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媒體怎麽評價林丹網上討薪?

媒體怎麽評價林丹網上討薪?

近日,某知名運動員通過微博與其他7名運動員集體向所在俱樂部討薪的消息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註和熱議。輿論的重壓下,其所在俱樂部和相關合作方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壹樣處境。相關負責人表示需要時間籌集資金,但承諾壹定全額支付該運動員以及俱樂部其他運動員、教練員的全部薪酬,甚至表示,“即使變賣財產也會支付全部薪酬。”

付出勞動並拿到勞動報酬,這合理合法,本無可非議。然而,挾輿論施壓討薪,這樣的做法未免有失風度。分析此次討薪事件,先要厘清這樣的問題:相對於俱樂部,該知名運動員其實並非是弱勢的壹方。“玩不起俱樂部就別玩,連他的勞務都敢欠”,網上這樣的聲音無疑道出了事實。面對某知名運動員這樣蜚聲世界的大牌,俱樂部冒著得罪大牌、形象受損的代價拖欠工資,恐怕真的是因為經營問題,財務出現了困難,而非有意拖欠,侵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正如俱樂部董事長所說,欠薪的不止7名隊員,還包括教練團隊,甚至連他本人也被欠薪。

換句話說,該知名運動員的薪酬拖欠問題的解決其實主要是個時間問題,並非不能解決的問題。這與客觀存在的社會底層討薪的艱難恐怕並不在壹個層面上。

該知名運動員所面對的,是壹個正在協商解決中的欠薪問題。對於壹年收入2000萬左右的他來說,大可不必如此相煎,更應體諒對方經營的困難。作為壹個擁有強大名氣、社會地位、人脈資源的公眾人物,可選擇的維權手段著實很多,實在不行,也應上訴至法院解決或者勞動仲裁,而不應以名人效應綁架輿論進行施壓,攪動滿城風雨人盡皆知,給對方造成最大化的“殺傷”。

明星是媒體的寵兒,是大眾關註的焦點,他們自帶粉絲無數,有著較強的輿論引導力,其動員能力不是普通百姓可比的。但輿論的威力巨大,倘若使用不當極易對對方造成很大的傷害,近年來多次發生的網絡輿論暴力事件無論是對當事人,還是對社會都造成的巨大危害。所以,切莫壹言不合就挑動輿論給對方施壓。普通網民尚該如此,作為公眾人物的明星,更應慎之又慎。

歸根到底,輿論影響力是公器,用到為自己討薪這種私事上是否合適值得商榷。作為名人,應該學會善用自己的輿論影響力,多從事公益活動,弘揚正能量。此次討薪事件中,某知名運動員廣告接了壹個又壹個,而從事的公益活動卻沒能與之成正比。當壹個優秀運動員用品牌換取金錢價值的時候,更應拉長社會公益的腿,否則前行的路上壹定會跌跤,也不利於形象的塑造和維持,最終毀掉的是人生的價值和社會公眾對於明星的期待。

期待這起欠薪事件可以得到合理的解決,更期待文體明星在內的公眾人物能夠以此次討薪為鑒,慎用善用自己的輿論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