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規劃的城鎮體系規劃
我國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應當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原則,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構建壹個結構完整、功能完善、運行協調的城鎮體系。城鎮體系的規劃必須以現有的城鎮化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必須符合區域實情。
1.國家新型城鎮化的東、中、西部戰略布局
國家對新型城鎮化的戰略布局,在東部地區,優化提升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逐步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培育壯大若幹城市群。在此基礎上,優先發展區位優勢明顯、基礎條件較好的中小城市,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把有條件的東部地區中心鎮、中西部地區縣城和重要邊境口岸逐步發展成為中小城市。
圍繞未來城鎮化戰略布局,國家將統籌推進鐵路、公路、水運、航空、輸油氣管道和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此來發揮其對城鎮化發展的支撐和引導作用。
2.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
主體功能區規劃,作為未來引導和約束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的總體方案,將成為地方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新途徑,對規範空間開發行為有著深遠和實質性的影響。
在2010年底中央向各省印發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決策層就釋放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信號,其中最為明確的是提出了要構建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的“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市化戰略格局,要在推進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化開發的同時,形成三個特大城市群,在哈長、江淮、中原、長江中遊等地區形成若幹新的大城市群和區域性的城市群。
3.新型城鎮體系規劃原則
新型城鎮體系的規劃,中心城市的作用要突出,職能類型要明確,每個城市的發展都應各具特點,相輔相成,相互之間不能替代。城鎮體系的規劃要著眼於整個城鎮群的協調發展,而不是把群中各個城市的發展道路和產業特征簡單疊加或相互競爭排斥。
大、中、小城鎮結構要合理配置,適當增加中等城市的數量、構建城鎮聯系的橋梁,著重提升城鎮質量,增強城鎮功能;控制超、特大城市的數量,增強其區域中心的作用;有重點地發展基礎較好的小城鎮。
同時,城鎮體系的構建要以基建設施為支撐,特別是以交通和通訊設施為支撐。要大力建設快速通道網,包括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空中走廊、巨大港口和信息高速公路,推動以交通運輸網和信息通訊網為“骨架”的城鎮體系建設。
4.城鎮空間布局策略
(1)在經濟、人口、資源、環境都適宜的區域,實施城鎮群戰略。優化整合現有的城鎮群,鼓勵資源集約利用、自主創新、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等,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在優化原有城鎮群的基礎上繼續培育發展新的城鎮群,強調經濟發展與質量效益、就業與工業化和城鎮化、社會和生態環境等,在就業安置、社會保障、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方面分別制定鼓勵和吸引人口進入和集中的優惠政策。
(2)對於生態承載力較弱區,應限制城鎮發展速度和規模。重點發展好現有的中心城市,限制城市發展與人口規模,制定居住、就業、社保、教育、衛生等方面補助政策引導當地居民向外遷移或在當地集中生活。
(3)對於特殊自然保護區及地質災害多發區,嚴格禁止城市建設活動。應將重心放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結合國家出臺的就業培訓、轉移指導、對口支援移民、生態移民等相關政策,以多種方式大力進行人口外遷。
5.倡導產城壹體化,實現產業園區型城鎮的城鎮體系化規劃與管理
“產業園區”是執行城市產業職能的重要集聚形態,其在改善區域投資環境、引進外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發展區域經濟等方面具有輻射、示範和帶動作用,是城市經濟騰飛的助推器,也是城鎮化的壹種實現形式。工業向園區集中,依托園區擴張、用工的需求,來拉動與之直接相匹配的新城建設和人口集中,是更快速度和更大規模的城鎮化過程。
園區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高新區、開發區、科技園、工業區、產業基地、特色產業園、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等。
(1)產業發展上,做大產業鏈的上下擴張,拓寬產業鏈的前後延伸,增強產業配套吸引力,形成產業集群。
(2)按照新城區的建設要求,加快發展金融、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同時完善基礎設施、生活配套服務等,由單壹功能的產業區向現代綜合功能區轉型。
6. 提升城鄉統籌水平,把新農村社區納入城鎮體系結構
新型農村社區,就是指打破原有的村莊界限,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經過統壹規劃,按照統壹要求,在壹定的期限內搬遷合並,統壹建設的具有社區服務和管理功能的新型農民生產生活***同體(也稱為“中心村”),形成農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務管理模式和產業格局。新型農村社區,不同於傳統的農村社區,不僅以農業產業為基礎,還將產業集聚、工業發展、服務業發展與農業農村發展銜接起來,是現代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不能等同於村莊翻新,也不是簡單的人口聚居,而重點在於改變農民生活和生產方式,提升農民生活質量,集約節約用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加快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民享受到跟城裏人壹樣的公***服務,過上像城裏人那樣的生活,***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