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來港八年,親歷跟電視劇裏不壹樣的香港

來港八年,親歷跟電視劇裏不壹樣的香港

對香港從來不陌生,從小看香港電視劇、聽粵語歌長大的孩子,香港只是另壹個城市,從來不覺得有什麽好神秘的。

但八年前來了後,卻發現,原來壹直以為很熟悉的香港,跟印象裏的是多麽的不同,包括生活習慣,處事態度、工作習慣等等,剛來的大半年時間我都想著如何拋下我的孩子丈夫,逃離香港,回到媽媽在的那個小城鎮。

「求學篇

HONGKONG」

首先要挑壹個好的幼稚園,因為每間幼稚園的資源不壹樣,課程不壹樣,要求不壹樣,加上現在港爸港媽的要求甚高,個個都以奔喇沙、拔萃、軒尼詩官小下午校的要求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個個都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面試班遍地開花。前段時間翡翠臺有個港媽說要「贏在射精前」,意思是要計好日子出生,不要做細B,會比別人的大B虧。

因為每間幼稚園的程度不壹樣,有壹些是有直屬小學的,有些直屬小學還有直屬中學的,所以,要上直屬的那間中學,就要從幼稚園開始鋪排,能入直屬中學下面的幼稚園,基本上進入那間中學問題不大。

當然,理想總歸是完美的,但現實是殘酷的,能不能達成理想,就看造化了。也有人說,孩子聰明,在哪讀都壹樣。是,話雖如此,當妳的孩子讀到四五年級,要考呈分試時,當妳知道好的中學收A小學的前四十名,但只收妳孩子所在小學的前幾名,就後悔當初為什麽選那間小學了。

不止中學有BADNING,其實在小學已經開始分了,但可能每幾年都不壹樣。這又是以什麽去區分呢?

因為每間小學的學生程度不壹樣,A小學的程度深些,G小學的程度淺些,可能A小學的第二十名比G小學的第壹名還要優秀,那麽升中怎麼辦呢?教育局為了能公平點地去區分各間學校的程度,設定了小三、小六TSA這麼壹條準線,大家考同壹份試卷,這樣壹測評就知道每間學校的程度了(不知我有沒理解錯,如果有懂的人麻煩出來指正)。所以,過去每年的TSA學校就狂操試卷,務求達標人數多。因為有太多家長反對增加功課負擔,現在只剩下少部分學校還有被邀請參加TSA。

小壹入學該怎麽填表呢?在第壹輪自行收生無法入的話,就要參加第二輪大抽獎。首先要排好次序。

A/B/C/D這幾個小學屬於好的,就是所謂的BAND1的,從這幾個小學中挑壹間,放乙部第壹;E/F/G屬於不好也不差的,挑壹間放乙部第二;H/I/J/K屬於壹般的,挑壹間放第三;剩下基本就亂填了。

所以電視新聞每到每年六月份就報道說有多少入頭三誌願。我呵呵了。。。入不了頭三,就入第十幾了,不帶這樣誤導人家的。

小學還有分私立、直資、津貼。津貼裏的官立小學還有聯系中學,成績好的往外跳,壹般的可以挑聯系中學。

所以,選小學是壹個很大的學問。建議如果繼續在香港讀中學的姐妹們,要好好幫妳的孩子走好第壹步棋。

中學選擇的學問更大。我就不多說了。

「工作篇

HONGKONG」

接下來說說工作。

以前在深圳壹直做行政人事,而且年紀大了,轉過來想找辦公室的事似乎有點難度。我壹直是用勞工處的就業服務中心裏的信息,因為裏面的信息比較完整,多少工資、地點、上班時間如何都清清楚楚。我就是在勞工處找的第壹份工作。

在深圳做行政人事的普通職位超過25歲可能就已經難找到了,但在這裏30-50歲都可以做這種工作。只要妳四腳健全,不是文盲。雖然每份工作都要英語熟練,但從我在這邊的工作經歷來看,並非是必要的,只要看得明白英文郵件就可以了。我經常寫的壹句就是:" Please find the attached file for your reference." 哈哈~~看得明白就行了吧。

在內地有廠房的香港小公司比較喜歡找我們這種有內地工作經驗的人,因為他們覺得內地的人管理起來很麻煩,不像香港人那麽自覺去做事,老是要管著,所以最好找有內地經驗的人,這樣跟工人好溝通,起碼我們能理解工人在想什麽。

我第壹個香港老板是個女的,五十多歲,她老說香港人的CHANNEL和內地人不壹樣,不明白他們腦子裏想什麽,有些事情也不是說光加工資就能解決的。我在第壹家公司幹了壹年多,老板很好,也沒有岐視存在。

倒是自己開始時不適應香港的工作方法,比如淮備壹樣文件或者資料,裏面涉及的資料都要壹壹提交,當老板查起來的時候知道依據。所以當我要淮備材料提交給她時就要淮備得充分,否則就被K了。

同事間的相處非常有度,大家都非常懂得維持表面上的禮貌,妳如果在辦公室講話大聲點,人家會用別樣的眼光看妳。同事間不會多講自己的事情,下班就各自回家,也不會像在深圳那樣找壹班同事去玩,更甚於我離開的時候連很多同事的中文名字都沒記齊,因為大家只會稱呼英文名。這是我剛來時非常不習慣的壹件事。

其實在香港工作除非非得去中環、金鐘那種大寫字樓(就是電視劇上的那種香港精英),要找壹份辦公室工作還是很容易的,比如我的目標是這種內地有廠,香港有寫字樓的更是容易。同事壹般都是中學畢業的多,但無礙他們做壹個優秀、稱職的員工。在中小企,實在是中學畢業的知識就足夠了,能升到什麽高度就不是高學歷就能辦到的事。當然,也只是我所看到的香港公司小小壹角,僅代表我而已。

當然,也有特例。

我壹個朋友內地註冊會計師,到了香港也是非常吃香,所以有專業執照的JMS可以放棄勞工處的低級職位,放膽上jobdb、JOB MARKET找工作。雖然都是英文訊息的多,但看多了就自己明白了。

做廠文職的工資會比較低壹點。1萬起2萬就差不多到頂 了,但sales賺的就多很多,自由行多的時候連時裝店的sales也隨時月薪2萬,更不要論金店裏的銷售了。

在香港能做的另壹個熱門職業是保險,因為香港人買保險的意識很強,基本上壹出生就父母就幫孩子買保險了,市場也比較飽和,新移民因為有內地的資源,相對做就容易壹些。

以上的工作都不想做或者做不了,還有壹些給只是想賺點零花錢的婦女做的就是餐廳、宴會侍應 ,每個小時50-60塊 ,年底婚宴、公司酒會多可能會高壹點,也很輕松。我鄰居曾經做過類似的,在灣仔會展的大婚宴,壹個人看壹桌,據說還經常看到明星。

「醫療篇

HONGKONG」

公立醫院雖然有免費醫療,但大部分人都不會用到,去公立醫院就醫都是公公婆婆多壹點,或者是壹些長期病患,我們有點不大不小的病,公立不會馬上醫妳,就讓妳去排期,分分鐘排壹年兩年三年四年都有,有些不想等,沒有醫療保險的話又住不起私家只有回內地就醫的份兒了。

「生活篇

HONGKONG」

因為香港交通都很方便,去哪都不是問題。我住東區,半小時車程,翻到港島的山那面就是赤柱或者石澳的海灘了,那又是另外壹個世界,有半天閑暇就可以安排這樣的活動了。有壹整天就可以坐船去離島,長洲、南Y島、西貢,又或者去大埔海濱公園踩單車 。香港的康文署轄下的各個體育館也很方便,室內的壁球、羽毛球、乒乓球室全年大部分時間開放,比較熱門的羽毛球場最難BOOK,要早上七點上網搶,其它基本上提早壹個星期定壹般都有。費用還很便宜,十幾塊到幾十塊就能玩壹個小時了。

有了廉航後,幾百塊的機票滿天飛,香港人出遊更是瘋狂,甚至網上還很流行去日本也是早機去晚機返的壹日遊,還出攻略。去臺灣的淡季機票通常也是來回壹千多包稅。所以壹到年尾辦公室同事就圍著明年的日歷開始數算明年出遊的次數,「有三天假啊,可以去韓國遊壹轉」、「四天可以去大阪、京都」。。。加拿大、美國、英國就要用壹個星期的年假了,這些通常是老員工才享有的福利。所以辦公室經常會有同事外地旅行的手信派給大家,吃最多的當然就是韓國、日本的了。

「政治篇

HONGKONG」

這是個沈重的話題,我也不知該從什麽地方說起。

近這幾年香港的確鬧哄哄的,以前我常聽香港電臺、881的烽煙節目,也很愛看港臺的時事評論節目。但自從我覺得無論是電視新聞、電臺節目都有它們固有的政治立場,喜歡剪輯符合他們立場的鏡頭呈現在大家的視線、耳朵時,我就漸漸地不看不聽了。

比如上次有壹個關於采訪某個中學有學生派問卷應不應該由學生自由討論某個政治議題,電視臺選了壹個中六的學生,他說當然可以啊 ,因為中學生有表達自己的權利,再訪問壹個低年級生的家長,家長當然不可以啊,因為小朋友還小(才中壹,就是初壹)。這樣給看電視的觀眾就認為是兩派意見,就是家長壹邊,學生壹邊。但其實如果訪問中壹的學生,可能也是不同意。。。可能舉這個例子不太好,但是我近期印象比較深刻,以前也有很多,已經忘記了,如果大家有留意大臺(TV*)的新聞,很容易發現。

觀眾看電視就是依賴電視臺播出事實,由觀眾判斷誰是誰非。但剪輯後的事實還是事實嗎?還如何判斷?

香港有幾個立法會會議員每月收十幾萬人工,就是負責在議會裏上竄下跳,拉布,喊口號,很多民生議題被壹拖再拖,選他們的人也不知什麽腦子。或者有人說這就是民主啊,有壹堆這樣的人,才會選出他們喜歡的人代表自己。香港就是這樣壹個社會,有選票,就能選自己的人去幫自己出聲。可是,也就是這個民主,也就是有這幫人的存在,香港很多工程都開展不了,還停滯在吵鬧當中。沒辦法啊 ,誰叫這是民主社會啊~~~~千萬匹馬兒奔過~~

「中港矛盾

HONGKONG」

或者又要挑起某些人的神經,請噴子不要在這裏噴了,我只是說我自己的感覺。我不是什麽五毛、美分,請不要隨意界定某人。

什麽叫中港矛盾呢,無非就是個別內地旅客還維持著內地的習慣,大聲說話(主要是這個,吐痰基本上見不著)、不排隊。而香港人因為人多地少,不排隊就容易亂,而且比較守規則,不趕不搶先,就像是塞車那樣,知道就算是目前還沒輪到,只要隊伍還在動就有到達的希望。而且香港人希望盡量自己不要打擾到別人也不希望別人來打擾自己,妳可以說他們比較固步自封吧。

內地旅客完全打破了這種平靜,香港人受這種沖擊還是比較大,才有這麽壹種情緒。所謂的中港矛盾了就這麽來的吧。上次過羅湖關,上洗手間,女廁通常是要排隊的,大部分人都很安靜的排隊,突然壹個操地方口音普通話的壹個中年婦人她站到壹個女孩的旁邊,女孩說,請妳排隊。她說:我這樣就是排隊呀。女孩說:妳排隊請站在我後面。婦人說:我這樣就是排隊呀,我排隊也可以站妳旁邊呀!我又沒有排在妳前面又不是打尖,誰說我不可以站妳旁邊啊!

我只覺得啼笑皆非,只能說是文化不同吧。大家多點包容吧,不要自己先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別人。

我來現在這家公司快三年了,我的同事從來不知道我是內地過來的,不是不想說,只是大家都沒興趣知道。我的上司說,妳不要告訴他們妳是大陸來的,當然我也不會岐視妳。我翻了他好幾個大白眼,說,就算我是大陸來又如何?我又有哪點值得妳岐視我?!

其實要打入香港人的圈子雖說不容易,但也不會很難。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就是加入各種會,熱心去參加他們舉辦的各種活動,不要認為自己有口音就難以開口。只要妳不是那種沒禮貌的人,他們都會很歡迎的。慢慢就會融入他們的圈子中,有小朋友讀幼兒園、小學中學更是容易,參加多點學校的家長老師教師會,多做義工,自然就熟悉了。

「美食篇

HONGKONG」

吃就別想了,什麽米芝蓮啊,還不如咱深圳街邊小巷,撇開衛生不說,味道真是不咋地。

我從來沒有期望過來這什麽美食天堂,稍為出名壹點都排隊排死人。試過後不過爾爾。

好懷念深圳的美食,香辣蟹、火鍋、農家小炒肉、桂林米粉,哪壹樣不秒殺這米其林人的推薦?除了地方高級壹點,盤子擺漂亮壹點,景色好壹些,衛生壹點,有哪樣比得深圳的美食又多又好吃?

「投資篇

HONGKONG」

沒來香港前壹直買內地的股票,結果卻往往是被套,長期投資壹定贏什麽都是屁話,莊家最大,而莊家就是吃我們這種小魚小蝦為生的,玩不過人家。

香港的股票比內地好玩多了。香港人很鐘情壹只股票就是「大笨象」匯豐銀行,每年都派息,現在也依然有七厘息,其它的高息股如四大國有銀行工行建行中行農行,另外是中銀香港,領匯,還有其它信托基金。最適合壹些退休人士買,每年穩定派息,對股東負責。

還有,我總結出買股票還有壹個規律,妳最恨哪個老板(公司),覺得他無良(如李嘉誠的長和系、領匯、地鐵),就去買這些公司的股票,因為他們無良,才能賺錢,作為他的股東,才有錢分~~~

有余錢買樓投資的就買小型單位好了。多小都有人要租,唐樓也不怕,哪天走了狗屎運說不定還被收購,發壹筆橫財。

「購物篇

HONGKONG」

說實話,除了生活用品外,我很少在香港買東西。

日常用品除食物,我會從淘寶上淘壹些無關緊要的消耗品。

衣物護膚品通常上各官網買,如POLO恤、蘭寇等,加上運費都要比在這邊買便宜很多,有興趣的JMS可以自己去各官網上看,而且還通常有打折活動。LV\BURBERR等大牌也可以在網上買,各個國家的價格還不太壹樣,買了找個當地的集運公司運回香港,非常方便。在FB上找個靠譜的歐洲、美國代購也是很方便的事兒,我就經常這麽幹。我曾經買過雪花秀套裝,平衡水和乳液的那套,結果送的贈品能嚇死妳。

※ 本文原創自家在深圳網友@恩典夠用,轉載請註明來源。

——家在深圳,深圳生活經驗分享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