前欲哭無淚,她心裏不斷想問問父母,為什麽要這麽對她,難道就由於她是個女兒,是個嫁進來的人嗎?
可她明明從壹開端就比弟弟做得多呀,這種被至親傷害的痛苦,比萬箭穿心還難受。
表姐說完,朋友的眼淚也流出來了,朋友家裏也有個弟弟,她家的狀況和表姐家差不多,弟弟只曉得伸手跟她要東西,而她每次都是盡本人最鼎力量滿足她,母親也請求她壹定要照顧好弟弟。
04就由於他是弟弟,所以就能得到偏愛,無論她有沒有才能,只需弟弟提出請求,她就必需滿足。後來,朋友的母親說,以後老家的房子都留給弟弟,由於他是男孩。
朋友想想本人為母親和弟弟所做過的壹切,她突然覺得本人很累,她想要的愛不斷都那麽難,她希望母親能像愛弟弟壹樣愛她,可是母親卻把壹切的愛都給了弟弟,關於她,只要無度的討取。
想起去年看過的壹部電視劇《都挺好》。蘇明玉的母親像極了理想生活中的大多數父母,她們不論這個女兒是最大還是最小的那個,總之女兒就是沒有兒子重要,她會把本人的愛都給兒子,卻能活生生剝奪女兒求學的權益。
本來蘇明玉壹家兄妹三個人應該是相親相愛,其樂融融的,可是卻由於母親的偏心,父親的無能,使壹家三個孩子過成了仇敵,直到成年後,蘇明玉還在原生家庭這種偏心的陰影裏,久久走不出來。
由於偏心,所以蘇明玉和兩個哥哥也漸行漸遠,親情淡薄,最後形同陌路。其實,我們懼怕的不是沒有愛,而是父母卻把壹切的愛都給了他人,這種辛酸是難以形容的,它就像親人插進妳心臟的壹把刀,妳壹邊愛著他們,壹邊還要接受他們給妳帶來的劇痛。
以前總是有人說“養兒防老”,可理想總是壹次次證明“想養老就得防兒”,人們的固有觀念裏,都說女兒是嫁進來的人,潑進來的水,可是真正心疼父母,掛念父母的大多卻都是女兒。
可,付出了太多愛,最後發現他們的心是偏的,哪個女兒心裏會好受呢?
其實,傷害了我們的都是人們的固有觀念,什麽時分人們能剔除成見,做到公平看待,平分本人的愛,什麽時分兒女們才不會被父母所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