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汪曾琪是中國當代的文體家,何出此言?
當代文壇上,能同時在小說和散文兩塊田地裏經營,且自成壹家的作家並不多,他算是其中的壹個。他獨特的創作理念,他淡泊超脫的處世之道,他對美的語言和人性的追求,對人們來說都是壹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就是今天Lulu想為大家介紹的文學名家——汪曾琪先生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壹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壹個士大夫” 。
汪曾祺從小受傳統文化精神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師從沈從文等名家學習寫作。他是跨越幾個時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說、散文、戲劇文學與藝術研究上都有建樹的作家。1940年開始發表小說、詩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壹個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個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發表小說《騎兵列傳》,1980年發表小說《受戒》,受到普遍贊譽,隨後壹發不可收。現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飯花集》《汪曾祺自選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幾個作品集。他的小說被視為詩化小說,其中《大淖記事》獲全國短篇小說獎。
他還寫散文、評論和劇本。作品集有:短篇小說:《受戒》《大淖記事》《雞鴨名家》《異秉》小說集:《邂逅集》《晚飯花集》《茱萸集》《初訪福建》散文集:《逝水》《蒲橋集》《孤蒲深處》《人間草木》《旅食小品》《矮紙集》《汪曾祺小品》
汪曾祺的散文很有特色,沒有結構的苦心經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汪曾祺曾說過:“我覺得傷感主義是散文的大敵。挺大的人,說些姑娘似的話……我是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壹點,自然壹點,家常壹點的。”因此品讀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聽壹位性情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談話,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
懷念壹個作家,莫如重讀他的經典作品;紀念壹個偉大而謙遜的靈魂,莫如像他那樣永遠“帶著抒情意味的情趣”虔誠的愛別人、愛自己。作為壹位末代江南才子,他的作品浸透了古典中國的文化精髓,包括絕妙的機智和散淡的性情。
從早期的《雞鴨名家》到後期的《受戒》,汪曾祺壹系列的風俗傑作肯定是中國現代小說最足以傲世的極少數重大收獲之壹,有評家甚至認為僅就其藝術成就與言,決不下於魯迅和張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