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威的人物背景
A.O.史密斯公司是壹家有著130年歷史的老牌美國公司,在上世紀50年代A.O.史密斯就成為全美熱水器行業最大的制造商之壹。這樣的壹個美國常青樹來到中國後,卻經歷了壹段“水土不服”,連年虧損。美籍華人丁威就是在這個當口就任A.O.史密斯中國區總裁,為美國常青樹A.O.史密斯摸出了壹條中國道路。 丁威發現,熱水器在中國與美國的銷售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在美國,95%以上的熱水器是通過大批發賣出去的,消費者在買房子時,熱水器是作為設備配套壹起買。因此美國熱水器制造企業最大的客戶是那些給房產開發商配套批量采購熱水器的供應商。這樣的壹個大客戶,壹年的采購量要壹億美元。
而中國的消費者是把熱水器當家電壹個壹個地挑選。在中國的商場裏,A.O.史密斯的產品被放在家電銷售區內零售。接手整個零售體系後,生產管理出身的丁威用生產管理的視角去考察,認為,營銷方面前幾年的虧損就在於粗放式管理。他把生產管理上的思路搬來做營銷管理。首先是樹立杜絕浪費的概念,又導入量化指標來進行改進。此外,丁威看到了業績導向模式的缺陷,他采取的人員考核模式是利潤導向。不是簡單地看賣了多少產品,而是對費用使用的有效性,庫存管理的有效性和銷售這幾大指標***同考核。 憑借丁威推行的來自生產管理中的經驗,A.O.史密斯中國公司壹改連年虧損的局面,從400個熱水器品牌中脫穎而出,2004年的市場排名位列第二。盡管這樣,A.O.史密斯這個品牌在中國市場上依然沒什麽名氣。作為壹個家電消費品牌,A.O.史密斯所擁有的市場知名度與市場占有率排名確實不符。
A.O.史密斯在美國從來不做廣告。在美國壹個經典的講法就是“最好的廣告是產品”,用戶喜歡妳的產品,自然會幫妳去傳播;用戶用了妳的產品如果覺得受騙上當了,他也會到處去說妳的壞話。
為了適應中國市場的需要,A.O.史密斯從2003年開始做了有史以來第壹個電視廣告。根據中國市場狀況,丁威想多做廣告,但是總公司認為是浪費。經過幾年的磨合和壹些嘗試,現在公司批的廣告費寬裕起來,當然這也給丁威帶來了壓力。因為廣告預算增加了,業績也就必須同比地上去。 在美國市場上,A.O.史密斯戰略定位是做老大,擴份額。經過多年努力,把美國的市場占有率保持在35%到40%。而在中國,A.O.史密斯從建廠開始,就有壹個明確的戰略定位,要做行業領導者。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熱水器市場年需求量已達到了上千萬臺,並保持著每年8.5%的增長速度。市場空間相當誘人。在中國,家電領域做營銷,最常見的就是打價格戰。丁威卻沒有把價格戰列入考慮範圍。他專註高端。
丁威認為,中國市場非常大,即使現在只占6%的市場,生產已經飽和了,工廠需要擴建。所以在中國,光是做高端都做不過來。同樣是賣壹臺熱水器,即使是在同樣的利潤率的情況下做高端,對企業經營來說,從創利上來說都更好壹些。
丁威指出,不能把中國當成壹整個市場,而應該把它看成歐洲市場壹樣,壹塊壹塊地做好區域市場。丁威說:“中國的熱水器家庭擁有量在不斷增加,商機無限。我的長遠目標,就是希望中國市場做得不比美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