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家村的特色
綜述
韓城市境內民居四合院遍布城鄉,黨家村是中國北方典型的傳統民居村落。國內外專家稱贊為“民居瑰寶”“東方人類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現為國保單位。
黨家村全村多數為黨、賈二姓,因黨姓居住在早,故稱黨家(賈)村。黨家村位於城東北9公裏西莊鎮境內,占地16.5公頃。始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地處東西走向的葫蘆狀溝谷之中,全村330多戶,1400多人。明成化年間,黨、賈兩姓聯姻,合夥經商,生意興隆,成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兩代有較大規模興建。清鹹豐元年(1851年)在村東北高地建寨堡,使村寨相通,連為壹體。現存四合院達成院123院,321座。
黨家村民居歷史悠久,選址恰當,建築精良,內涵豐富,有村有寨,群體保護完整,公用設施齊全,避難防禦安全。村中有寶塔、祠堂、私塾、節孝碑、看家樓、暗道、哨門城樓、神廟、老池、古井、火藥庫等公***建築和獨特建築。村中20多條巷道綜合縱橫貫通,主次分明,全部條石或卵石墁鋪,古色古香,別具壹格。
每院壹般占地260平方米左右,呈長方形,個別的是正方形,俗稱“壹顆印”。四合院由廳房,左右廂房、門房圍成。廳房為頭,廂房為雙臂,門房為足,似人形,有喻意。廳房高大寬敞,前檐多為歇檐,為供祖和設宴之所,逢婚喪嫁娶,卸掉活動屏門,設席擺宴,顯然發揮了廳房設施功能。門房和廂房為起居之室,長輩兄弟居有序。
走進黨家村,高大氣派的,“走馬門樓”列於巷道兩側,建築裝飾十分講究,樸實精美,三雕俱全,是雕刻藝術薈萃。家門外有上馬石、拴馬樁、拴馬環。門枕為方形或鼓式,均為石雕。有獅子門墩、鼓兒門墩、獅子鼓兒相結合的門墩,還有形體單純的豎立雙體線雕門墩。特別是獅子門墩,無論是粗獷簡略或精雕細刻,都能將這壹猛獸處理的形體生動,神態逼真。
門樓兩側有美觀的磚雕峙頭,內容非常豐富,有琴棋書畫、梅蘭竹菊、鹿兔象馬,虎牛麒麟以及幾何圖案、萬字拐、八卦圖等等,更為奪目的是門額題字,幾乎家家都有,或木雕或磚刻,名家書寫,相當講究,成為書法藝術的展示。從內容上看,大致有炫宗耀祖、倫理道德、理想追求三類。
大門內照墻多為磚雕,主題畫面題材多樣,有“鹿鶴同春”、“封(蜂)候(猴)掛印、“五福(蝠)捧壽”等等,有的則壹個大“福”字或大“壽”字。院中家訓磚雕,多在廳房歇檐兩側山墻上,內容多為道德修養之類,文化氣氛濃厚,像這樣把現實生活起居的空間拓展到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不僅有美化建築空間,還具有跨時空對多代人進行教化的功能。這些建築藝術,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是文學、道德、美學的融合,凝聚著壹種潛在的鄉村文化力量,是勞動人民在建築裝飾上創造的文明成果。
看家樓
村中的看家樓,磚砌方形三層閣式,高14.5米,登高瞭望全村四周,是防禦 設施的瞭望樓。仿木磚雕節孝碑樓,雕制精美,建造獨特,是黨家村磚雕代表作品。村東南有文星閣風水塔,始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六層六角形,塔高37.5米,塔的各層內部供奉的牌位和外觀各層都有磚雕牌匾,從內容上看,可以得知黨家村人是如何巧妙地借風水塔,表達了更多的人文內涵,寄托著修身治家的壹種生活理想。
黨家村在明清兩代經濟富裕之後,不僅大興土木,也追求文化的提高,全村明清兩代進士舉人5名,秀才44名,幾乎半數家戶取得功名。隨著黨家村古民居群體的發現,中日兩國專家學者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宣讀考察黨家村文章後,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此考察,中日兩國有關建築專家編寫了《黨家村—中國北方傳統的農村集落》和《韓城村寨與黨家村民居》專著。可謂:“元明清三朝建築耀高堡,歐亞美百國專家贊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