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奇遇記的主要內容
本書描述了木偶皮諾喬從壹個任性、淘氣、懶惰、愛說謊、不關心他人、不愛學習、整天只想著玩的木偶,變成壹個懂禮貌、愛學習、勤奮工作、孝敬長輩、關愛他人的好孩子的過程。
《木偶奇遇記》是科洛弟的代表作,發表於1880年。它敘述老人澤皮德把壹塊能哭會笑的木頭雕成木偶,並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當成兒子。
這篇童話,通過皮諾曹的種種曲折、離奇的經歷,表現小木偶熱愛正義、痛恨邪惡、天真純潔的品質,教育兒童要抵禦種種誘惑,做壹個誠實、聽話、愛學習、愛勞動,並能幫助父母的好孩子。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小木偶的形象。
他聰明、善良、頑皮而又任性,他的故事給孩子們以有益的教誨和藝術的感染。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深受各國小讀者們的喜愛。?《木偶奇遇記》讓小孩明白:只要善良就會有心,只要誠實鼻子不會變長,只要勇敢才能救出自己老爸於鯊魚口中,只要有齊以上這些,木頭也會變成小男孩。
擴展資料:
作品講述當仁慈木匠皮帕諾睡覺的時候,夢見壹位藍色的天使賦予他最心愛的木偶皮諾曹生命,於是小木偶開始了他的冒險。如果他要成為真正的男孩,他必須通過勇氣、忠心以及誠實的考驗。在歷險中,他因貪玩而逃學,因貪心而受騙,還因此變成了驢子。
最後,他掉進壹只大鯨魚的腹中,意外與皮帕諾相逢……經過這次歷險,皮諾曹終於長大了,他變得誠實、勤勞、善良,成為了壹個真真正正的男孩。
《木偶奇遇記》壹開頭,就用遊戲筆法,寫出壹塊會說話的調皮木頭,使得櫻桃師傅和傑佩托反目;刻成木偶後,更是頑劣異常,他逃離了家庭溫馨的對待,逃離了學校嚴格的束縛而走上社會獨自壹人去面對社會的種種挑戰,去遭遇壹次又壹次的險情……
作者任意揮灑的遊戲之筆,自由馳騁,壹下子將人們的思緒帶入壹個幻想的世界:皮諾喬從家中逃跑,父親迫他反被警察抓去;皮諾喬疲倦了,把腳擱在火盆上睡覺,被燒去雙腳;他不聽會說話的蟋蟀的忠告,落入殺人強盜手裏;他說謊,遭到懲罰,鼻子長起來了……
真可謂壹波未平壹波又起,如壹塊磁鐵牢牢地吸引了孩子。無論從歷史,還是從現狀來考察,這些似乎是遊戲的甚至有些荒誕的情節,其中所蕩漾的那種特質都有其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
該書問世時,意大利正處於奧地利的統治之下,大人們以國家、民族的意願,訓導孩子成為復國之棟梁,殊不知卻抑制了兒童遊戲心理的發展。兒童在規範內小心翼翼地不敢越雷池半步,而這個敢說敢做、不計後果的皮諾喬以其充滿遊戲色彩的冒險經歷,為孩子打開另壹道視野,此所謂現實的缺失,依靠幻想來彌補。
孩子們渴望補償,渴望釋放,渴望沖破現實的局限。同時,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四平八穩的生活現狀不可能使兒童有親身歷險的契機,無法以親歷實踐來滿足自身固有的強烈的好奇心。所以他們只能通過遊戲形式來突破,實現實際生活中根本無法實現的那些行為。
科洛迪用遊戲精神建構故事情節,設定壹個完全虛構的皮諾喬的歷險世界,讓兒童在壹個完全架空的環境裏,把自己變成壹個架空的人物,任思緒自由翺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