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國際象棋的棋子各代表什麽?

國際象棋的棋子各代表什麽?

1、王(King),英文原意“國王”,英文簡稱“K”,棋子數量1個。

2、後(Queen),英文原意“皇後”,英文簡稱“Q”,棋子數量1個。

3、車(Rook),英文原意“戰車”,英文簡稱“R”,棋子數量2個。

4、象(Bishop),英文原意“主教”,英文簡稱“B”,棋子數量2個。

5、馬(Knight),英文原意“騎士”,英文簡稱“N”,棋子數量2個。

6、兵(Pawn),英文原意“禁衛軍”,英文簡稱“P”,棋子數量8個。

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走法不同:

壹、國際象棋

(1)王(K):橫、直、斜都可以走,但每次限走壹步。王是不可以送吃的,即任何被敵方控制的格子,己方王都不能走進去。否則,算“送王”犯規,三次就要判負。

除易位時外,王可走到不被對方棋子攻擊的任何相鄰格子,而且只能走壹步(著)。易位是由王和己方任何壹個車壹起進行的仍被視作王的壹步(著)的走法。

(2)後(Q):橫、直、斜都可以走,步數不受限制,但不能越子。

(3)車(R):橫、豎均可以走,步數不受限制,不能斜走。除王車易位外不能越子。

(4)象(B):只能斜走。格數不限,不能越子。開局時每方有兩象,壹個占白格,壹個占黑格。

(5)馬(N):每步棋先橫走或直走壹格,然後再往外斜走壹格;或者先斜走壹格,最後再往外橫走或豎走壹格(即走“日”字)。可以越子,沒有中國象棋中的“蹩馬腿”限制。

(6)兵(P):只能向前直走,每次只能走壹格。但走第壹步時,可以走壹格或兩格。兵的吃子方法與行棋方向不壹樣,它是直走斜吃,即如果兵的斜進壹格內有對方棋子,就可以吃掉它而占據該格。

二、中國象棋

(1)帥/將:只能在"九宮"之內活動,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動只能按豎線或橫線走動壹格。

(2)仕/士:它也只能在九宮內走動。它的行棋路徑只能是九宮內的斜線。士壹次只能走壹個斜格。

(3)相/象:活動範圍限於“河界”以內的本方陣地,不能過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壹個棋子,就不能走,俗稱“塞象眼”。

(4)車:車在象棋中威力最大,無論橫線、豎線均可行走,只要無子阻攔,步數不受限制。

(5)炮:炮在不吃子的時候,走動與車完全相同,但炮在吃子時,必須跳過壹個棋子,我方的和敵方的都可以。

(6)馬:馬走動的方法是壹直壹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壹格,然後再斜著走壹個對角線,俗稱馬走日。

(7)兵/卒:只能向前走,不能後退,在未過河前,不能橫走。過河以後還可左、右移動。

擴展資料:

國際象棋是世界上壹個古老的棋種。據現有史料記載,國際象棋的發展歷史已將近2000年。關於它的起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諸如起源於古印度、中國、阿拉伯國家等。

1、根據歷史傳說記載,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至今見諸於文獻最早的記錄是在薩珊王朝時期用波斯文寫的。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年在《亞洲研究》上發表《印度象棋》壹文,認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西方學者大多贊成他的觀點。

大約公元2~4世紀時,印度次大陸有壹種叫作“恰圖蘭加”(Chaturaji)的棋戲,內有車、馬、象、兵 4種棋子,象征著印度古代的軍制。

在當時流傳的印度敘事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有“四軍將士已安排”的詩句。“四軍”就是指軍隊分為車、象、馬、兵 4個兵種。這種“四方棋”,當時是由擲骰子的方法來進行的。遊戲的目的也不是將死對方的王,而是吃掉對方全部棋子。

2、20世紀70年代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指出,象棋是中國人的創造。

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遊戲——六博與與天文、象術、數學的關系,他說:“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占蔔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壹種遊戲。”

1972年南斯拉夫歷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斷定象棋首先出現在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後才逐漸傳播開來。

百度百科-國際象棋

百度百科-中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