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現在是全球貿易戰還是中美貿易戰?
2018年3月8日,特朗普宣布對鋼鐵和鋁制品分別加征25%和10%的關稅,打響中美貿易戰第壹槍。
3月22日,美國貿易代表(USTR)公布《中國貿易實踐的301條款調查》,認定中國政府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相關的行動、政策和實踐是“不合理或歧視性的,對美國商務形成負擔或限制”。3月23日,作為對美國加征鋼、鋁制品關稅的報復,中國政府公布了價值30億美元的加征關稅的美國產品清單。
4月4日,美國貿易代表基於301報告結論,公布將於7月6日對1333種、總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4月4日,中國宣布對106種、總值5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增25%的關稅,其中包括了大豆和波音飛機。
4月5日,特朗普要求USTR考慮加征1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4月5日,中國就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的232措施,向美方提出WTO磋商請求,正式啟動WTO爭端解決程序。同日,中國也就301措施提出WTO磋商。
4月18日,美國表示已同意就征稅措施與中國在爭端解決機制下磋商。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宣布對中興實施制裁。
5月2日,美國代表團抵京。在中美第壹次談判中,美國實施特朗普的“瘋人戰略”,對中國漫天要價。其具體要求主要為:
(1)從2018年6月開始,每12個月至少減少1,000億美元的對美貿易逆差。到2020年底,同2018年底相比,至少減少2,000億美元對美貿易逆差。
(2)立即取消對《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10個高科技制造業部門的補貼和其他政府支持。
(3)取消對在華經營的外國公司的投資限制,包括外國公司在中國本地合資公司的股權上限;在2018年7月1日前發布改進後的外資投資全國性“負面清單”(所謂的“負面清單”是指對外商投資完全關閉或有條件開放的產業部門,所有在這個清單中沒有提到的經濟部門都將對外國投資開放)。在清單公布的90天內,美國將核查依然存在的對美國不公的投資限制。中國在接到美國的問題清單之後,將根據中美***同決定的時間表積極消除這些限制。
(4)中國於2019年1月1日前停止有關知識產權的特定政策和做法(強制技術轉讓、合資企業要求等)。
(5)中國於2019年1月1日前撤銷《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和《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中美國在WTO磋商所指認的條款,並根據美國要求修改上述條例。
(6)中國於2018年7月1日前撤回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的磋商要求。
(7)對美國基於301調查的案件而采取的任何措施,中國不可采取任何形式的報復並避免做出任何報復行動。
(8)同意立即停止對美國技術和知識產權的網絡、經濟間諜、仿冒和盜版活動,對實施以上措施的進展進行季度評估;如果中方完不成承諾,美方可以施以關稅懲罰;同意遵守美國的出口管制法。
(9)不反對、挑戰和報復美國對中國對美技術和國家安全敏感部門投資實行的限制。
(10)2020年7月1日前,中國將把非關鍵(non-critical)部門所有產品的關稅降到不高於美國同類產品的水平。中國認可美國可能將對關鍵部門產品(包括同中國制造2025有關的產品)進口施加限制或征收關稅。
(11)中國若未能履行本協議,美國將會對中國進口征稅並采取其他適當措施,中國承諾將不會對此采取報復措施。
對美國的漫天要價,中國代表團的反應是有節制,但也是堅定的:
(1)中國將降低從美國進口汽車和其他產品的關稅,並大量進口美國的貨物和服務,條件是美國采取如下後續行動:壹是撤銷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禁令,尤其是集成電路產品的出口限制;二是向中國的IT產品開放美國政府采購;三是在2018年5月31日之前恢復中國對美國的熟制禽肉出口,等等。
(2)通過以下措施增加雙邊服務貿易:雙方成立服務貿易工作組;在海南自貿區向外資開放服務業(醫療保健、養老、建築設計、環境保護等);在15個地區開展跨境服務貿易試點;擴大中國對美國電影的進口。
(3)加強與美國的知識產權合作,但中國在其入世協議下對合資和股比政策不應被視為“強制性技術轉讓”。
(4)修訂美國對中興通訊的限制,確保半導體行業的全球供應鏈。
(5)要求美國停止使用“替代國”作為對中國產品反傾銷調查的基準(換句話說,實際上承認中國在WTO下的市場經濟地位)。
(6)終止301條款對中國知識產權問題的調查、並撤銷調查下的任何關稅計劃;承諾在未來不對中國發起任何301條款調查。
談判的最終結果不得而知,但可以猜到,中國代表團拒絕了美方的無理要求,但為了避免貿易戰,也做了必要的讓步。會談公報表示:“雙方就擴大美對華出口、雙邊服務貿易、雙向投資、保護知識產權、解決關稅和非關稅措施等問題充分交換了意見,在有些領域達成了壹些***識。”
5月15日至19日,劉鶴率團赴美進行第二輪談判。達成的協議包括采取有效措施以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雙方就擴大制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同意為上述領域達成***識創造有利條件。中方將推進包括《專利法》在內的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工作。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將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繼續保持高層溝通。外電則透露,中國拒絕了美方要求中國減少貿易逆差2000億美元的要求,但同意增加能源和農產品進口,進口額接近700億美元。中美並未解決所謂的“知識產權盜竊”問題。中國拒絕了美國提出的中國在國企改革、產業補貼、強迫技術轉讓、產能過剩四個領域做更實質性改變的要求。
5月20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表示,中美貿易戰已經“停戰”。
5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他將讓中興在實現“高水平的安全保障,改組管理層和董事會,購買美國零部件以及繳納13億美元罰款”之後恢復業務。
5月29日,白宮發表聲明稱將在6月15日公布限制對華貿易的具體措施。中國商務部立即指出這壹聲明顯然有悖於不久前中美雙方在華盛頓達成的***識。
5月30日至6月2日,中美進行了第三輪談判。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和中國副總理劉鶴在結束兩天的討論後沒有發表聯合聲明,美國代表團沒有發表評論就啟程回國。新華社在壹份簡短的聲明中表示,羅斯和劉鶴取得了“具體的進展”,但沒有詳細說明。但新華社也警告稱,如果美方出臺包括加征關稅在內的貿易制裁措施,雙方談判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不會生效。
6月15日,美國政府宣布,將按原計劃於7月6日執行對中國進口商品加稅25%。數分鐘後,中國商務部宣布將對美國出臺“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征稅措施,雙方此前磋商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同時失效。
6月16日,針對美國6月15日的決定,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對美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545項商品,自今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征關稅;對美化工品、醫療設備、能源產品等114項商品加征關稅,實施時間另行公告。
6月18日,特朗普又宣稱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並威脅如果中國反擊,美國將對另外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追加額外關稅。
6月19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就美白宮6月18日聲明發表談話,如果美方喪失理性、出臺清單,中方將不得不采取“數量型和質量型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做出強有力反制。
嚴格說,中美貿易戰還沒有真正打起來。從2018年3月8日特朗普宣布對鋼鐵和鋁制品分別加征25%和10%的關稅,到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率團來華同劉鶴副總理進行中美之間的第三次貿易談判,這之間所發生的壹切都只是戰前交鋒。只有當美國對中國實施如加征關稅等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且中國實施報復措施之後,中美貿易戰才算正真開打。中國方面目前仍在盡最大努力,爭取避免壹場沒有勝者的貿易戰。美國方面也不壹定希望中美雙方爆發壹場貿易戰,但試圖以貿易戰相威脅,爭取從中國榨取最大利益。由於中國出口對美國市場的高度依賴,打貿易戰中國損失可能更大,這正是美國有恃無恐的原因。但是“殺敵壹千自損八百”,美國也不是完全有恃無恐。打還是不打?如果要打,打到什麽程度?雙方政府肯定在不斷進行推演,以決定自己的最佳策略。美國希望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則希望在損失最小的情況下,避免貿易戰。
在經過三輪會談之後,中美貿易戰壹度出現停戰跡象。但是,6月15日特朗普不顧此前達成的諒解,執意宣布執行4月4日對中國50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的計劃。6月15日(美國公布數分鐘之後)中國不得不宣布:將對美國出臺“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征稅措施,雙方此前磋商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同時失效。事情發展到這壹地步,中美貿易戰已經基本不可避免。
美國要同中國打貿易戰,其可以擺到桌面的理由不外乎三條:壹是中國對美長期保持大量貿易順差;二是中國不遵守WTO承諾;三是中國通過不公正手段取得美國技術。美國政府內部,或因利益不同或因認知不同,對上述三點的側重各有不同。例如,特朗普在前期強調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而納瓦羅和萊特希澤等則始終強調所謂的“結構性”問題,如中國以“不正當手段竊取美國技術”等。
中國已經宣布全面開放制造業,並加快金融、電信、醫療、養老等領域的服務開放,中國在服務貿易中也壹直處在逆差地位,對美國也是如此。中國在這些領域的開放也將讓世界各國獲得新的機會。這種開放是多贏的機會。壹方面中國消費者以低成本獲得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另壹方面外國投資者獲得新的機會,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紅利。而中國相關產業也將在開放競爭中提升其自身的能力。兩國的政治家更需要承擔起責任,以全球化和開放思維,為兩國的企業家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