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媽媽
小夥伴們好,我就是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番茄媽媽!好朋友莉莉說,她覺得挺悲傷的,孩子分房睡才2年,如今媽媽進到孩子房間,他總是說:“我進我的臥室要叩門,我是男人,妳是女生”。媽媽辯駁他:“我就是媽媽,妳也是孩子,沒有什麽男孩子、女孩?”我講:“祝賀妳了,妳孩子性別認知非常好,比這個媽媽還需要可靠,不要埋怨孩子是沒良心,男孩的成長就是要跟媽媽壹點點作出感情上的分離出來,因此,才會兒大避母這樣的說法。”
兒大避母”,更有助於男孩性別意識的發展大家看劇《加油!媽媽》,電視劇中的田悅悅患上壹種精神上的病癥,稱為性別認知障礙,去衛生間都要去男廁。這也不是女生才會有的狀況,有很多男孩也會有壹些,就像我講的“娘炮”,表面和身體明明就是壹個男孩,自己的內心卻認為是壹個女孩,常穿女孩子的衣物,甚至還有人長大了去做胎兒性別變化。
假如媽媽與兒子過度親密無間,會使孩子的男孩意識不清。媽媽是孩子的超級偶像,在孩子心裏面絕對完美,戀母情節會使孩子對女性的人物角色艷羨,甚至成為壹個媽媽那樣的人。孩子在三歲之後,就會有很大的性別意識,男女授受不親,媽媽與兒子也是壹樣。媽媽應當慢慢正確引導孩子了解,這個人是歸屬於男人的世界,對自己的身體發展有清晰的認識,接受與尊重自已的胎兒性別,孩子才可以發展成為太陽有自信的人。
兒大避母,孩子的獨立意識比較強。近幾年,有壹個對男孩形容的詞很不友善,叫“媽寶男”,男孩子太過聽媽媽得話,對媽媽的依賴感太強,並沒有壹點兒小男子漢的擔當和勇氣。
有些人說,媽寶男的生活狀態自理能力差,大多都是沒有出息的。實際上,相較於日常生活工作能力的很差,媽寶男的精神上太依賴媽媽,才算是最令人崩潰的。女孩子們常說,寧願單身壹輩子,也別嫁給壹個媽寶男。所以這些男孩的精神上充分依靠媽媽,掙了錢應當交到媽媽管理,媽媽和妻子發生矛盾,始終是媽媽對,他始終是媽媽的小寶貝。
媽媽“侵入式”的疼惜,沒有給孩子留有自我成長空間,兒大避母,是室內空間裏的分離出來,都是精神裏的壹點點放棄。兒子的成長中,媽媽應該是壹個慢慢撤出角色,媽媽與兒子間的距離壹點點打開,孩子才可以慢慢變得成熟和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