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培育女兒的壹生,連結婚都在算計,陸小曼有壹個怎樣的母親?
她精通繪畫,晚年被上海中國畫院聘為專業畫師;她擅長戲劇,特別是在昆曲界名聲斐然;她頗具文學造詣,文學作品尚佳。她,就是民國才女陸小曼。
現代畫家劉海粟曾這樣評價她:"詩歌清新俏麗;文章蘊藉婉約;繪畫頗見宋人院本的常規,是'壹代才女,曠世佳人'。"
然而,就是這樣壹位讓世人驚嘆的"壹代才女,曠世佳人",卻壹生情路坎坷,經歷悲涼,接連三段失敗的 情感 生活,使她的人生歷盡種種磨難,可謂"半生癲狂、半生淒苦",壹生曲折故事令人唏噓不已。
是什麽導致了陸小曼那離奇又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生故事?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原因?或許我們可以從她的家庭與母親那裏找到壹些答案。
陸氏壹族本就是歷朝歷代的顯赫家族,在常州樟樹的陸氏宗祠裏,陳列著陸小曼的照片、畫作、詩文、書信、報紙報道、家譜信息等資料。
陸小曼1903年出生在上海,出身於官宦世家,她的祖父陸榮昌曾在晚清時任朝議大夫,官居四品。清鹹豐年間因避"太平天國"戰亂,全家遷至上海定居。
陸榮昌壹生德行高尚,口碑頗佳,1916年,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為陸榮昌親筆題寫匾額:"饑溺為懷"。她的夫人劉氏也獲"本固枝榮"匾額。
陸小曼的父親陸定是晚清舉人,畢業於日本的早稻田大學。他還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陸定在日本留學期間,就參加了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
回國後,他在國民黨政府供職,歷任司長、參事、賦稅司長等重要職務,曾經做過財政部司長和賦稅司長,後來,他還創辦了中華儲蓄銀行。因此,陸家家財頗豐,是當時顯赫壹時的名門望族。
陸小曼就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中,她雖排行第五,但家中其他八個兄弟姐妹都很不幸地先後夭折,最後只留下了陸小曼這壹根獨苗,自然是集萬千寵愛於壹身,驕奢、任性之氣也就難免長到了身上。
陸小曼的父親出身富貴家族,她的母親同樣也不是等閑之輩。
實際上,陸小曼更多的性情、才情還是來自她的母親吳曼華的遺傳和培養,單是從"小曼"這個名字,我們也能看出些端倪。
吳曼華,是常州白馬三司徒中丞第(副宰相)吳耔禾的大女兒,她的外祖父吳光悅,曾經官居江西巡撫。生長就在這樣壹個家庭中的吳曼華,絕對稱得上是民國史上的大家閨秀,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藝,擅長詩歌文學,尤其擅長畫工筆畫,陸小曼從小喜歡畫畫,且繪畫功底深厚,其實主要就是受到了她母親的影響。
吳曼華自己就是壹位大家閨秀,對唯壹的孩子陸小曼更是抱有很大的期望。她壹直在按"名媛"的標準來培養陸小曼,在她的內心深處,抱定了壹個強烈的信念,壹定要將小曼培養塑造成壹位"名門千金"。
事實證明,在這壹點上,吳曼華的苦心和功夫沒有白費,她做得相當成功。
陸小曼的童年是在上海度過的,小學時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壹種修女式、規範化的教育,再加上她天資聰慧、天賦異秉,很小的時候就棋琴書畫無壹不通,女紅也很好。長到九歲時,全家要遷去北京,小曼也隨父母去了北京,轉學到北京壹所校會學校"聖心學堂"讀書,這是當時壹所很有名氣的貴族學校,那時小曼的法文已經很不錯了,家裏又專門給小曼請了壹位老師教她英文,所以陸小曼後來成為壹位精通多國語言的奇女子。
在吳曼華和陸定的精心培養下,陸小曼精通多國語言,多才多藝,繪畫、舞蹈等都很擅長。17歲時,經學校的推薦,她有機會進入到外交部做壹些輔助性的工作,19歲時就已經在北京外交界小有名氣了。
因此,人們稱她是"壹代才女,曠世佳人"並不為過。
鮮花、掌聲、舞池、美酒、金錢……這些虛榮物質的東西可以說是陪伴著陸小曼長大的。從小在金錢消費方面就沒有過任何的束縛和煩惱,她尤其崇尚自由浪漫、無拘無束的生活。而這樣奔放無羈、非常自我的性格與價值觀也直接定格了陸小曼壹生的"悲苦基調"。
陸小曼的第壹段婚姻,完全是由父母來安排的。在父母的要求下,她嫁給了畢業於西點軍校的年輕軍官王賡,這個年輕人可以用"年輕帥氣、前途無量"來形容,他是萬人追捧的乘龍快婿,太多的名門望族都希望把女兒嫁給他 。 陸定夫婦對這個女婿非常滿意。
可惜,這個人們眼中最佳女婿,卻完全不是陸小曼的"菜",兩人終究不是壹類人。他絲毫沒有浪漫的情調,只知道追求事業上的成功,不知道怎樣哄老婆開心,與喜歡追求激情人生、享受生活、自由浪漫的陸小曼"格格不入""三觀不合"。所以,沒過多久,二人的感情就瀕臨破裂,很快,這段婚姻最終以陸小曼的移情別戀而宣告結束。
為了追求愛情,陸小曼頂著巨大的壓力和非議,毅然決然地嫁給了有婦之夫徐誌摩。然而,命運弄人,她夢想中的理想情人,卻沒有給她帶來期望中的幸福。
在與徐誌摩結婚之後,她還是過著奢侈放任的生活,迷戀著燈紅酒綠的社交場,頻繁出入各種交際場所。
還有壹個很重要悲劇緣起,是她與王賡離婚前懷上了王賡的孩子,為了能順利離婚,她強行做了人流手術,卻為日後生活埋下了壹個禍根。手術並不成功,術後身體大不如前,不但讓她失去了生育能力,還需要長期服用藥物。
結婚後,徐誌摩為了滿足陸小曼依然如故的巨大開支,每天得焦頭爛額,到處東奔西跑,講課掙錢,可陸小曼開銷太大,家裏還是入不敷出。徐誌摩也會抱怨,他曾在寫給陸小曼的壹封信中寫到:"老爺是壹只牛,他的唯壹用處是做工賺錢。"
按說徐家和陸家都是大戶人家,二人婚後完全可以得到家裏的資助。然而,王賡是陸定夫婦千挑萬選的好女婿,他們始終對女兒的出軌行為無法認同、深以為恥,不會給予陸小曼任何經濟支持,再後來,陸定夫婦宣告破產,此時家道中落的陸定夫婦也沒有能力再資助陸小曼了;徐誌摩的家人,又只承認張幼儀(徐誌摩前妻)這壹個兒媳婦,也拒絕給徐陸二人生活上提供資助。
婚後短短五年,徐誌摩就意外離世,陸小曼又與家境壹般且並未離婚的翁瑞午糾纏到壹起,過起了飽受爭議、長達三十年的同居生活。後因不堪精神和身體的雙重壓力,陸小曼只能靠長期食用鴉片來緩解痛苦。
翁瑞午死後,長年不工作、窮困潦倒的陸小曼不得不再次拿起畫筆來維系生活,但生活還是非常清苦,去世時家裏連壹件完好的新衣都沒有,還是翁瑞午的朋友送來壹件新衣服,才把陸小曼入殮安葬。
"壹代才女"陸小曼含著"金鑰匙"長大,臨走卻是這樣的悲涼處境,真可謂"人算不如天算"。
可以說,為了女兒陸小曼的幸福人生,母親吳曼華壹生都在為她精心謀劃。
在吳曼華和丈夫的安排下,19歲的陸小曼便與當時赫赫有名的高富帥軍官王賡成婚。如果劇情能按最初的設想進展下去,陸小曼的壹生註定和母親壹樣"富貴、安穩"。但在徐誌摩出現後,吳曼華為陸小曼安排的壹切,被徹底打亂了......
吳曼華壹直不能接受女兒對婚姻的背叛,她的強烈反對讓陸小曼非常苦惱。陸小曼只得請出大文豪胡適做"中間人",勸說吳曼華接受徐誌摩這個新女婿。
吳曼華最終還是同意兩人結婚,但這位母親卻提出了兩個意味深長的要求:第壹、要請梁啟超證婚;第二、要在北京北海公園舉行婚禮。
吳曼華為什麽會提這兩個要求?從表面看,似乎只是證婚人和結婚場地的事,不很重要。然而仔細壹推敲會發現:這兩個要求遠沒有那麽簡單!足以見得吳曼華的良苦用心與智慧。
我們先看第壹個要求,梁啟超是王賡和徐誌摩***同的老師,如果他同意證婚,就意味著"他認同了這門婚事",既然連如此有身份、有地位的梁啟超都認同這門婚事,也就堵住了世人的嘴,其他人自然也無權再指責女兒了。
再來看第二個要求,吳曼華選擇北海公園,因為那裏是皇家園林。實際是要求徐誌摩給女兒舉辦壹場最盛大的婚禮、給女兒壹個最大的承諾。吳曼華是想通過這種方式,給徐誌摩壹考驗,也是要為女兒爭取到必須要有的"身價"。
所以,從吳曼華提的兩個要求,足見她的智慧與心機,既是她和對女兒的愛 ,也是壹次工於心計的"盤算"。1926年10月3日,陸小曼與徐誌摩在北海公園舉行了隆重的婚禮,梁啟超為他們做了證婚人。
陸小曼第壹場婚姻就是由吳曼華精心策劃的,在女兒第二次婚姻中,她繼續當起了導演,又壹次用盡氣力想為女兒爭得幸福。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兩人婚後的第五年,徐誌摩為了趕赴前女友林徽因的壹場演講,意外墜機死亡,陸小曼終究沒有得到那份幸福.....由此,陸小曼的人生從28歲開始便跌入了低谷,壹蹶不振,在與翁瑞午30年的同居生活中,依舊飽受指責、清苦悲切,此時的吳曼華已經再沒有力氣為女兒"盤算"了。
吳曼華為了能給女兒陸小曼壹個幸福人生,為她精心籌劃,苦心盤算了壹生,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終究沒能讓壹身才情、享有萬般寵愛的女兒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其中的苦辣心酸,耐人尋味。
作者:玲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