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全文?
全文: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壹
文殊菩薩請釋尊廣說地藏菩薩的因地修行本願,如何成就不思議事。地藏菩薩因地修行,為婆羅門女,為救其母脫離地獄罪苦,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並於佛塔像前立弘誓願,願盡未來劫,廣設方便,度脫罪苦眾生
分身集會品第二
百千萬億不可稱計阿僧祗世界,所有地獄處的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會於忉利天宮。釋尊特殷勤付囑地藏菩薩於彌勒菩薩未出世前,度脫娑婆世界苦難眾生,地藏菩薩再三請佛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觀眾生業緣品第3
佛母摩耶夫人請問地藏菩薩有關閻浮眾生造業及因果報應之事,並廣說無間地獄之罪報。
地獄名號品第5
普賢菩薩請地藏菩薩說明娑婆眾生受報處和地獄種種名號及惡報等事,令眾生知是果報,有所警惕,去惡向善。
如來贊嘆品第6
釋尊略說種種禮拜、供養地藏菩薩,得種種人天福德、因緣果報等事。又因地藏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本經名為:地藏本願、地藏本行和地藏本誓力經。
利益存亡品第7
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業,是故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念佛、供佛,引導正念,切忽殺生,添造新業;或於身死亡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奉獻佛僧,則能生亡兩利。
閻羅王眾贊嘆品第8
閻羅天子及無量鬼王,齊贊地藏菩薩不可思議功德願力,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主命鬼王告閻浮提人,欲生產時,但作善事,利益母子,切勿殺生供給產母,或飲酒食肉,能令母子不得安樂。
稱佛名號品第9
地藏菩薩代眾生請問釋尊,有關生時死時,自得大利,不墮惡道的法門,佛告以稱念諸佛名號及所得種種不可思議利益。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10
佛為地藏菩薩說種種校量布施功德因緣,依發心不同,所做善事不同及布施對象不同,所得布施功德而有殊異。
囑累人天品第13
釋尊以殷重心付囑地藏菩薩,於未來世救度壹切眾生。地藏菩薩勸請世尊不以為慮,將以百千方便度脫壹切眾生。釋尊再應虛空藏菩薩之請,為眾生略說聞此經及地藏名號或瞻禮形像,所得之28種福利及7種利益。
詞語簡介:
1)地藏:梵名乞叉底檗沙,在忉利天受釋迦如來咐囑,每日晨朝入恒沙禪定,觀察眾機。於二佛中間,無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薩也。
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密教,其密號為悲願金剛或稱與願金剛。
《蓮華三昧經》雲:‘檀陀地藏化地獄道,手持人頭幢;寶珠地藏化餓鬼道,手持寶珠;寶印地藏化畜生道,伸如意寶印手;持地地藏化修羅道,能持大地擁護修羅者;除蓋障地藏化人道,為人除八苦蓋障者;日光地藏化天道,照天人之五衰而除其苦惱者。
又,地,心地也,能生萬法,壹切皆由此生;藏,含藏也,心地含藏無量恒沙清凈性功德,有能生、能載、能攝、能藏、能支、堅固等義。
2)菩薩:梵音‘菩提薩’之簡稱也。‘菩提’為覺,為道;‘薩’為有情,為眾生。又譯作開士、高士、大士等,總名為求佛果之大乘眾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者也。
有自覺、覺他兩義:於己,則上求佛道,上求菩提以自覺;於人,則下化眾生,以菩提法覺、化眾生也。故菩薩者,有覺悟之眾生也;能覺悟眾生之眾生也。
3)本願:依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理發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是名大願。此願於無量生死之前,本昔所發之願,故稱本願,以此本願為成就佛道之基也。
壹切佛菩薩於因地時皆發願,皆稱本願。以願不同故,成就不同,名號亦異。
4)經:通題也,契經之簡稱也。佛所說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所具之機,故稱契經。經者,徑也,入道之通途也;經者,經緯也,以種種理令萬事經緯分明,有條不紊也;經者,常也,歷萬世而不變之真理也。
經者,線也,貫串種種事理以成文者也;經者,攝化也,攝化種種根機眾生令入佛道也。復有,湧泉:義味無窮,至心持誦,可得無量義味也。
出生:能生妙善,常誦經者,自可依仗經力,化剛為柔,變愚成智,罪滅福生,成就善法也;繩墨:能為世出世間之楷模,猶木匠之繩墨,立定規矩方圓,以楷定正邪也;顯示:能示正性,令讀誦者因之而開示悟入也。
5)於闐國:於闐,譯作地乳,今稱和闐,亦作和田,縣名,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離車族由尼波羅縱斷西藏高原於此建國。
出處: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壹種經書。通行本為三卷又稱《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屬於地藏三經之壹(其余兩部經為《占察善惡業報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地藏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唐代實叉難陀譯。
擴展資料:
地藏經的介紹:
本經敘說地藏菩薩之本願功德,及本生之誓願,強調地藏菩薩不可思議之大願力。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
贊揚了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大誓願,並介紹了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過程中的典型事例。
《地藏經》,又稱《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屬於地藏三經之壹,其余兩部經分別是《占察善惡業報經》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佛在經中贊揚了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大誓願。
並介紹了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過程中的典型事例,如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母親的故事。還通過文殊菩薩、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薩、四天王、普賢菩薩、普廣菩薩、大辯長者、閻羅天子、無毒鬼王、主命鬼王、堅牢地神、觀世音菩薩、虛空藏菩薩的依次提問。
以及地藏菩薩與釋迦牟尼佛的對話,介紹了地獄的狀況,解釋了眾生解脫生死、懺悔業障、救拔親人眷屬苦難的種種方法。
釋迦牟尼佛還在此經中表明,自己入滅之後至彌勒成佛以前的無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務由大願地藏菩薩負責。
內容大意
《地藏經》全文計分13品,原分為上下2卷,上卷由第1品至第6品,下卷由第7品至第13品。而現今流行本分上中下3卷,主要是便利讀誦。
第1品至第4品為上卷,第5品至第9品為中卷,第10品至第13品為下卷。
《地藏經》是壹部記載著萬物眾生其生、老、病、死的過程,及如何讓自己改變命運的方法,並能超拔過去世的怨親債主令其解脫的因果經。
人的生死自無始劫以來皆輪回不已,福報的聚集和修行的功德力的累積是他人無法替代的。所以讀經能使我們明白關於業障問題如何處理,以及如何修福修慧,廣利有情眾生。
《地藏經》融合了地藏王菩薩的大悲願和諸佛菩薩的見證,最可貴的是整部經皆以白話文來敘述佛陀深入淺出的慈悲開示。
對於深究佛法的修行者,可以印證因緣果報的不可思議;而初發心者。也可以相應契入地藏王菩薩的教化慈悲。在所有經典之中,教理淺顯易懂,又不需他人來傳授的,唯有此部《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
持誦經文持誦經文註意事項
壹.持誦經文時必須發出聲音,但無須大聲朗讀,重以誠心誠意的恭敬心和懺悔心護念之;
二.持誦經文時,或跪、或立、或坐皆可;
三.24小時皆可持誦,每部持誦過程以90分鐘為最適當,速度宜不急不徐,切莫過快,否則誦經之功德力將會減少。若以速度取功德則是以貪執心修法,非正法;
四.誦經重點貴於以虔誠恭敬之心相應之;
五.關於誦經立香案:家中若有佛堂者,須奉三柱香口念:“恭請南無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慈悲護持”(三稱);
六、持誦經文之中若間隔壹個小時以上需要重新恭請。
重在回向
誦經有不可思議功德,而功德回向尤為重要。
回向十方壹切眾生的回向偈並非不好,但欲先消除自己的業障,懺悔宿業,應先回向給自己過去生中的父母,以及與自己有糾葛過節的怨親債主,這些眾生與妳最有因緣,因此最易障礙妳、糾纏妳,而妳對他們有義不容辭的義務。
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故應首先救度他們,解決他們的問題之後,自己的問題、障礙才得以消除,這是完全合乎邏輯的。當修行道路暢通時,再發心將功德普皆回向十方眾生,求生西方極樂凈土,那樣修行速度才會提高,積累功德才會彰顯。
百度百科-地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