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貓貓的由來
躲貓貓的含義可以分為2種:
壹種是常見含義,壹種是網絡含義。
躲貓貓常見含義:是壹種兒童遊戲,亦稱摸瞎子、捉迷藏。兩千年前即流行於希臘,蒙住壹人雙眼,把他轉得不辨方向,然後大家向他這個「瞎子」呼喊取樂,蒙眼者追捕,眾人躲閃,這種遊戲在中世紀為成人遊戲。可以選定壹個範圍,壹個人先蒙上眼睛數到壹百,其他人在這段時間找到壹個地方躲藏,時間到後那個人去找其他人,最先找到的人為下壹輪找的人,娛樂性很強。
躲貓貓網絡含義是指在特定場所發生的暴力行為,負責人為了規避法律責任的壹種托詞。特定場所壹般是指監獄、看守所、勞教所、警察的刑訊室等公眾場所,同時負責人壹般也是特定的。躲貓貓具有搪塞理由之功效。源自於2009年2月12日雲南省普寧縣警方的用語。
事件背景:
雲南省24歲的玉溪北城鎮男子李喬明因盜伐林木被刑拘,在看守所關押11天後死亡。晉寧縣公安機關給出的死亡答案是,當天李喬明受傷,是由於其與同監室的獄友在看守所天井裏玩"躲貓貓"遊戲時,遭到獄友踢打並不小心撞到墻壁而導致。面對這個答案,家屬們卻認為太過牽強。
醫生給出的死亡證明是:"重度顱腦損傷"致死。
死者頭部左後方有壹個大約5厘米的傷口,而在李喬明的左太陽穴附近,壹塊腫起來的頭骨清晰可見。而在醫院提供的壹份X光片上,同樣可以看到李喬明受傷的顱骨上,有明顯的骨裂現象。
躲貓貓新舊兩解的區別:
壹個是大人遊戲,壹個是兒童遊戲
壹個能死人,壹個能娛樂
壹個在監獄、看守所裏玩,壹個在學校、公園裏玩
壹個是有的可隨便玩,壹個是隨便哪都可以玩
壹個是要掉腦袋的,壹個不是要動腦袋的
壹個歸政府司法部監管,壹個歸政府教育部監管
壹個是虹口白牙任意說,壹個是白牙虹口笑開顏
壹個是草菅人命彩旗飄飄,壹個是紅旗高掛喜笑怒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