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多所小學嚴查校園欺淩 保安成防欺淩主力
武漢多所小學嚴查校園欺淩 保安成防欺淩主力
近幾天,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欺淩事件正在持續發酵,校園欺淩這個話題再次引起了巨大的關註。昨天,武漢晚報記者了解到,在這壹事件披露前,武漢市早就已有部分學校明確對校園欺淩說不,不僅對師生進行了相關的法制教育活動,還形成了壹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語言暴力也是校園欺淩
上周,武漢市青山區鋼城壹小對全校師生進行了壹次校園欺淩專項法制教育活動,其中的內容之壹包括幫學生認清哪些情況屬於校園欺淩。
“現在很多孩子只認為‘擂肥’之類的情況是校園欺淩,實際上只要是發生在校內、學生上下學途中和學校教育活動中,持續時間比較長、有某種程度傷害的都屬於這個範疇,受害者是學生,而實施者可能是同學、老師或者校外人員。”鋼城壹小政教主任廖文茜說,身體上的傷害界定比較容易,不過按照嚴格的標準會發現,以前有些相對細小的情況實際被忽視了。“比如為其他同學起侮辱性綽號、傳播關於同學的消極謠言和閑話,甚至學生之間拉幫結派而孤立某個同學,現在都被納入了校園欺淩的範疇。”
該校壹位五年級學生表示,以前壹直以為同學之間吵架打架造成流血等嚴重的`後果才叫校園欺淩,現在才了解到,有時語言上的暴力也會對其他人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
幾乎所有學校都難免
武漢晚報記者在市內十余所中小學調查了解到,每所學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校園欺淩現象發生,都是發生在學生之間,但並非如網上宣稱的有三分之壹的高比例,最多的學校也就五六例。
漢口壹位壹年級班主任說,班上有三四個同學壹入學就結成了個小幫派,輪流欺負班上其他個子小的學生。“有時候就是下課時,扯扯其他孩子的衣服,或者把他的書搶過來看,對他們我已經進行過多次批評教育,每個任課老師壹看到也會立刻制止。”
壹所小學副校長說,學校有壹兩個特殊的孩子,脾氣大,不服管教,平時稍微有點不順,就會動手打壹下其他同學,不過,經過幾年班主任和學校的密切關註,現在情況已經好很多了。
武漢壹位關註校園欺淩多年的校長總結自己碰到過的個案:參與校園欺淩的學生中,實施者多半個頭比較大,家庭比較富有,但缺乏教養;而受害者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差壹些,孩子瘦弱孤苦,也是缺乏教育。
“其實家庭經濟條件不是主要因素,關鍵原因是家庭對孩子缺少充分的關註和正確的教育,老師在班上不可能看到所有的事情,孩子遭遇校園欺淩,家長在家及時發現異常,反映到學校,壹般可以避免更進壹步的惡化。”該校長說。
關鍵是老師公正嚴肅
調查過程中,壹位六年級班主任談起了自己班上壹名特別調皮的學生。從入學起,這個男生就喜歡咬人。上周,班上壹位同學走路時不小心碰到了他,這個孩子狠狠地撕咬住該同學的手臂,把他身上穿的壹件新棉襖咬破了個大洞。
“我把這個孩子的爸爸請到學校,和受害學生的家長商談,最後談好賠償300元錢給對方。”該班主任說,結果當天晚上,咬人學生的媽媽不願意了,覺得對方僅僅只值四五百元的壹件衣服,自己賠得太多。“我就跟他媽媽建議,把破了的衣服自己拿回去,由他們去商場買壹件同樣的衣服賠給對方。”在該班主任這樣嚴肅的堅持下,這件事才以賠款300元結束。
武漢市鋼城第九小學胡玉蘭老師說,碰到類似的事情,老師的態度非常重要,要做到不偏袒任何壹方,公正客觀地處理。“我們班上有四五十個學生,學生之間產生矛盾的事情也偶爾會有,但現在基本不用我去處理,家長們之間自己都能解決好。”她的做法是,平時盡量多利用網絡向全班家長展示班級情況,多互動,讓家長多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情況,建立對班級和老師的信任,這樣很多矛盾實際也預先化解了。
學校保安也成防欺淩主力
青山區鋼城第九小學從4年前開始在全校進行防範校園欺淩的相關工作。校長張誌斌說:“我們首先要求老師愛學生,尤其是重點關註壹個班級中比較弱勢的學生,因為老師喜歡的孩子,別人壹般不敢欺負。”今年上半年,該校80多位老師中的所有黨員都和壹名弱勢學生結了對,從學習、生活和安全等方面,當起了他們的“靠山”。
目前,鋼城9小校園內全部安裝了攝像頭,學校每個角落的情況全部可以監控,有30多名學生建立了壹個誌願者糾察小隊,經常在校內巡視。另外,學校的兩名保安人員除了進行日常的安保工作外,更兼職防範校園欺淩。“每天上午眼保健操後和中午學生午餐後,保安3次到30個班級詢問學生是否碰到欺淩現象,下課時也在樓梯操場等各處巡邏,給學生帶來壹種安全感。”張誌斌說。
張誌斌認為,校園欺淩現象不是現在才有,只要有學校有學生,就難以避免這種現象,除了學校要做好各項安保工作,學生也要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他建議學生遭遇校園欺淩時,先順從對方的要求,遇到索要錢物時,滿足對方的要求,抓住機會求救或逃脫,這個過程中記住對方的班級和外貌特征等情況,立刻向家長和老師報告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