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政局
金正日的王位繼承體系並不鞏固,這也是金正日在人生末期的心病,同時是導致他衰竭死亡的諸多因素之壹。北朝鮮宣稱是過勞死,實際上他死前最為之操勞的,也就是在自己健康惡化的情況下,如何讓金正恩順利登基的事情。
目前的情況來說,經過金正日死前的努力,金正恩暫且得到了北京的支持,北朝鮮軍方也不敢輕易引發軍事政變,軍方核心勢力在金正日生前是支持金正恩,但顯然金正恩壓不住黨內的諸侯林立,往後的事情也很難說,也無法證明北朝鮮軍方是否對金正恩心服口服。畢竟金正恩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這也體現在公布金正恩為皇太子以後金正恩針對韓國的武力示威。
大家都會想到,現在金正日死了,全世界都明白金正恩地位不穩,所以金正恩可能又會像前兩次壹樣向韓國采取強硬的武力手段來示威,增加外交籌碼。因此,韓國進入了全面戒備狀態。但是再走這壹步老棋,金正恩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早在延坪島事件中,雖然成功化解了壹部分矛盾,樹立了自己的地位和存在感,不過也激發了另壹部分的內部矛盾。大米價格和人民幣匯率的飆升令平壤也有很多怨聲,據韓方調查到的資料稱,部分文官武官曾評價金正恩是“不懂世故的小孩”,金正恩肯定也受到了壹些內部壓力,所以現在很難猜測金正恩會走哪壹步棋。文官叛變奪權的可能性也不容忽視,而且這已經有先例,早在金日成太上皇死亡時,比金正恩有更多時間鞏固了地位的金正日也面對了老臣黃長燁的叛變,而且黃長燁還是親手樹立了主體思想的人。更何況金正恩的軍銜都只是掛名的。
在開放與否的問題上,金正日在2010年曾表明“朝鮮人民的生活質量有很多無法釋懷的地方”,也間接承認了北朝鮮的“困苦行進”政策失敗,正式終結了該政策。在這個節骨眼上,個人認為北京方面的決策和往後的選擇才是最大的問題,金正恩肯定控制不住整個局面,也很難說有實力跟北京博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多虧金正日至死為止的奔波努力,內戰是不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