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棒子國是哪個國家?為啥叫棒子國?問原因!

棒子國是哪個國家?為啥叫棒子國?問原因!

高麗棒子是華人對朝鮮半島的朝鮮民族的貶稱。該詞早在清代就已出現,但卻是清末民國時期尤其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1931年—1945年)才廣泛使用。

清末開始,覬覦東北的日本人開始向東北進行大規模滲透和殖民,在9.18東北淪陷後更是達到高峰。而要進行殖民最重要的就是移民,尤其初期日本在華人員多數是軍人,日常統治和管理也需要人。

但限於日本本國自然狀況,也是因路途遙遠和經費等問題,所以從日本本土不可能調來足夠的人手。於是,日本就從當時早就與日本“合並”的朝鮮半島征調大量的韓國人來華,這些韓國人在接受了所謂“日韓同祖”的教育後,來華後開始為虎作倀,成為“二鬼子”。

但是日本人對韓國人根本不信任,所以這些朝鮮警察手裏沒有任何武器,還不如中國的偽警察(偽警察至少還有壹根警棍)無奈之下,這些二鬼子就用朝鮮婦女洗衣服的洗衣棒當打人的武器。由於這些二鬼子比日本人還兇,所以當地老百姓背地叫他們高麗棒子。

擴展資料

由來概述

根據南京大學歷史學系黃普基(韓國人)的考證,棒子原本寫作“房子”或“幫子”,原本指的是明清時期朝鮮貢使團中地位低微的服役者;這些人由於地位卑賤、素質低下,在中國境內偷摸扒竊、違法亂紀,給中國政府和百姓帶來很大麻煩。

因此造成了中國人對朝鮮人的惡劣印象,再加上明清朝廷以“柔遠”之姿態來優待使團而犧牲沿途官民的部分利益,致使中國百姓將帶來的不便歸咎到朝鮮使團頭上。

而明清時期中國老百姓習慣稱朝鮮為“高麗”,所以就產生了“高麗棒子”這壹蔑稱。它從壹個特定的稱謂演變為“高麗棒子”這壹含有貶義的泛稱的歷史過程,反映出的是明清時期朝鮮使團與沿途的中國百姓之間的矛盾。?

來源二

據暨南大學教授劉永連考證,“棒子”壹詞與被稱為“房子”或“幫子”的朝鮮使團仆役無關,而是中國民間的壹種土語,帶輕蔑之意,也不獨與“高麗”連用。據《清史稿》記載,有東北少數民族土著被稱為“葛蘭棒子”,此外文獻證實清代民間還存在“山東棒子”、“陜棒子”、“窮棒子”等稱謂,“高麗棒子”只是其中壹種罷了。

而且明代並無高麗棒子之稱,該詞在清代才出現,這並非朝鮮使團仆役在明代表現良好卻在清代表現惡劣,而可能是明清易代後的明朝遺民(尤其是朝鮮使團經過的遼東、直隸地區的人)對朝鮮人產生了厭惡感(如朝鮮降清、在松錦大戰中助清攻明、不用剃發易服等 ,

故將口語中蔑稱某種人群的“棒子”壹詞用於朝鮮人身上,稱之為“高麗棒子”,與朝鮮仆役的稱謂“房子”或“幫子”並無關系,僅是巧合相似而已。?

由於時間的流逝,“棒子”壹詞的其他連用逐漸淡化,唯獨“高麗棒子”壹詞使用至今,這或許是由於抗日戰爭時期大量朝鮮人協助日本侵略者在華作惡的緣故。

百度百科-高麗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