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深圳會不會超越香港?

深圳會不會超越香港?

其實在2014年就已經超越了,2014年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公布了中國全國294個城市的競爭力指數和排名,在綜合經濟競爭力的排名,深圳首次超越香港排在第1名,香港退居第2,而上海和臺北分列第3丶4。

港人難接受被深圳超越

全球不少研究中心都進行形形色色的排名,這些排名都是按照某壹種方法或公式來進行,排名就是某種特定方法或公式的結果。結果就是結果,而不是壹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但如果用同壹套方法或公式去運算排名的指標,深圳取香港而代之,那其實已說出某種實質改變。而就算不去運算各項數據來進行排名,香港和深圳的國民生產值已經是並駕齊驅丶伯仲之間。而估計今年深圳的生產值會輕微超前香港。兩地生產總量相若,但深圳在2013年的增長率是7.8%,而香港則只停留在2.9%。深港位置相若,而深圳的前進動力是兩倍半於香港,所以就算不去計競爭力排名,只是排GDP的實質總量,深圳也會在2015年內超越香港。

香港人在過去壹直都有壹種雙城的情意結,首先是以新加坡為假想競爭對手,而新加坡當年也同樣以香港為假想敵。但“星港”鬥了壹段時間之後,新加坡已經在硬數字上超越並甩開香港。在去年5月27日,個人已經引用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的分析。新加坡由壹直落後香港的形勢下急起直追,在2001年GDP僅及香港的壹半,2003年在人均所得已經追上香港,到2010年更在總量上追上。新加坡只以香港七成左右的規模而可以後來居上,這種成就可以說是有目***睹。而新加坡不止是追上香港,在經濟增長和人均所得的坐標上更是鶴立雞群,傲視所有發達國家。

香港給新加坡甩開之後,轉而盯著上海作為假想對手,滬港情結取代星港情結。但冷不防今次中國社科院的排名,香港不是輸給上海,而是毗鄰的深圳。對許多香港市民而言,深圳還是他們假日北上消閑購物的地方,認知可能還是羅湖商業城的A貨市場,他們很難理解又或者接受香港被深圳超越。

在兩個多月前,本欄已經介紹過深圳在高科技產業上的發展和成就。深圳用了10年時間,由壹個低端加工制造業基地,變身成為全世間著名的高科技產地,全球前3位的通訊設備供應商之中,有兩間是在深圳落戶。深圳生物科技公司也進占世界前列,而且深圳也成為風險投資丶新募基金等創業資本的主要中心。深圳負責高科技的官員在跟香港訪問團介紹深圳高科技成就時,特別拋下壹句:香港市民應該重新認識深圳!

精力放政治爭拗 香港不搞深圳搞

跟負責編撰《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的倪鵬飛教授討論這項研究時,倪教授特別稱許深圳在創新和高科技的成就。深圳的轉型,基本上是靠創新和高科技帶動。在創新方面,深圳的能力尤在上海之上。當然,深圳在創新上的優勢是壹個外來人口的新城市。創新自然要冒險,只有肯拼搏丶肯冒險丶敢創新的人才會去深圳。而且,深圳還有壹個地理上的優勢,就是與東莞和香港為鄰,兩地都無條件地支援深圳。東莞自己可以創新的條件有限,所以集中其能力在制造支援。而香港有大好條件,但卻好整以暇,把精力放在政治爭拗:占領中環丶拉布丶司法覆核壹大堆。創新的對象不是高科技,而是編寫最長最爛的粗口歌。

香港可用於創新和高科技的資源,被深圳輕而易舉地借來壹用。深港只是壹河之隔,往來便利。香港不搞深圳搞。近年經常被深圳拿來做新興樣板企業的無人機生產商大疆,創辦不到10年,市值已達100億美元,管理及科研班底,其實就是來自香港。香港不飛,那就深圳飛了。這種情況就有如1949年後30年中的內地,而60年後,搞鬥爭的專註抓發展,抓發展的卻去搞鬥爭,歷史的諷刺,莫過於此。

對於深圳高科技的成就,倪教授用了壹句唐詩來總結:輕舟已過萬重山。深圳轉型和基礎打造的階段已經完成,最艱難的階段已經捱過去,往後的日子會相對平坦和穩定,也會步入收成期。

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原詩是:“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如果“輕舟已過萬重山”是對深圳最貼切的形容,那“兩岸猿聲啼不住”,似乎就是香港的最佳寫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