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幹屍復活的成因之謎

幹屍復活的成因之謎

濕地有幹屍純屬偶然

1999年的壹天,齊齊哈爾市紮龍濕地保護區附近的壹個紮龍村村民在修路取土時,意外發現了壹座青磚墓室,在那裏發現了兩具棺材。其中的壹個棺材裏的屍體已經變成了木乃伊,但另壹個棺材裏的屍體卻只剩下了比較完整的頭骨。

紮龍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東南26公裏,那裏蘆葦沼澤廣袤遼遠,湖泊星羅棋布,居住著150多種鳥類,更是丹頂鶴的重要棲息地。按照地理常識,紮龍濕地保護區空氣潮濕,容易滋生寄生蟲及微生物,在這個區域的棺木以及屍體應該比較容易腐爛,這具棺木為何能保存至今?

辛健介紹:“我們發現,這個墓室的結構很有講究,男女木棺分別放在西側和東側,中間過道有80厘米寬。男性木棺的棺底鑲嵌在沒有鋪青磚的淺坑裏,而女性木棺的棺底前後兩端及中間,都墊有三道用兩層青磚摞疊而成的橫帶,通風條件很好,而且墓室的封閉性也很好,室內未見有任何的淤土。”

據辛健分析,由於女棺用磚墊起比較幹燥,加之這具木乃伊生前在棺中有掙紮的痕跡,很可能把棺內的氧氣消耗殆盡,只留下二氧化碳。體內的水分也消耗很多,腹內各部器官緩慢幹癟,水分迅速消失,所以形成了人們所看到的木乃伊。身份之謎:木乃伊真實身份存在三種可能

那麽,這個保存完整的木乃伊生前究竟是什麽人?

男墓主人的官袍前後分別有壹塊約壹尺見方的補子,補子上繡有祥雲、樹木花草、山崗丘陵和金錢豹等動物的圖案。據相關資料記載,飾有這種補服的官服是清代“三品武官”的標誌。同時出土的銅錢和壹些飾物也都是清代乾隆年間的物品。辛健由此推斷,墓為清代墓葬,據今至少有300年歷史,男性幹屍生前是壹位“三品武官”。

從墓室的結構和松動的青磚看,兩個人是後來才合葬在壹起的。從男性幹癟的容貌觀察,死亡時的年齡大約在60到65歲之間,而女性的年齡大約在25到30歲之間,因此可以推斷,女性墓主人很可能比男性墓主人要早大約30年下葬,而女性木乃伊應該是這個男性墓主人的夫人。

在女性棺材的欞牌上還發現了壹些滿文,黑龍江省滿語研究所研究員黃錫會專門研究滿文,經他翻譯,上面記載的是“誥封墨爾根覺羅氏婦之列棺。”然而,史料記載,在600多個滿族姓氏中並沒有姓墨爾根覺羅氏的。專家分析後確定有三種可能,即這個文字標註的是祭地、賜姓或者是女真部族的壹支。而這個木乃伊的真實姓名至今還無法核實,為了便於研究,專家們把她叫做“孟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