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覺時,腳放在被窩外會怎麽樣?身體為何“自發”這樣做?
王女士每天晚上睡前都會去女兒朵朵的臥室,看看她有沒有“亂踢被子”,幫她把 放在被窩外面的小腳 ,重新蓋上被子或者“塞回被窩”,才能安心地睡覺,回房間的時候還不忘嘀咕:“怎麽養成了睡覺踢被子的習慣呢?得早點糾正,壹直這樣可不行。”可是她不知道,睡覺時把腳放在被窩外面,並不是什麽“壞習慣”,也無需太過在意。過多幹預,反而不好,畢竟,它可是身體自己的“選擇”,而之所以這樣選,自然也是有它的原因的。
腳放在被窩外睡覺,更有利於睡眠
睡覺時,體溫太高或太低,都不利於我們安穩入睡,但是在標準範圍內, 溫度偏低1攝氏度左右 ,其實是壹個最適合睡覺的溫度。如何把體溫調整到這個能讓我們睡得更香的溫度呢?其實不需要太過操心,在環境溫度差不多,不會過冷或過熱的情況下,身體也會 自行調整體溫 ——通過把腳鉆出被子。如果環境溫度本身就低,那我們自然也知道,怎麽裹得緊、裹得暖和怎麽來,壹般並不會踢開被子。
腳是睡覺時的“體溫遙控器”
睡覺時我們也會發現,如果覺得熱,不用把被子全部掀開,只需要把腳伸出被窩,壹段時間後,自然身體的溫度就降下來了,感覺更舒服了。腳離身體的中心位置那麽遠,為什麽偏偏是它,有著“遙控”體溫的作用呢?這是因為腳部的血管更多、更接近體表,更容易感知到外界的溫度變化, 散熱 也會更加容易。
所以,作為 體溫的遙控器 ,睡覺時腳是待在溫暖的被窩,還是被窩之外的地方,實際上是由體溫來決定的。如果被子中溫度過高,就需要腳伸出外面散散熱,讓體溫降到稍微低壹些的溫度,更有利於睡眠。而如果被子中溫度剛剛好,那麽腳也就大概率會乖乖地待在被窩裏面,不會自己“出去”。
腳作為身體溫度的“遙控器”,不光可以通過暴露在被子之外來 降低體溫 ,還能通過待在被子中,甚至穿著襪子、蓋著被子來 提高體溫 。冬天室內溫度較低的時候,睡覺時雙腳更是冰冷的,那麽就可以穿著襪子睡,或者睡覺之前先用熱水泡腳,以這兩種方式來人為地保暖腳部,從而提高體溫,幫助我們把體溫提升到適合入睡的溫度,更好地保證睡眠質量。
其實,泡腳時,我們不光覺得腳發燙,身上也發熱、出汗了,就是這個原因。腳對體溫的 調節作用 很大,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和環境氣溫,來有意識地給腳降溫或是保暖,從而讓全身都更加舒服、 健康 。
晚上睡覺時,把腳放在被窩,並不會有什麽太大的危害,反而能幫助散熱降溫,更好地調節體溫, 改善睡眠 ,提高睡眠質量。身體之所以自發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腳是體溫的“遙控器”,它的溫度會影響到整個身體的溫度,別看只露出了壹只腳,其實卻能把體溫降低到最適宜睡覺的溫度,“事半功倍”。所以,“踢被子”、把腳伸出被窩的睡覺方式,並不像大家所以為的那樣危險,反而對身體有好處。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有這種現象,沒必要刻意糾正、刻意給蓋被子,可以設法稍微降低壹下室內的溫度,那麽身體自然也就不會再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