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假賬醜聞 中國 中國最近幾年有沒因為財務舞弊現象倒黴的有名公司?像世界通信那樣。。。搜不到~~拜托
藍田股份多名高管因涉嫌提供虛假財務信息被拘傳,由此該公司成為我國證券市場上首個造假“屢犯”。以藍田股份為核心的“大藍田”非但套牢銀行貸款十幾億元,而且二級市場上流通市值“蒸發”超過25億元,商業銀行和中小投資者成為藍田案的最大受害者。
2、銀廣廈
銀廣夏公司全稱為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現證券簡稱為ST銀廣夏(000557)。1994年6月上市的銀廣夏公司,曾因其驕人的業績和誘人的前景而被稱為“中國第壹藍籌股”。2001年8月,《財經》雜誌發表“銀廣夏陷阱”壹文,銀廣夏虛構財務報表事件被曝光。專家意見認為,天津廣夏出口德國誠信貿易公司的為“不可能的產量、不可能的價格、不可能的產品”。以天津廣夏萃取設備的產能,即使通宵達旦運作,也生產不出所宣稱的數量;天津廣夏萃取產品出口價格高到近乎荒謬;對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產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設備提取。
3、鄭百文
鄭百文從1996年起著手建立全國性的營銷網絡,在沒有壹份可行性論證的情況下,大規模投入資金上億元,建起了40多個分公司,最後把1998年的配股資金1. 26億元也提前花完。……公司規定,凡完成銷售額1億元者,可享受集團公司副總待遇,自行購進小汽車壹部。僅僅壹年間,鄭百文的銷售額便從20億元壹路飈升到70多億元;與此同時,僅購置交通工具的費用就高達1000多萬元。為完成指標,各分公司不惜采用購銷價格倒掛的辦法,商品大量高進低出,形成惡性循環。鄭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以來瀕臨關門歇業,有效資產不足6億元,而虧損超過15億元,拖欠銀行債務高達25億元。
4、紅光事件
成都紅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欺詐上市事件。紅光實業於1997年6月6日靠行騙上市,上市後繼續行騙:壹是編造虛假利潤,騙取上市資格;二是少報虧損,欺騙投資者;三是隱瞞重大事項;四是擅自改變募集資金投向而不予披露。對此,中國證監會對原董事長、原總經理、原財務部副部長和紅光公司等,以及與此有關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師事務所以及上市推薦人等中介機構及責任人員均進行了處罰,紅光事件的主要負責人被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5、東方鍋爐事件
在公司上市前和上市後對公司利潤進行包裝,是“東方鍋爐”違法行為的第壹個方面。
“東方鍋爐”在上市之前,就通過調整財務報表而虛增凈利潤1.23億元,上市後,又在“利潤截期”問題上大做手腳,將1996年度的銷售收入1.76億元和銷售利潤3800萬元,調整至1997年底。1997年度又以同樣的方法,將該年度的銷售收入2.26億元和銷售利潤4700萬元轉移到1998年,從而創造連續3年穩定盈利,凈資歷產利潤率增長率平衡的假象。
6、黎明股份
該公司為了粉飾其經營業績,虛增資產8996萬元,虛增負債1956萬元,虛增所有者權益7413萬元,虛增主營業務收入1.5億元,虛增利潤總額8679萬元,其中虛增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兩項分別占該公司對外披露數字的37%和166%。90%以上的數額是人為編造假帳、虛假核算虛增出來的。看到這些造假數據後,有關人士無不痛心疾首。
7、大慶聯誼事件
8、猴王事件
9、幸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