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的時代結束了嗎?
最近,周星馳突然陷入了輿論的旋渦。被指耍大牌、摳門、性格怪僻、脾氣暴躁、旗下藝人出走、曾經的搭檔指責、3年才出壹部電影……於是,有人說,周星馳的時代結束了。不可否認,周星馳的確成就了壹個“時代”。相信多年之後,再回望華語電影世界,周星馳也還是壹個不得不書寫壹筆的“文化標簽”。A文化環境去精英化的“無厘頭”是對嚴肅和權威的嘲弄,契合了當時人們的心理。“盡皆過火,盡是癲狂。”美國著名影評人大衛·波德威爾曾經這樣形容香港電影。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知名影評人李相看來,周星馳的成功就是香港電影造就的壹個神話。香港是亞洲地區的金融中心,人們的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中西合璧的雜糅文化使得香港缺乏壹個被大家普遍接受和認可的文化傳統和歸屬,而“九七”前後的政治環境變化使得香港人的心理之中飽含著危機感。“周星馳的電影就是在這樣壹種環境下,得到了大家的喜愛。”李相表示,人們將周星馳的電影稱為“無厘頭”風格,這種“無厘頭”,包含著去精英化的意識,以顛覆性的話語對傳統形成了解構,甚至帶上了某些“後現代”特征。周星馳的電影因為適應了人們的這種心理需求而得到了熱烈追捧。而此後,香港經濟狀況良好,人們同樣需要通過電影來宣泄情緒,周星馳走紅就成了必然。著名青年評論家韓浩月則認為,周星馳在內地之所以得到如此推崇,和剛開始改革開放後壹段時間,內地娛樂方式嚴重缺乏有關,周星馳和以他為代表的“無厘頭文化”的出現,對當時在文化上被壓抑多時的內地人來說,既有形式上的新鮮感,又有內在的對嚴肅和權威的嘲弄,符合人們的心理,於是,周星馳的被推崇便成了不可避免的文化現象。B網絡傳播網絡文化威力剛剛顯露,周星馳電影成為新興文化勢力求之不得的絕佳文本。“曾經有份真摯的感情擺在我面前……”不可否認,許多人是因為這句話喜歡《大話西遊》,進而認識、喜歡周星馳的。這句話並不是口耳相傳的,它在網絡廣為傳播,至今仍被奉為網絡文化經典。李相認為,網絡也是將周星馳推向神壇的壹個重要原因,尤以《大話西遊》為重。上個世紀90年代初,周星馳接連拍了《鹿鼎記》、《唐伯虎點秋香》、《國產淩淩漆》、《大話西遊》等,周星馳電影事業迎來了高峰時代。彼時,恰逢電腦網絡普及,方興未艾的網絡文化威力剛剛顯露。《大話西遊》成為了網絡這個新興文化勢力求之不得的壹個絕佳文本,因而風靡壹時,廣泛傳播,許多對白被年輕人奉為經典倒背如流。周星馳也從“星仔”搖身壹變成為“星爺”,登上了《時代》雜誌封面人物,甚至還被邀請到北大的講壇。C草根情結沒有太多的道德顧忌,擅長表現市井小人物的樂觀和永不妥協。現在,壹些人在評價周星馳時,會說他尖酸刻薄。在李相看來,周星馳的成功,很大壹部分原因在於他的顛覆傳統,在於他的無所顧忌。他的諷刺搞笑甚至經常不乏尖酸刻薄,而正是因為沒有太多的道德顧忌,觀眾在看他的電影時,才有壹種過癮和盡興之感,才會淋漓盡致的發泄自己的情感。打拼多年的周星馳有著相當長的跑龍套和不得誌的經歷,這種飽受白眼、遭人奚落、前途渺茫的生活給他的創作打上了強烈的印記,在《食神》、《喜劇之王》中,都有著他自身經歷的影子。他的影片總是關註小人物,關註草根階層和生活的失敗者,這是構成影片風格的重要元素。韓浩月認為,香港成為經濟發達的地區,和港民崇尚向上的奮鬥精神是分不開的。而周星馳最擅長表現的,就是市井小人物的樂觀和永不妥協,包括敬業精神。這也是為什麽《喜劇之王》會成為他的經典之作的原因,那句經典臺詞——“我是壹個演員”,更是說出了占這個社會絕大多數的草根壹族的心聲。在很長的壹段時間內,周星馳的喜劇電影都是草根精神的代名詞。■現狀解讀周星馳的時代過去了嗎?文雋:“戰場”不在香港,標誌時代結束近日,香港金像獎前主席文雋發表了壹篇名為《周星馳時代,宣告結束》的文章。文雋認為,現在,周星馳“靜悄悄”地轉移到好萊塢發展,刻意淡出華語電影圈,遠離大家視線的周星馳,影響力已經減弱,“因為沒有新作品的話,怎樣證明他的存在價值?”文雋表示,過去其實已不斷有圈中人對他發出批評的聲音,都是曾經和他密切合作過的好友(吳孟達)、拍檔(羅家英)、前輩(洪金寶)。但周星馳不會在乎,因為有才華的人,有時是不需要好友、拍檔、前輩的!周星馳是孤傲的,這種自絕於這種人際關系,會使他愈來愈孤獨。在走進好萊塢後,周星馳不可能走回頭路,他不會再“窩”在小小的香港拍港產片,“要看周星馳,如今只能在他的舊作品堆裏尋找了。當他的‘戰場’不在香港時,他的時代已經結束!”韓浩月:山寨文化興起,人們不再依賴周星馳同樣,在韓浩月看來,周星馳的時代已經過去,其顯著標誌就是《長江七號》。韓浩月認為,《功夫》是周星馳時代最後壹部影響比較大的作品,在電影裏,周星馳實現了自己除暴安良的夢想,最後的“降龍十八掌”,也體現了他最高的人生境界。但《功夫》裏,周星馳賴以成名的草根精神已經淡化了。《長江七號》是壹部失敗的作品,周星馳開始註重個人主義,開始兜售自己壹些不著邊際的奇思異想。“大環境的變化削弱了周星馳的影響力。”韓浩月表示,近十年來,內地文化娛樂全面開放和網絡信息的無孔不入,人們獲取精神食糧的渠道開始多種多樣,尤其是山寨文化讓網民擁有了更多自娛自樂的能力。另外,香港文化娛樂整體下滑是不爭的事實,“為什麽直到現在才有那麽多人跳出來批評周星馳,因為周星馳已經不再是整體水平下滑的圈子的中心了”。李相:即使有非議,也是當代文化的經典文本周星馳的時代真的已經過去了嗎?李相卻不這麽認為。香港電影在走出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黃金時期後,壹直起起伏伏,陰晴不定。而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香港電影的前途更加令人難以捉摸。李相認為,這種情況下,香港電影乃至整個中國電影仍然需要周星馳,周星馳的地位至今仍然無人能夠替代。李相表示,在近年經濟持續走軟的形勢下,社會有回歸傳統的傾向,對於周星馳來說,轉型是必然的。在《唐伯虎點秋香》之後,周星馳就將自己的個人經歷和體驗滲透到了創作之中,創作出了壹些笑中帶淚的作品,其後的《大話西遊》更成為流行文化的經典範例。此後周星馳更多地參與到了影片的幕後創作中,以出品人、導演等身份出現。而作為演員的他,則明顯地走向了低調樸實的風格,飾演的都是窮困潦倒、居無定所的社會最底層小人物,不再以誇張的表情和肢體語言、神經質的臺詞和刺耳的笑聲來博得笑聲。那個輕松活潑、胸無城府、嬉笑怒罵的無厘頭喜劇大師周星馳,已經在銀幕後遠離,再也不會回到我們面前了。“在整個中國電影大市場的支持下,周星馳的電影仍然可以繼續前行很長壹段路,但其自身也的確需要壹次根本性的突破。毋庸置疑的是,即使有著這樣那樣的非議,周星馳的作品依然是當代文化中不可忽視的現象和經典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