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長城為什麽會有禁區
萬裏長城會有禁區是因為:禁區是為了保護長城不受持續的破壞和破壞,可以保證長城不被當做垃圾場、水庫或者其他壹些不適宜的開發利用。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陜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壹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壹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裏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壹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在長城出現的2000多年來,以長城為中心,南北文化的交流始終沒有停止過。戰國時期,趙武靈王修建趙長城,號召國人學習“胡服騎射”,進行南北文化交流。秦漢時期,長城南北文化進行了空前的對話與交流,在長城沿線發現的秦權、詔版,內蒙和林格爾漢墓壁畫、單於和親瓦當,還有聞名遐邇的昭君墓等,均是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見證。
長城的代表地段:
1、山海關:山海關被稱為“天下第壹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是萬裏長城的入海處。全長26千米,主要包括:老龍頭長城、南翼長城關城長城、北翼長城、角山長城、三道關長城及九門口長城等地段。老龍頭長城是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山海關是明代創建“衛所兵制”的產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鎮北臺:鎮北臺位於歷史文化名城陜西省榆林市,距城區約3千米,建於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是萬裏長城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築,也是萬裏長城上最雄偉的軍事要塞和觀察所,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壹”(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和“天下第壹臺”之稱。據險臨下,呈方形,***4層,高30余米,占地面積5056平方米。
3、嘉峪關:嘉峪關長城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南隅,因建於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長城西端起點,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長城沿線保存最完整的壹座城關,河西第壹隘口,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壹站。城關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完整防禦體系,黃土夯築而成,外包城磚,堅固雄偉。關城平面呈梯形,面積3.35萬余平方米,城墻總長733米,高11.7米。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