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差距懸殊,日本為什麽還要偷襲珍珠港?
01“Z作戰”計劃
1941年12月7日,壹個輕松愜意的星期天,夏威夷的清晨陽光明媚,瓦胡島珍珠港上空飄蕩著柔和的音樂。美軍太平洋艦隊的86艘艦船和394架各型飛機靜靜地停靠在港口和機場。
經歷昨晚俱樂部舞會的壹夜狂歡,許多士兵和軍官此時還沈睡在夢鄉。壹切都很平靜,沒有人意識到,壹場風暴即將來臨。
珍珠港北面220海裏,壹支由6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和3艘潛艇組成的日本艦隊,經過12天,6500公裏的長途跋涉,已經在此集結完畢,甲板上掛滿炸彈和魚雷的飛機整裝待發。
6點20分,183架轟炸機和戰鬥機騰空而起,直撲珍珠港,第壹波攻擊開始了。7點53分,艦隊指揮官南雲中壹收到了機群發來的 “虎虎虎” 暗語,示意偷襲成功。
飛機從東西兩側同時發起進攻。魚雷轟炸機及高空轟炸機負責攻擊 作為艦隊主力的8艘戰列艦。
“亞利桑那”號戰列艦幾分鐘內就被1枚魚雷,5枚穿甲彈擊中。其中1枚穿透前甲板,引爆了主炮塔內的彈藥庫,連續不斷的爆炸掀開了整個艦體,1000多名水手當場喪生,黑紅的煙柱竄到壹千英尺的高空。
“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被4枚魚雷,1枚穿甲彈擊中,很快向左側傾覆,429人隨艦體沈入大海。
其他6艘戰列艦的甲板和側舷上也是彈洞累累,被熊熊烈火和滾滾濃煙籠罩。“西弗吉尼亞”號和“加利福尼亞”號沈到海底;“內華達”號擱淺;另外3艘被多枚炸彈命中。
俯沖轟炸機在同壹時間突襲港內其余艦只和島上7個機場,戰鬥機負責壓制起飛戰機,潛入港內的5艘袖珍潛艇也展開協同攻擊。
許多人被爆炸聲驚醒,艦只和岸上拉響了警報。
水柱在戰艦四周湧起,地面上的飛機多數被擊毀,基地到處殘磚碎瓦,壹片狼籍。冉冉升起的黑色煙柱翻滾成了壹個個煙團,和防空炮火留下的彈道軌跡交織在壹起,壹架架日本戰機呼嘯著從中掠過。
壹個小時後,又有168架戰機抵達瓦胡島發動第二波攻擊。整個 空襲行動持續了兩個小時。
美軍損失慘重:8艘戰列艦有4艘被擊沈,1艘擱淺,3艘不同程度受創;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飛機被破壞,3784人傷亡。
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失魂落魄地看著這只遭遇滅頂之災的艦隊,如同壹只老母雞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眼前被屠殺那般絕望。
捷報傳到日本,舉國歡慶,所有人都沈浸在勝利的狂熱中。唯有策劃此次襲擊的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面對眉飛色舞的下屬,心事重重地說: “我們喚醒了壹個巨人。”
02美日相爭
珍珠港事件是美日矛盾總爆發的產物。
作為壹個國土狹小、資源匱乏的島國,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就對亞洲大陸有著強烈的擴張野心。
隨著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結束,清朝的北洋水師與沙俄的太平洋艦隊已經覆滅。美國成為日本爭奪東亞霸權的新對手。
第壹次世界大戰後,實力強大的美國在雙方博弈中日漸占據上風。
美國的目標是通過經濟優勢,把中國變成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因此 主張保持列強在華的勢力均衡 。而資金、資源都不充裕的日本缺乏這種經濟實力,在中國、印度、東南亞等市場的競爭中不斷被歐美列強排擠出去。
1921-1922年,美國推動 建立華盛頓體系 ,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確立新的國際政治格局,進壹步壓制日本:
通過《四國條約》 拆散英日同盟 ,消除美國在東亞擴張的潛在威脅。
利用《五國海軍軍備條約》取得與英國相等的海軍地位,又把日本海軍限制在比英美低壹等的標準, 遏制日本擴軍備戰 。
簽訂《九國公約》使中國 重返列強***同支配的局面 ,阻止日本攫取滿蒙特殊權益,打破其獨占中國的美夢。
在日本人看來,美國在美洲推行“門羅主義”,不許列強插手美洲事務;在亞洲卻推行“門戶開放”,要求“機會均等”。是故意阻礙自己對外擴張,兩國關系逐漸惡化,美國成為日本軍方的頭號假想敵。
03矛盾激化
股票投機、貧富分化、供求矛盾和信貸過度擴張混合在壹起,引爆了 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 。之後迅速席卷全球,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陷入混亂和癱瘓,進入“大蕭條”的黑暗時期。
為了擺脫經濟危機,列強壹方面提高關稅,構築壁壘,保護國內市場;壹方面實行貨幣貶值,對外傾銷商品,爭奪國際市場。彼此間大打貿易戰、貨幣戰。
嚴重依賴對外貿易的日本受到致命沖擊,出口的銳減加劇了國內的生產過剩,導致物價暴跌,企業紛紛破產,銀行大量倒閉, 社會 陷入“昭和恐慌”。
1929-1931年日本的工業總產值下降33%,出口總額下降76%,進口總額下降71%,國民收入下降30%,物價下降35%。所有的經濟指標都在雪崩式下滑,只有壹個在不斷增長——失業人口。
經濟危機又引發政治危機。民眾的不滿和怨恨與日俱增,階級矛盾尖銳,政局動蕩不安。激進的軍人團體以暗殺、政變的手段,影響和控制內閣,推動政府發動對外戰爭。在法西斯勢力的大力煽動下,日本全國上下掀起了侵略中國的狂熱。
1931年起,時任參議院議員後來成為日本外相的 松岡洋右極力鼓吹“滿蒙生命線”理論。 日本輿論也不斷宣揚“滿蒙問題的解決是日本的唯壹出路。”“為消除國內不安,需要對外戰爭。”
日本迫切希望侵占中國東北,進而吞並整個中國,把這裏變成自己壟斷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出口市場,從而擺脫困境。這也是 1931年“九壹八事變”和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隨後,日本人貪婪的目光又投向了資源富饒的東南亞。1940年8月日本首相近衛文麿提出建立 “大東亞***榮圈” ,9月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今越南、老撾、柬埔寨),正式邁出“南進”的步伐。
當時美國奉行的是 “孤立主義”和“先歐後亞”的政策 。
孤立主義思想源自開國總統華盛頓,核心是不與任何國家結成永久聯盟,盡可能置身於國際事務之外。他認為美國憑借太平洋和大西洋,在地理上與歐亞大陸隔離,只要自己不惹事,列強也不會主動招惹自己,以此保護自身的安全和發展。
1940年美國對外投資***計70億美元,其中歐洲占64%,亞洲占3.7%;對外貿易15億美元,歐洲占41%;亞洲占14%。 歐洲是美國的主要經濟夥伴。
二戰爆發後,德國銳不可擋,大有獨霸歐洲之勢。荷蘭和法國先後屈膝投降,英國和蘇聯也自身難保。德國與日本的擴張,都嚴重損害到美國的利益。
為防止腹背受敵,美國決定采取“先歐後亞”的戰略:在歐洲援助英國和蘇聯抵抗德國;在亞洲對日本綏靖,避免發生軍事沖突。
04走向決裂
從1941年3月起,美國與日本進行了長達9個月的秘密談判。雖然雙方都不願意談崩,但彼此都在談判中漫天要價,不斷 探索 對方的底線。
美國對日本的侵略所得不予承認,要求日本從中國和法屬印度支.那撤軍、停止“南進”計劃、恢復在華“門戶開放”、撤銷對偽滿州國和汪偽政權的承認、退出德意日三國同盟。
日本希望保全侵略“成果”,僅做少量讓步,要求美國承認偽“滿洲國”、迫使蔣介石投降。之後提出甲乙兩個方案:甲案是在1966年之前從中國撤軍;乙案是暫停南進,待與中國恢復和平後再從印度支.那撤軍,美國則先出售100萬噸航空汽油作為回報。
雙方都拒絕接受對方的條件,日本人也只是把談判作為煙幕彈。時任美國駐日大使格魯認為,通過外交手段與日本協商壹般是無效的。美國逐漸轉變對日妥協的態度,實施制裁行動。
1939年2月,日本占領海南島後,羅斯福正式宣布對日本實行飛機和零部件的禁運;7月,禁運擴展到包括鋁、鉬、鎳、鎢等戰略物資。
1940年夏,禁止對日銷售航空汽油和潤滑劑;9月,廢鋼納入禁運名單。
1941年7月實施全面石油禁運,凍結所有日本在美資產。
日本發動戰爭的重要物資,如石油、焦炭、鐵礦石、橡膠、鋁等都完全依賴進口。其中74%的廢鋼、80%的石油和釩、鉬等幾乎所有的重要金屬需要從美國進口。
石油更是日本的命脈。壹旦石油供應被切斷, 日本的石油儲備只夠1年的消耗。
全面石油禁運,使日本內閣和軍部相信戰爭已不可避免,必須對美開戰,占領東南亞的美、英、荷殖民地,奪取石油和橡膠等戰略資源。是否偷襲珍珠港就成為高層爭論的焦點,核心人物便是 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曾在哈佛大學學習,歷任駐美武官、第1航空戰隊司令、海軍次官。為人好賭,且賭技出眾,曾經誇口如果天皇給他兩年時間,他能給日本贏回壹艘戰列艦。
拋開“帝國主義鷹犬”、“法西斯劊子手”等 歷史 定位,山本為人正派,在軍方有良好的聲望和人格魅力。有兩件小事可見壹斑。
他嗜賭如命,也願賭服輸。年輕時與好友堀悌吉隨口打賭輸了3000日元,這筆錢在當時足夠買下壹幢豪宅。盡管好友再三表示只是開玩笑,他堅持絕不食言,用了十幾年時間,每月償還。
生性耿直,敢於犯顏忤上。擔任海軍次官時,曾與天皇的弟弟、時任海軍軍令部長的伏見宮親王下棋,不顧副官的頻頻暗示,壹口氣連贏六局,讓這位自詡棋藝高超的頂頭上司顏面盡失。
05偷襲行動
千裏奔襲難度極高,壹旦被發現,美軍以逸待勞,艦隊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山本的賭博格言是 “要麽大贏,要麽大輸”。 只有這種固執的賭徒才敢於孤註壹擲,豪賭壹把。
之前他壹直是強烈反對和美國開戰的代表人物。為此不得不躲避激進軍人的暗殺,呆在軍艦上生活辦公。但他的反對並非愛好和平,而是對美國的工業能力和軍事能力了如指掌,清楚雙方的差距。
當戰爭不可避免時,他又不顧整個軍方高層的反對,以辭職相威脅,壹意孤行地決定偷襲珍珠港。認為只有“先發制人”,以突襲方式全殲或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才有機會以戰促和迫使美國簽訂城下之盟。
前往珍珠港 ***有3條路線: 南線經過馬紹爾群島到夏威夷;中線經過中途島到達夏威夷;北線通過阿留申群島南部到達夏威夷 。
南線和中線有日軍的補給基地,水文條件和天氣都比較理想。但商船往來密集,且美國判斷日本將要南下,這裏經常有美機巡邏。北線不但漫長,且交通不便,風高浪急,海況極為惡劣,美軍認為北線非常安全,忽略了此處的防禦。
在研究了大量的資料之後,日軍找到了北線的氣象規律,決定利用其中幾天的好天氣穿過危險海域。
11月15日起,所有參加偷襲的艦只,按不同航線,不同時間,保持嚴格的無線電靜默,分散前往 擇捉島單冠灣集結 。留在本土的水兵,被組織起來到東京等各大城市遊覽;報務員留在各港口,維持正常的發報量,造成海軍仍在國內的假象,迷惑美國的情報人員。
為了防止島上居民泄密,日軍艦只進入後,將擇捉島封鎖,切斷了島上和外界的壹切聯系,封鎖行動壹直持續到12月8日偷襲成功之後。
11月26日,偷襲艦隊在海軍中將南雲中壹的指揮下,正式起航。
而在更早之前,日本人已經為此做了更詳盡的工作:
珍珠港平均水深12米,航空魚雷入水就會撞到海底,研究人員特地開發了淺水專用的木質尾翼魚雷。
在鹿兒島附近選擇壹個地形、水深與珍珠港非常相似的小島進行反復的攻擊訓練。為了在空襲中取得更好戰果,所有飛行員還強化了對美軍艦艇的識別。
1941年3月起,間諜吉川猛夫就已經在夏威夷執行偵察任務。他甚至能壹口氣回答軍方提出的97個問題:各型軍艦的艦名、數量、停泊位置、活動規律、各個機場的飛機機種及數量……
06後記
隨著珍珠港的巨響,日本人苦心策劃的行動終於成功了。但這是“戰術上的成功,戰略上的失敗。”美國沒有求和,相反這部龐大的戰爭機器決心復仇。
正如山本所預言的,偷襲即使得手,獲取的優勢最多只能維持1年半。以中途島海戰為轉折點,日本開始節節敗退。隨著戰事的持續,山本對自己和日本的未來已經非常清楚。
有壹次,參謀長草鹿龍之介問他:“戰後打算幹什麽?”
他說:“除了斷頭臺和聖赫勒拿島(拿破侖的流放地),我還能去哪裏?”
這就是山本式的清醒。
不久之後,賭輸性命的山本和賭輸國運的日本將壹同走向毀滅的深淵。
畢竟從1941年12月的珍珠港大捷,到1945年8月廣島、長崎被投下原子彈,中間只隔了3年8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