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身上的焦點解決(上)
讀楊毅寫的《姚明傳》,讀到壹個有趣的情節。
1995年的時候,姚明14歲半,身高2.06米。光看身材,覺得這是壹個打籃球的好材料。但上海市體委的科研人員卻發現了壹個事實:姚明雖然個子高,但因為從小營養不良,平時不怎麽重視鍛煉,再加上飲食有毛病,身上問題其實很多。
首先,他的骨密度不夠,骨鈣含量明顯不足。這兩點都會導致容易骨折。其實,姚明進入NBA以後,這個問題也成為困擾他的大問題,如果關註姚明的話,就會發現他曾經多次骨裂,骨折,這和他小時候的營養與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
其次,他的身材不勻稱,肩部不夠寬,作為壹個中鋒球員,這個問題其實不小,因為站在籃下不太容易卡住空間。除此之外,他的臂展短於身高,當時他的臂展不超過2米,身高是2.06米。這於普通人來說是正常的,但於壹個籃球運動員來說,就不太有利。所謂天賦球員,臂展得超過身高;還有就是他的臀部大,胯骨寬,跟腱不夠長,跑跳能力不足,身體協調性不好。
姚明還有壹個外人不知道的毛病,就是他的左耳基本失聰,聽力全靠右耳。
這麽說,姚明基本是壹個“殘疾人”。
但就是這樣壹個“殘疾人”,卻成為NBA籃球名人堂的球員,創造了中國球員的奇跡。
02
這個奇跡是怎麽創造的?
首先要搞清楚,壹個渾身都是“問題”的人,怎麽發現自己的資源、能力與優勢?
時光再回到姚明的14歲。
1994年,央視開始轉播NBA總決賽。那年的總決賽雙方是休斯頓火箭隊和紐約尼克斯隊。不用說,總決賽非常精彩。
兩支球隊的主力中鋒都非常厲害,火箭隊有奧拉朱旺,尼克斯隊有帕特裏克@尤因。兩個中鋒對比賽結果起了決定性作用。
這場比賽讓姚明對中鋒有了強烈的自豪感。開始想象自己的未來如果能像這兩個人壹樣,應該是怎樣的情景。
從那年起,在姚明的心裏,開始有了對於自己的未來角色特別清晰的描述。
他死死地記下了奧拉朱旺那句關於中鋒的描述:“什麽叫中鋒?中鋒就是中間的核心 。中鋒就是場上的老大,中鋒就是核心。所有人圍著中鋒轉,這叫中鋒。”
讓所有人圍著自己轉。這個成長動力對於14歲的少年來說太強勁了。
當壹個人對於未來自己的角色有了特別清楚的向往,意味著創造奇跡的種子已經播下,種子壹旦播下,就會不顧壹切地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