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互聯網為三農帶來了哪些機遇
壹、為青年在農村創業創造了有效平臺
電商創業,只要壹臺電腦,壹根網線,註冊壹個淘寶賬戶就能開張,啟動資金只需幾千元,產品有農民生產,發貨有物流公司代理,自己只需要用好網絡就行,還滿足了年輕人的要體面、收入好、挺時尚的創業心理。
二、提供了農產品市場對接的有效載體
網絡大大促進了信息的傳播和對接,有效緩解了農產品滯銷現象。2013年11月25日,海南省農業廳聯合阿裏巴巴集團打造的“淘寶網·特色中國海南館”正式上線,僅椰子飯壹項,三天銷掉了以往線下全島壹年總銷量的63%。阿裏研究中心預計,2014年預計中國農產品電商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較2013年再翻壹番。
三、為增加農民收入創造了有效途徑
目前,農村電商從業群體壹般人均月收入集中在2000元到5000元之間,而未上網農民收入則壹般在1500元到2000元,前者已通過電商迅速成了“村裏的白領”。特別是壹些地方特色農產品,有了電商平臺後,可以直接與消費者見面,大大減少了中間環節,農民明顯增收。“中國芒果之鄉”廣西田東縣,已經有3500多家網店銷售田東香芒,壹般當天摘果,當天發貨,3至4天就送到消費者手中,網店比實體店成本低,而且芒果附加值比實體店高,贏利空間更大。
四、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有效切入點
電商把盲目的生產逐漸轉向依靠市場來定位,拿到訂單再生產,從根本上避免了賣難。安徽省績溪縣於2014年3月推出全國首例私人定制農場項目——“聚土地”,用戶只要提前訂購壹定數量的土地份額,每個月能夠收到土地產出的蔬菜水果,並免費到當地住宿旅行。項目發布短短5天時間,點擊5億次,參與購買3500多人,銷售土地465畝、228萬元,農民每畝土地增收2000余元。
五、開拓出農村消費市場新的增長點
全國2006個縣域地區中,2012年超過3000萬人上淘寶購物,花費1790億元。研究表明,消費者通過網絡零售消費的100元中,約61元是替代性消費,也即從線下消費轉移到了線上;但是另外的39元,則是因網絡購物的刺激而產生的消費增量;而三、四線的縣域地區網絡新增消費更高達57元,拉動消費作用明顯。在壹些地方,已經出現了專門為村民代理網絡購物的淘寶客。大量網絡和電商企業開始開拓農村市場,阿裏巴巴開始密集調研農村電商,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開始設立農村配送點,興起了壹輪下鄉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