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音響都有什麽組成?HIFI音響常識我們應該來了解壹些什麽呢?
壹 音源 (聲音的源頭)二 放大驅動(用它來驅動發聲單元)三 發聲體(沒它產生震動人類耳朵難聽到聲音)
音源——就是聲音的記錄與播放體,比如數字類音源,MP3聲音數字文件是記錄體,把它解壓解碼是播放過程,記錄與播放基本就構成音源的兩個條件。模擬類音源也是這樣,比如黑膠盤上的凹凸點記錄了聲音的信息,轉盤通過唱針來感知信息通過電磁來轉化為聲音信息播放出來。
放大-----實際這部分是被動存在的,因為能讓耳朵感知的發聲體都要有能量推動空氣,而這個能量就是靠電能轉化的,這個放大部分就是電流的源泉,實際壹般音源輸出的電流很小基本推動不了發聲體,特別是大動態聲音,壹架鋼琴聲音沒放大播出來肯定蚊子聲。所以放大是必須存在的,而又只是為發聲體而存在的,很尷尬,等科技發達了設計出高敏感材料,微電流就能驅動發聲體時基本就不用放大這環節了。當然超小單元沒放大情況也有這不論。
發聲體——人類感知的聲音壹般在真空中沒法傳播,必須有介質,如水啊空氣啊等等,聲波壹般產生要推動介質的,而這需要能量轉化,目前多為電能轉為動能,比如說耳機和音箱裏的單元振膜,震動產生人耳能感知的聲波。
說完這三部分,HIFI音響當然也是這三大部分組成!只是要求更高素質,細分更嚴格更復雜,HIFI這個英文簡寫只是個沒實際界定的標準詞,或著說是壹種狀態和追求。
在HIFI界,先說音源,記錄部分就很多很雜了,大體可分為模擬和數字,磁帶黑膠等屬於模擬信號,CD MP3等等屬於數字記錄,只CD盤格式和形式就幾十種了,然後播放他們的設備就很復雜了在HIFI界,比如說CD機最高級可以分化為四件套,四臺獨立而又要統壹的設備,轉盤,解碼,獨立電源,時鐘。本來可以是壹體的,壹臺CD機就夠了,但HIFI就是這樣可以細分到極致。壹種精神。
放大部分白話講叫功放,當然功放有和音箱做壹塊的,叫有源音箱,但實際功放還存在啊,在頻HIFI界,放大可細分為合並放大,前級放大,後級放大,唱頭放大等等。
發聲體,可分為頭戴式,開放式等大類,又可根據原理結構分為動圈,薄膜等等,太多就不壹壹說了。
音響常識是個積累實踐過程,不是單靠文字來傳播的,希望妳多看這方面的雜誌,論壇上的信息,而我最想說的是妳要實際搞壹套音響玩,不在乎多少錢,用心了就有進步。沒有積累就沒有所得~~~就說這些,不是壹句兩句的事,能寫上百本書了才能寫明白的事,簡單說了些見諒,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