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意思?
註音 ㄔㄤˊ ㄢ
拼音 cháng ān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長安地名始於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陜西西安壹帶。
英Chang'an;
國語辭典修訂本長安「ㄔㄤˊ ㄢ」
⒈ ?縣名。位於陜西省西安市南部,南依秦嶺終南山,北連渭河平原。為周朝鎬京(在西南)?、秦朝鹹陽(在東)?、漢朝長安(在西北)?的故地。清朝與鹹寧同城,為陜西省治,並為西安府治。民國廢府,仍為陜西省治。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小麥、稻、玉米和棉花等。名勝古跡有紀念唐朝詩人杜甫的杜公祠、華嚴宗發源地的華嚴寺、安葬唐高僧玄奘的興教寺等。
⒉ ?泛指京師。
引唐·李白〈金陵〉詩三首之壹:「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壹本·第壹折》:「望眼連天,日近長安遠。」
引證解釋⒈ ?古都城名。 漢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於此。此後 東漢 獻帝 初、 西晉 湣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 皆於此定都。 西漢 末綠林、赤眉, 唐 末 黃巢 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也曾建都於此。故城有二:漢 城築於 惠帝 時,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築於 文帝 時,號 大興城,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南、西壹帶。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築新城,即今 西安城。
⒉ ?唐 以後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
引唐 李白 《金陵》詩之壹:“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宋 周密 《武林舊事·淳熙八年》:“雪卻甚好,但恐 長安 有貧者。”清 龔自珍 《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馮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挾策 長安 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