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朝鮮邀請國外記者訪問朝鮮
政知道和各位壹樣都知道,這不是朝鮮第壹次因“重大事件”邀請記者,這樣的結果也不是第壹次。但對外界來說,朝鮮的每壹次邀請都沒法讓人拒絕。每壹次,記者們就算沒從朝鮮帶回期待的大新聞,也帶回了有關朝鮮的最新信息。
乘中國國航抵達平壤的外國記者
乘坐中國國航航班抵達平壤的外國記者們(這裏的外國指的是朝鮮的外國,當然也包括中國記者)或許沒有想到,2天之後,這趟航班會停飛。
4月14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對外宣布稱,將於17日起暫停北京至平壤段航線,最後壹班航班於14日運行,返航後於北京時間18點抵達北京。目前還不知何時恢復。
當地時間4月12日,中國國航CA121航班由北京起飛,傍晚五點半左右到達平壤。這趟航班大約有120個座位,幾乎坐滿,基本都是西方面孔,能聽到英語、西語、日語多種語言交匯,大部分乘客都是記者。
據朝方人員介紹,這趟航班大部分乘客來自美聯社、BBC、福克斯新聞等新聞媒體。據了解,這次朝鮮總***邀請了約40家媒體的130名記者前往平壤采訪,其中2/3的媒體記者已於12日到達平壤。
當日,路透社報道稱,在朝鮮的外國記者被告知要為13日的“重大事件”做好準備,不過報道聲稱,“沒有跡象表明其直接關系到該國核武器項目所引發的地區緊張局勢。”
另外,記者們還註意到,朝鮮同時邀請了壹些外媒記者稍後到訪平壤,宣傳朝鮮人民軍建軍節(4月25日)的相關活動。
現在看來,這批記者或許要乘坐高麗航空到達平壤了。
據了解,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是除了朝鮮高麗航空公司之外,唯壹運營朝鮮航線的航空公司,原定於在每周星期壹、三、五,從北京出發往返平壤,機型為波音737。國航停飛之後,往返朝鮮平壤只剩下朝鮮高麗航空公司運營的平壤—北京、平壤—沈陽,平壤—海參崴的定期航線,以及平壤—上海,平壤—丹東等包機航線。
特殊的時間點
受邀於4月12日到達的媒體記者們,心中是有很多期待的,因為受邀的時間節點很重要。
拋卻其他因素不談,4月在朝鮮人民心中意義也是極為特殊。
4月15日,朝鮮將迎來已故領袖金日成誕辰105周年的“太陽節”。在盛行“領袖崇拜”,奉行“領袖決定壹切”的朝鮮,這是壹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壹。往年的這壹天,朝鮮都會進行大閱兵。4月25日則是朝鮮人民軍建軍85周年紀念日。在推行“先軍政治”路線的朝鮮,這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節日。
翻閱之前的相關報道,政知道更是看到,很多報道都是每年的這個時間點發出的。在重要節慶之際,朝鮮往往會采取重大行動,以增添節日的喜慶,突出節日的意義,凝聚民心,鼓舞鬥誌,並且向世界顯示“國力強大”和不屈服於壓力的意誌。
朝鮮其實早就在做著迎接節日的各種準備,已於日前竣工的黎明大街是最重要的獻禮工程。就在4月13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向各國媒體記者宣布平壤黎明大街正式竣工。應邀訪朝的外國記者當天也報道了金正恩出席典禮的消息。
朝中社13日稱,在隆重慶祝金日成誕辰105周年之際,黎明大街屹立在主體最高聖地——錦繡山太陽宮地區。黎明大街作為現代建築大街的榜樣和標準、勞動黨時代的仙境,是朝鮮軍民獻給金日成和金正日的忠誠的禮物。內閣總理樸鳳柱在致辭中指出,金正恩宣布黎明大街建設開工並領導建設整個過程。金正恩時代的象征黎明大街是萬裏馬時代值得驕傲的創造物。
答案揭曉!13日的“重大事件”正是金正恩在黎明大街竣工儀式上剪彩。
朝鮮邀請記者的時機
截至目前,據外國記者從平壤發回的消息,朝鮮正在慶祝太陽節。除了親歷金正恩為住宅樓項目剪彩以外,12日外國記者還獲準登上主體思想塔拍攝。
這令壹些外國記者出乎意料。因為過去“到主體思想塔采訪的時候,壹般都是到現場進行拍攝,然後這壹次官方是允許登上了主體思想塔的塔頂,在這個位置望過去的話,相對就是金日成廣場,這裏是進行過去朝鮮的大型活動非常集中的地方。”
政知道註意到,雖然次數有限,朝鮮以往也邀請過外國記者訪問。那時候又是怎麽回事呢?
2016年5月6日,朝鮮勞動黨召開了近40年來首次黨代會“七大”之際,包括BBC記者在內,超過100名外國媒體記者受邀前往平壤。不過,讓外國媒體感到失望的是,外國記者們並不允許進入勞動黨“七大”的會場,也不許采訪會議代表。他們只能在壹個房間裏對著四個電視機拍攝。在舉行“七大”的會場,他們也只能在距離會場200米以外的地方拍照和錄像。
在“七大”開幕當天下午,朝方還安排壹百多名外國記者參觀平壤3·26電線工廠生產壹線,向世界展示朝鮮充分發揮自力更生精神加快生產、創造“萬裏馬速度”的面貌。
BBC稱,盡管朝鮮官員形影不離,但朝鮮之旅仍讓外國媒體有機會記錄2016年朝鮮的景象。BBC的壹名記者稱,與2004年到訪時相比,平壤街頭的汽車明顯增多了。《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則註意到,其中不少是出租車。
2012年4月8日,朝鮮還曾安排70多名外國記者乘專列到位於平安北道鐵山郡東昌裏的西海衛星發射場,參觀“光明星3號”衛星發射綜合指揮所和發射塔。當時,“銀河3號”運載火箭已經基本組裝完畢,但尚未註入燃料。發射場負責人向記者們介紹,火箭有自爆裝置,不會對別國產生影響。他說,朝鮮發射衛星是為了發展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和平利用宇宙空間。
這位負責人同時表示,朝鮮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用運載火箭發射衛星,發射“光明星3號”是為紀念金日成誕辰100周年,幾年前就計劃好的。不過,在4月13日,朝鮮官方宣布“光明星3號”發射失敗。當年12月2日,“光明星3號”第二次發射才宣告成功。
在朝鮮采訪的體驗
多位在朝鮮采訪過的記者都認為,在朝鮮的采訪活動都有壹個鮮明的特點,即“不知道下壹步的安排是什麽”,包括采訪時間、采訪地點、采訪對象和采訪內容。此外,安檢亦十分嚴格。
2015年10月訪朝的新華社記者曾撰文談到在朝采訪體驗。他說:抵達朝鮮後,立即發現我們仿佛進入 “雞毛信”時代——我的三臺手機成磚頭, 整個代表團成員手機都成“電子表”,房間國際長途和網線不通,分社準備的當地手機 卡插入我們四部手機均不管用,海事衛星 (銥星)電話在當地屬於非法。幸好,唯壹 能使用的居然是無線網卡,我們通過網卡及 時發回了抵達和會晤圖片。我們冒險在國賓館使用海事衛星電話,但不敢帶出。
“不知道下壹步安排是什麽”也是他的體驗。新華社記者說,代表團抵達當天的10月9日晚上, 朝方是在沒有征兆的情況下通知金正恩來訪,代表團只有十幾分鐘的 反應時間。“金正恩來得如此之快, 連朝中社的記者都沒趕上會晤的開 頭,只是拍到結尾送禮、話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