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千與千尋》——人生中的壹堂必修課

《千與千尋》——人生中的壹堂必修課

有關於青蔥年少的記憶,已經稀稀落落,七七八八,但有壹處卻是巋然不動的存在,那就是宮崎駿的電影。

宮崎駿的電影是充滿夏日情懷的,是蔚藍天空上劃過的飛機留下的長長的雲跡,是清冽泉水裏冰鎮的番茄果蔬,是純白少年呼啦啦跑過青青草地,留下壹段清爽憂郁也溫柔的記憶。

許多年前的夏天,電視臺每到午間檔都會播送日本動畫電影,尤其是宮崎駿,雖然都只是節選壹部分,但對於那樣閉目塞聽的年歲,能夠領略宮崎駿電影裏的細膩溫柔,恬靜歡喜,也是壹種獨壹無二的滿足。

正是在那壹段時間,匆匆感受到了《龍貓》的天真童趣,《天空之城》的唯美感傷,《幽靈公主》的深邃夢幻,以及《千與千尋》的妙不可言。

妙不可言的,是《千與千尋》裏華麗動人的布景,是千尋在異世界的冒險與成長,是她與白龍和無臉男之間的誠真情意。

多年之後重溫這部電影,籠罩在它身上雲遮霧繞的部分開始褪去,它在我眼前,仿佛壹位簾幕後的佳人,開始裊裊地走來,眉眼分明,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部電影,講的是壹個懵懂女孩的心靈成長史——穿過隧道,這壹設定具有十分濃烈而典型的象征意涵。

每個人的成長,都像艱辛走過黑暗通道,伸手不見五指,跌跌撞撞,哭與笑,只有自己聽到,苦與樂,只有自己參透,壹切到頭來所為的,就是柳暗花明,就是眼前出現光芒的那壹瞬間。

守在隧道的壹頭,千尋是壹個天真可愛,但有些嬌縱任性的小女孩兒,面臨搬家轉校,需要離開從前的生活環境以及熟悉的人。

走到隧道的那壹邊,千尋就是壹個不能依靠父母,需要自己努力工作,面對復雜的成人環境,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救父母於水火的獨立的人。

從最初的不情願到後來的吃壹塹長壹智,慢慢應對疑難,千尋實現了這壹場苦澀卻也寓意飽滿的“穿越之旅”。

成長,是這壹部電影最中流砥柱的主題。

每個人的成長,都作為兩部分而存在,壹種是父母陪伴的成長,在人生的早期,而另壹種,是自身實現的成長,這種成長,幾乎貫穿壹個人的整個壹生。

電影呈現給人的,就是千尋脫離父母的扶持與庇佑,獨自在異世界成長的歷程。

從這個角度來看,油湯茶樓,飄散著濃郁食物香氣的街市,湯婆婆的豪華閣樓,以及從茶樓去到錢婆婆家的那壹段從天明到黑夜的海上電車之旅,都是成人世界的縮影與變形。

生活作息與人類截然相反的國度,厭惡人類至極的國度,卻也擁有與人類世界不謀而合的部分。

寵溺寶寶過分的湯婆婆,不甘心被壹個地方束縛的追夢人小玲,曲終人散趁夜黑無人回去浴池找失落的金子的小青蛙,對著下手闊綽的客人百般逢迎的湯池仆人們。

在在都是欲望人間的投影。

壹開始闖入此地的千尋性格天然,未經雕琢,所以時而盲目,得到他人的幫助不懂得說謝謝,去到陌生的居室沒想到敲門,有點點小脾氣,自我任性,說哭起來就哭起來,笨手笨腳,工作效率低。

到後來,走出此地的千尋,已經變得謙卑謹慎,勤勤懇懇,能夠吃苦耐勞,勇敢堅定,懂得感恩,而且積累了壹定的處事智慧。

成人的世界,是與千尋幻想的,人生經歷支撐的世界錯綜顛倒的壹個世界,那裏復雜而精彩,迷離而夢幻,卻也動蕩而危險。

在這裏,她會遇見形形色色的面孔,形形色色的性情,形形色色的欲望,在這樣陌生的環境裏如何安身立命並且如魚得水,是千尋緩慢蛻變的必經之路,也是每個人這壹生的必修課。

成年人的生存法則是克服恐懼,工作獨立,學會遵守社會秩序,等價交換原則,以及有所求必須有所舍 ,為了得到壹些什麽,必須為此付出相當的或者更多的代價。

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要求每個人應該長成的樣子,雖然喪失了純真,但也不是沒有好處。

至少千尋能夠活得更加堅定,更加有力。在遇見困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求告於他人,而是需索於自己。

然而,壹個人可以漸漸變得陌生,但是不應該拋棄內心的那壹份純真的善良,未經金錢世界過分腐蝕的幹凈,這,我想就是電影當中,姓名所承載的深意。

在這個世界,有些人迷失,有些人始終如壹,有些人曾經迷失終於幡然醒悟,也有些人本性純良卻在欲望的國度裏浮浮沈沈。

來到這裏的人,或多或少都忘記了自己的名字,白龍千尋都如此,但是在兩個人的互相扶持與感化之下,他們終於找到了那個曾經壹度迷失的自我。

所以電影的另壹個著力點,我想就是對本真的呼喚。

這種本真,隸屬於壹個人,是不能被過度的,不適宜的欲望腐蝕的人,白龍,千尋,千尋的父母,青蛙堂倌,湯婆婆,無臉男,都是如此,而被欲望腐蝕的人的下場,是被奴役,被控制,被束縛,被吃掉,被掣肘,被厭惡。

這種本真,也隸屬於壹個時代。是不能因為經濟迅猛發展而得意忘形,而棄本逐末,而以汙染環境作為代價。神聖崇高的河神,因為被人類的垃圾填滿,而變成臭氣熏天,人人望而生畏的腐爛神。不是千尋,以及茶樓裏人們的同心協力,它永遠無法找回自己。

這種對本真的追尋,是壹個人的苦心經營,同時,他人的鼎力相助也並非在所不計。

千尋的成長之路,獲得了來自他人的關懷與溫情,白龍的細心指引,無臉男的默默陪伴,鍋爐爺爺和小玲的關懷扶持,雪中送炭,甚至是湯婆婆的苛刻對待,其實或多或少都是千尋成長的助力。

每個人的壹生,都是壹條孤獨的荊棘路,幸運的是,在這崎嶇坎坷的路上,總會有星星點點的愛與關懷,恰如其分地出現。

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不能回頭看,也不要回頭看,因為光陰的流逝,是筆直往前的。

追溯至古希臘神話裏的俄爾弗斯和他的妻子,這種蘊含著深刻生命哲學質地的寓言已經不再陌生。

因為歲月的積澱,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

每個人,都只能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奮不顧身,壹往無前。

總會有溫暖而明媚的人,出現壹陣子,扶持著走壹段路,教會妳壹些什麽,並留下壹生的追憶。

在千尋的爸媽記憶中,他們只是沿途跌宕了壹陣子,但是在千尋這裏,她仿佛經歷了大半生,或者說,她跨越了人生中壹個重要的門檻,那就是,接受獨自面對這個復雜人世的宿命,以及習得如何在陌生環境裏自我保全的學問。

從被動接受別人的保護到懂得主動去保護別人,千尋收獲的,不僅僅是愛,更是成熟。

這種成熟,不僅僅是心願與意誌,更是付諸實踐的勇氣和魄力。

收獲成長的,是千尋,也有那個成天為各式玩具和美食簇擁的大寶寶,活在他人密不透風的關懷裏,他只會連走路都做不到,或者即便擁有這種能力,也會懶怠去做,因為不必。但是走出舒適天地,見過外面的世界,他也知道自己站起來,說出自己的意見與看法。

我們在《千與千尋》的童話世界裏獲得無窮的生存境遇的觀照與人生參差苦樂的體驗,這是無論時代無論國度無論年齡階段都能讓人獲得精神滋養與啟迪的精華。

所以,這部電影在國際上獲得崇高榮譽,也並非是空穴來風的。

每個人在這部電影裏,都能挖掘到壹部分的自己,千與千尋,其實是曾經的,當下的,或者未來的妳我。

最好的結局,是壹個人在壹部電影裏,完成了壹項使命,這部電影當中,還不僅僅只是壹個人。

最好的結局,還是兩個孤獨寂寞的人,錢婆婆與無臉男,相依為命,從此晝短夜長,嬉笑怒罵,縫衣織布,閑看燈花。

兩個人的日子,總比壹個人好過。

苦中有樂,疼痛裏有溫柔,尖銳裏有綿軟,浮華裏有真摯,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