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和國及索馬裏在1992-1993年發生的關於部族的沖突
(1988年5月至1994年3月)
索馬裏位於非洲大陸最東部的索馬裏半島之上,稱為“非洲之角”,是連接亞、非、歐三大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通要沖。
公元前18世紀,這裏建立了以出產香料而著名的“邦特”國。從公元7世紀起,阿拉伯帝國擴展到這裏,阿拉伯人不斷遷居到索馬裏。1840年,英國侵入索馬裏北部沿海壹帶。1887年,英國將這裏變為英國的保護地,稱為“英屬索馬裏”。從1889年起,意大利入侵索馬裏中部,1891年又占領南部失巴地區,中部和南部地區,被稱為“意屬索馬裏”。1960年6月,英屬索馬裏宣布獨立。1960年7月1日,意屬索馬裏也宣布獨立,並同英屬索馬裏合並,成立了索馬裏***和國。
1969年10月,西亞德發動政變,推翻了以加爾總理領導的政府,成立了全國最高革命委員會,並將國名由索馬裏***和國改為索馬裏民主***和國。1976年,索馬裏革命社會主義黨成立,最高革命委員會被撤銷,西亞德出任了索馬裏革命社會主義黨總書記、總統和政府總理。西亞德就任總統以後,就致力於維護索馬裏的主權和獨立,努力消除殖民主義勢力的影響。80年代以後,索馬裏的經濟開始下滑,招致壹些部族的不滿。索馬裏全國分為達魯德、哈威伊、伊薩克、迪爾、迪吉爾和拉漢文等六大部族,各個部族下面又有許多部落。長期以來,各個部族以及同壹部族的不同部落之間的沖突和糾紛不斷,各種矛盾層出不窮。索馬裏獨立後的歷屆政府,都是按照部族關系原則進行分權。西亞德就任總統以後,其前期的統治基本上是由各個部族聯合掌權。但是到了後期,西亞德站在本部族即達魯德部族下屬的烏雷漢族人的立場上,排擠和打擊其他部族,引起其他部族的不滿和反對。1985年,70多歲的西亞德在壹次車禍中受傷後,他加緊培養自己的兒子接班,並安排親屬執掌黨、政、軍、警和經濟大權,鎮壓其他部族的反抗,激化了部族之間的矛盾。以部族為基礎的反政府組織紛紛成立,終於導致了大規模的內戰。
1988年5月,索馬裏北部的伊薩克部族首先發動反政府的遊擊戰,以後迅速擴大了鬥爭的規模。南部的達魯德部族也於1988年年底向西亞德政府發動了進攻。1990年,中部的哈威伊部族成立了索馬裏聯合大會組織,他們向西亞德政府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鬥爭,壹步步向首都摩加迪沙推進。1991年,他們攻入摩加迪沙,推翻了西亞德政府的統治,成立了臨時政府。不久,北部的伊薩克部族宣布獨立,成立了索馬裏***和國。南方又爆發了大規模的部族戰爭。更為嚴重的是,攻占首都的索馬裏聯合大會組織後來分列為相互敵對的邁赫迪和艾迪德兩派,雙方為爭奪首都的控制權爆發了大規模的內戰,全國陷入了部族割據混戰和四分五裂的狀態。
1992年12月3日,聯合國通過決議,授權以美國為首的20多個國家民的多國部隊進駐索馬裏,以軍事手段保證人道救援物資的運送和發放。12月9日,美軍首先在摩加迪沙登陸,開始了救援掙紮在死亡線上的數百萬索馬裏人的“恢復希望行動”。隨後,聯合國多國部隊紛紛到達索馬裏,經過1個多月的努力,“恢復希望行動”初見成效。
1994年3月,在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的主持下,索馬裏全國和解會議在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索馬裏全國15個派別在會上達成了結束武裝沖突、成立過渡政府和實現持久和平的協議。為此,聯合國決定將多國維和部隊撤出索馬裏。1995年3月2日,最後壹批聯合國維和部隊撤出摩加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