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雨的形成原因
流星雨的形成原因是行星和彗星的碎片流交互作用造成的結果。
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許多的流星從天空中壹個所謂的輻射點發射出來的天文現象,這些流星是宇宙中被稱為流星體的碎片,在平行的軌道上運行時以極高速度投射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束,大部分的流星體都比沙礫還要小,因此幾乎所有的流星體都會在大氣層內被銷毀,不會擊中地球的表面;能夠撞擊到地球表面的碎片稱為隕石。
數量特別龐大或表現不尋常的流星雨會被稱為“流星突出”或“流星暴”,可能每小時出現的流星會超過1,000顆以上,2021年最後壹場大流星雨12月14日綻放夜空,每小時流星數量最多可達150顆。
著名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現,壹般來說,流星的數目大約為每小時10至15顆,但平均每33至34年獅子座流星雨會出現壹次高峰期,流星數目可超過每小時數千顆,這個現象與譚普-塔特而彗星的周期有關,流星雨產生時,流星看來會像由天空上某個特定的點發射出來,這個點稱為“輻射點”,由於獅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位於獅子座,因而得名。
雙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2月13至14日左右出現,最高時流量可以達到每小時120顆,且流量極大的持續時間比較長,雙子座流星雨源自小行星1983TB,該小行星由IRAS衛星在1983年發現,科學家判斷其可能是“燃盡”的彗星遺骸,雙子座流星雨輻射點位於雙子座,是著名的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