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如果孩子問,什麽是人工智能?妳會怎麽回答

如果孩子問,什麽是人工智能?妳會怎麽回答

兩年前,家裏買了個掃地機器人。這個機器人不僅能掃地,拖地,遇到障礙物會調轉方向,還能自己充電,非常方便。使用後,極大地減輕了清掃工作。與此同時,引起了孩子強烈的好奇心,時不時跟它“玩壹會”。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智能家電也逐漸出現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孩子要問,什麽是人工智能?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最近有幸讀到了《給孩子的人工智能通識課》這本書,讀完之後對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有了大致了解,書中所普及的人工智能知識,能幫孩子們解決壹些列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問題。

《給孩子的人工智能通識課》是日本作家三津村直貴所寫的壹本關於人工智能的科普讀物。他畢業於美國阿肯色大學計算機系,對人工智能有很深入的研究。離職後開始寫文章和書籍,介紹人工智能、科技等領域的應用。

這本書語言描述簡練,圖畫生動形象。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讓孩子在閱讀中徹底搞明白到底什麽是人工智能。通讀全書之後,我有三點收獲想要與大家分享。

作者在卷首語7中告訴我們:人工智能說到底就是“具有人類智能的程序”,其本身只能在計算機內部運行。人工智能必須像機器人壹樣,通過傳感器、機器臂、輪胎等工具,才能與外界產生聯系。

但是怎麽樣才算“智能”,目前專家尚未有統壹的結論。為了便於區分,科學家們將人工智能分成了強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兩種。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人工智能,如掃地機器人、智能音箱等,看起來好像擁有智能,其實是按照特定程序運行的,因此被稱為“弱人工智能”。而像人類壹樣有意識會思考,並擁有行動能力的人工智能,則被稱為“強人工智能”。

寫到這裏,我想到曾經陪孩子看動畫片《幻影忍者》,裏面有壹集就講到:

能量帝國遊戲的作者米爾頓戴爾博士,他創造了“烏納海上”這個角色,但是因為角色發展超過了他本身的預想,他害怕了,最終拋棄了烏納海上。結果烏納海上心懷怨恨,重新締造了能量帝國,不久忍者城裏玩這個遊戲的人紛紛消失……

但是最終烏納海上來到真實的世界後,從壹個“惡魔領袖”的形象,變成了壹個“可愛孩子”的形象,他最終與戴爾冰釋前嫌,將所有人從能量帝國中釋放出來。而戴爾博士也答應,幫烏納海上重新修復並完善程序。

像動畫片中所展現的,正是“強人工智能”。但是作者認為,到目前為止,這種“強人工智能”還沒有真正的出現。

2011年,加利福尼亞州聖克魯斯縣警察局導入了犯罪預測系統PredPol,並在其預測的犯罪地點配備警力。在之後的兩年裏,該地區的犯罪率下降了15%以上,逮捕率也顯著提高。

看到人工智能在預防和抑制犯罪方面的顯著成果,日本研究人員嘗試研發AI出租車系統,用同樣的技術去預測“能載到乘客的區域”。

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塗答題卡這件事並不陌生。而老師們正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答題卡及卷面文字等進行掃描和識別,繼而對試卷進行評分核分等。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不會做的習題進行掃描,搜索出想要的解題答案等。

除了在維護治安和教育閱卷方面貢獻力量外,妳壹定好奇人工智能還能做些什麽?其實如今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應用於各種產品和服務,活躍在智能助理、理財顧問、自動駕駛汽車和醫療診斷等諸多領域。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萬物互聯的概念也更加深入人心。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相互依存,***同發展。未來,人工智能會從新收集到的大量信息中學習,變得更加聰明。而更聰明的人工智能被應用於各種產品,也讓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2015年,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發表報告稱,在今後的10~20年裏,日本將有49%的勞動人口可能被人工智能或機器人代替。

那具體什麽樣的人將有可能失去工作呢?作者告訴我們:預計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主要是輔助性工作、維護管理、駕駛運輸、生產作業等工作。

雖然有壹部分人會被奪走工作,比如餐廳的服務員等,但是大家也無需擔心,目前的人工智能的能力還很弱,創造性和與人密切相關的工作仍然需要人來做。

而且,人工智能也會帶領壹些新的工作。所以在現在甚至是未來很長壹段時期內,人類和人工智能都是要攜手合作實現***贏的。

2005年,雷·庫茲韋爾提出了奇點理論,認為人工智能將超越人類,實現爆炸式進步,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變革。那時,他預測奇點將在2045年到來,雖然目前尚無相關跡象,不過也很難斷言這種情況100%不會發生。

奇點的關鍵不在於人工智能能否“達到與人類相通的水平”,而是能否“自動創造出更優秀的人工智能”。換句話說,有了“能創造人工智能的人工智能”,奇點才會到來。但就目前的實際科研情況來看,實現奇點還有很大困難。

在《關於全面開展中小學生人工智能教育的提案》中,教育部曾明確表示:在中小學階段開設信息科技課程,根據需要將人工智能教育納入其中。

我們的孩子生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時代,不僅應該了解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還應具備認識人工智能未來走向的視角。讓“人工智能+教育”走進中小學課堂,從小培養孩子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能力,擁有開拓的視野,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