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木有哪些品種
松木約230余種,分屬於3亞科10屬,多產於北半球。我國有10屬113種29 變種(其中引種栽培24種2變種),分布遍於全國,幾乎均系高大喬木,絕大多數都是森林樹種及用材樹種,在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華南地區高山地帶組成廣大森林,亦為森林更新、造林的重要樹種。常見的有紅松、落葉松、黑松、白松、樟子松、金錢松、雪松、沙松、油松、赤松、冷杉等。有些種類可供采脂、提煉松節油等多種化工原料,有些種類的種子可食或供藥用,有些種類可作園林綠化樹種。
松木是裸子植物門種類最多的壹個科,約占全部裸子植物的1/3。
松科植物是北半球常見的森林樹種,各自在其適應的地帶組成單純林或混交林。其分布規律大致為:多種冷杉、雲杉、落葉松和少數松樹喜氣候寒冷、生境潮濕或要求幹燥寒冷的氣候,分布於高緯度的寒帶至寒溫帶,向南分布到暖溫帶與亞熱帶的亞高山及高山,組成寒溫性針葉林。鐵杉、少數雲杉、冷杉、落葉松和部分松樹要求溫涼潮濕或溫和幹燥、四季分明、冬季寒冷的氣候,主要分布於暖溫帶地區與亞熱帶中山以上,組成溫性針葉林。銀杉、黃杉、油杉、金錢松和部分松樹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主要分布於亞熱帶中山以下,向南可分布到熱帶地區地勢較高的涼濕山地,組成暖性針葉林。
松樹對陸生環境適應性極強。它們可以忍受-60℃的低溫或50℃的高溫,能在裸露的礦質土壤、砂土、火山灰、鈣質土、石灰巖土及由灰化土到紅壤的各類土壤中生長,耐幹旱、貧瘠,喜陽光,因此是著名的先鋒樹種。
松科常綠或落葉喬木,稀為灌木狀;枝僅有長枝,或兼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短枝,短枝通常明顯,稀極度退化而不明顯。葉條形或針形,基部不下延生長;條形葉扁平,稀呈四棱形,在長枝上螺旋狀散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狀;針形葉2-5針(稀1針或多至81針)成壹束,著生於極度退化的短枝頂端,基部包有葉鞘。花單性,雌雄同株;雄球花腋生或單生枝頂,或多數集生於短枝頂端,具多數螺旋狀著生的雄蕊,每雄蕊具、2花藥,花粉有氣囊或無氣囊,或具退化氣囊;雌球花由多數螺旋狀著生的珠鱗與苞鱗所組成,花期時珠鱗小於苞鱗,稀珠鱗較苞鱗為大,每珠鱗的腹(上)面具兩枚倒生胚珠,背(下)面的苞鱗與珠鱗分離(僅基部合生),花後珠鱗增大發育成種鱗。球果直立或下垂,當年或次年稀第三年成熟,熟時張開,稀不張開;種鱗背腹面扁平,木質或革質,宿存或熟後脫落;苞鱗與種鱗離生(僅基部合生),較長而露出或不露出, 或短小而位 於種鱗的基部;種鱗的腹面基部有2粒種子,種子通常上端具壹膜質之翅,稀無翅或二幾無翅;胚具2-16枚子葉,發芽時出土或不出土。
松科樹幹端直,枝不規則互生或輪生;小枝互生或對生(稀輪生),或兼有生長緩慢的距狀短枝(金錢松、落葉松、雪松),或有極度退化而不明顯的短枝(松樹)。葉、芽鱗、雄蕊、苞鱗、珠鱗和種鱗均螺旋狀排列。葉線形或針形;線形葉扁平,稀四棱形,在長枝上散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狀;針形葉2~5針成壹束,著生於退化的短枝頂端,基部包有膜質葉鞘。花單性,雌雄同株,雄球花單生葉腋(稀苞腋)或枝頂,稀簇生(金錢松、油杉),具多數雄蕊,每雄蕊具2花藥,藥室縱裂、橫裂或斜裂,花粉的兩側有顯著的氣囊或無氣囊(落葉松、黃杉),或具退化氣囊(鐵杉組);雌球花由多數苞鱗和珠鱗組成,每珠鱗的腹(上)面基部著生兩枚倒生胚珠,受精後珠鱗迅速增大發育成種鱗。球果直立或下垂,當年成熟或翌年(稀第三年)成熟;種鱗扁平,木質,稀近革質,宿存或熟後脫落(冷杉、雪松、金錢松);苞鱗生於種鱗的背面,彼此離生,僅基部合生,較長而外露或不露出,或短小而位於種鱗基部;種子具膜質長翅,稀無翅或近無翅(個別松樹),下面有樹脂囊或無;胚具2~16枚子葉,發芽時出土,稀不出土(油杉)。松科植物染色體少,基數基本壹致,x=12,稀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