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中國的基金經理哪幾位的風格最穩健 謝謝

中國的基金經理哪幾位的風格最穩健 謝謝

先勝而後求戰

2005年凈值增長率17.8%

何 震

廣發穩健增長基金經理

經濟學碩士,9年證券從業經歷,曾在海南富南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君安證券公司、廣發證券公司工作。2002年8月加入廣發基金管理公司,曾任廣發聚富基金經理助理,現任廣發穩健增長基金經理。

何震掛在嘴邊的投資格言是“先勝而後求戰”。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何震不止壹次對記者提起,但自己具體怎麽理解的,何震壹直沒有明說。“其實,就是做投資要先有自知之明。” 何震說,“我的短處是短線交易能力壹般,也看不準大勢。所以,我就踏踏實實地研究和選擇企業,做長線。先搞清楚自己什麽不能幹,已經‘勝’在戰之前了。”觀察何震的持股,的確是“放長線釣大魚”:上海機場、鹽湖鉀肥、貴州茅臺三大重倉股,何震從年初攥到年底。

何震獲得了冠軍,但並沒把原因說得含混玄機:“ 壹是堅持價值投資理念;二是‘先勝而後求戰’;三是適當考慮市場偏好。”

何震解釋說,誰都說要堅持價值投資,可是,2005年市場波動不小,在市場逼近1000點時,恐慌出現了,動搖的人非常多,許多股票被市場“錯殺了”。我們不僅沒有動搖,反而借機買進我們認為值得投資的企業。泥沙俱下,誰值得投資?我們堅持看企業的商業模式,看盈利是否可以復制,看公司的治理結構是否清晰。看準了的,不管市場如何,我們都堅守。至於考慮偏好是指,當有兩個企業發展狀況很接近面臨選擇時,會適當考慮當時的市場熱點在哪裏。

何震在復旦大學讀的研究生,愛打藍球。說到2006年,“經濟增長速度當然是壹個值得考慮的因素,現在各種預測的差距太大了。”當然,僅僅提GDP增速,並不是問題的全部,結構性調整帶來的變化才更值得關註。“2005年我壹直看好消費品和資源壟斷類企業,這兩類企業2006年依然值得看好。”怎麽聽,都還是“放長線釣大魚”的思路。

以“凈值論英雄”對否?“除了這個,還有什麽更科學?”何震說:“不是指標有問題,而是不應該只看短期表現,可以每年比凈值啊。”所謂路遙知馬力,這正是十大基金經理值得跟蹤的原因所在。

去年12月30日,上海機場和貴州茅臺走勢出現放量陰線,面對基金年末“砸盤”之說,何震笑笑說:“名次相差大的,沒必要;相差近的,即便想砸,可是流通盤那麽大,能解決什麽問題。長期看,基金的業績與此關系太小了。”即便上述兩只股票以陰線報收,何震依然穩獲第壹,他的說法不無依據。

2、

欣賞巴菲特的風格

2005年凈值增長率15.52%

陳 戈

富國天益價值基金經理

1972年出生,碩士,8年證券從業經歷,曾就職於君安證券研究所任研究員。2000年10月加入富國基金管理公司,曾任研究策劃部研究員,現任研究策劃部經理兼富國天益價值基金經理。

陳戈既是投資部門的幹將,又是研究部門的直接負責人。所以,他感覺“對研究成果的綜合利用更加得心應手壹些”,也更欣賞巴菲特“精選公司,長期持有”的投資風格。

2005年的成績,在陳戈看來是用心之作。他總結的成功因素涵蓋了投資的三個層面——首先是年初既定的全面防守投資策略,將可配置資產主要集中在穩定類行業。其次,選股時對諸如雲南白藥、貴州茅臺等配置比例較高。最後,對市場熱點的參與、個股的波段操作也比較積極。但說到底,是對宏觀經濟和行業的準確把握帶來了最後的成功。

陳戈說,2005年初他們判斷宏觀經濟增速或能保持,但是上遊行業的景氣度在下降,政策對部分行業的影響可能比較大。對證券市場也看得比較偏悲觀壹點,壹開始就制定了防守型的策略。但是,“沒有想到市場能跌到1000點,也沒料到股權分置改革的進程能有這麽快”。所幸的是,意外之變並沒有造成投資的巨大波動。當市場跌到1000點,出現較大面積的下跌,他們就分析哪些是非理性的下跌,哪些是基本面的變化,之後做出綜合判斷。“在市場波動很大的時候,堅持既定的投資策略和原則,可以回避市場非理性對投資的幹擾”。

“制定2006年年度策略時,考慮的幾個主要因素依次為:宏觀經濟政策和運行趨勢、證券市場政策、匯率制度、石油價格和國際經濟”,陳戈認為,2006年整個市場會較去年偏暖,表現較活躍,但是行業基本面及其市場表現的分化會加劇。這種情況下,可以看好非貿易品、消費服務類行業;資源類股票;科技股,尤其電子元器件股;周期性的行業中選擇長周期或周期向上的行業,如軍工、電力設備、新材料。

3、

由積極防禦到主動進攻

2005年凈值增長率14.02%

易陽方

廣發聚富基金經理

經濟學碩士,6年證券從業經歷,曾從事股票發行、資產管理業務,加入廣發基金管理公司前,曾擔任廣發證券公司投資自營部副經理,現為投資管理部總經理、廣發聚富基金經理。

易陽方津津樂道的,並不是過去的成績。“進入2006年,壹切歸零。”這是面對記者采訪時,易陽方說的第壹句話。其實,易陽方是有理由驕傲的。廣發聚富基金2003年底成立,易陽方在基金經理位置上兩年業績不俗。2004年,廣發聚富位列全部基金凈值增長率排位第5名,同類型第2名。盡管連續兩年跑在第壹方陣前列,易陽方談得更多的,是如何及時汲取教訓更好成長。

宏觀經濟調控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基金的選擇,易陽方體會深刻:“2004年初,我們投資了壹系列的周期性股票,比如原材料、電解鋁、水泥、鋼鐵等,到了4月初開始宏觀調控,這些行業中眾多企業盈利能力迅速下降,大大出乎我們的預料,在投資選擇上我們調整的比較慢,雖然後來采取了補救措施,最終的結果還可以,但是,中間的業績波動比較大。對於這次教訓,我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

吃壹塹長壹智,“到了2005年,我們在周期性股票上的投資就比較成功。”易陽方說,“我們尋找周期性行業拐點到來的時候,選擇被市場低估的行業中的龍頭企業進行投資。“比如,海螺水泥跌至5元多時我們買進,現在已經上漲80%左右。”

易陽方認為,好的基金經理應該具備三個特點:“壹是勤奮,二是敢於否定自己,三是在大的方向上,不輕易為外界所動。”聽起來,後兩點似乎有些矛盾,易陽方卻有自己的獨特認識。所謂堅持大的方向,就是穩紮穩打地貫徹年初制定的總體戰略,所謂要敢於否定自己,就是在執行中的戰術調整。 易陽方說,回顧2005年,積極防禦的總體戰略是對的,投資於消費類也是對的,但具體到房地產投資,由於情況有變,當時就應該及時進行戰術調整。我遲遲沒有動手吃了大虧,今後必須加強執行力。

談及2006年,易陽方在基金經理中態度最為積極和樂觀:“這將是熊牛交替的壹年,我們的戰略將由積極防禦轉向主動進攻。”易陽方說,“今年市場的機會肯定更多,基金的收益也應該更好,去年我給自己定的收益率目標是8%-10%,今年力爭達到10%-15%甚至更好。”

4、

抓住匯率調整的機會

2005年凈值增長率13.92%

毛衛文 銀河銀聯收益基金經理

先後任職於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中國信達信托投資公司和中國銀河證券公司。加盟銀河基金管理公司後,曾任公司債券組合經理、銀富貨幣市場基金經理,現任銀河收益銀聯基金經理。

采訪毛衛文的時候,她剛剛出完差下飛機回到酒店。不過,時間的倉促並沒有帶來采訪倉促的舉動。拿到采訪提綱,毛準備半小時後開始侃侃而談。於是,細致穩重是她留給我的最大印象,壹如她多年從事的投資壹樣,值得信賴。

“要說2005年我們做得比較好的話,也主要是對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的變化研究的比較深入,比較準確地把握了匯率調整帶來的機會”,毛衛文說,她管理的銀河銀聯收益2005年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就是在債券、股票和可轉換債券之間的大類配置合理。

毛衛文說,他們在去年年初就預測全年債券市場較好,而股票市場處於調整期。後來的市場情況證明他們對行情性質和基本趨勢的判斷是準確的。準確預測了2005年,那麽,2006年又如何呢?毛衛文說,2006年的中國經濟將呈現成長中的調整,債券投資仍有比較穩定的收益,沒有大的系統性的風險,投資機會主要來自於信用產品;股票市場的投資環境在好轉,估值水平有望得到進壹步的提升,主要的投資機會存在於四類企業:穩定增長型企業;有並購重組題材的;在股權分置改革中公司治理結構進壹步理順的公司;以及市場對宏觀經濟的下滑多度反應,被過分打壓的基礎投資、出口導向型的企業等。

“市場對於股權分置改革的恐慌情緒已經過去,”毛衛文對股權分置改革的進程和方式表示贊同。她表示,2006年需要重點考慮的兩個因素是,人民幣持續升值可能帶來的金融環境、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外需如果走弱將帶來的經濟層面的影響以及政策可能的調整。

“十壹五規劃”開局之年,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政策亦帶來新的投資亮點。毛衛文眼中的機會,“壹是,資源的稀缺性決定其長期走高的價格趨勢。二是,征收政策的調整將對節能和環保型企業更加有利”。

不過,這個細致穩重的女子,對投資風格的選擇標準卻很寬松。“投資風格的關鍵就是,要符合市場環境又能為自己的性格所接受”,毛衛文的評價標準是,“順應市場”和“適應自己”。

5、

基金經理是大廚

2005年凈值增長率13.71%

肖 堅

易方達策略成長基金經理

1969年出生,經濟學碩士, 曾任香港安財投資公司財務部經理,粵信(香港)投資公司業務部副經理、廣東粵財信托投資公司基金部經理、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投資管理部常務副總經理,現任易方達基金公司總裁助理、基金投資部、研究部總經理兼易方達策略成長基金經理。

肖堅的身份有些特殊,他既是基金經理,也是基金公司總裁助理,還是基金投資部、研究部總經理,可以說“賺錢帶隊兩不誤”。采訪剛剛開始,肖堅就說到易方達基金團隊:機制穩定,以老帶新,氛圍寬松。易方達的壹個特點是,研究員不少是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研究生、博士生,“我對新人說,妳是‘羊’不要緊,進了‘狼’群,妳慢慢就成‘狼’了。”肖堅說的“狼”,是指有經驗的研究員和基金經理。

“剛開始做不好不要緊,大家互相幫助。”易方達給基金經理有三年的觀察期,“還不行,說明不適合做基金經理。有人很努力,但要成為好的基金經理,只有努力是不夠的。”肖堅說。

肖堅到易方達四年多,做基金經理三年多。三年來基金總收益率達到50%多,平均每年10%多。對於這樣的成績,“當然主要是靠團隊,每年市場變化都能把握好,沒有公司作為基礎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好的團隊裏面,基金經理的表現還是有差異,怎麽看基金經理和研究團隊之間的關系?身兼易方達投資、研究部雙重領軍人的肖堅,對此有個形象的比喻:“研究員是采購的人,基金經理是廚子。”研究員都說買回來的是最好的“菜”,究竟怎麽選擇,怎麽配菜和炒菜呢?這裏面就有學問了,有人清蒸,有人紅燒。況且,因為每只股票的投資比例不能超過10%,這裏就涉及到行業配置的問題。“要想成為大廚、名廚,基金經理就要有自己的思路、理念和風格,要有自己的判斷。”

肖堅就有與眾不同的判斷,大家很看空的時候,肖堅的持倉位也很高。“2005年初,經濟學家在爭論宏觀經濟增長速度,沒有人能告訴妳真實的答案。去年第壹季度市場大跌,但我的倉位在85%,凈值漲的也最大。”肖堅說,“股指確實在下跌,但這又關妳什麽事呢?市場有很多機會啊,看妳怎麽選擇。因為這個市場進行的是結構性調整,有不少股票實際上漲了很多。”

回顧2005年,肖堅清晰地描繪出市場的波動脈絡:去年有四個大機會,第壹季度的二線藍籌,第二季度大盤股的股改,第三季度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中小盤股,第四季度的金融創新品種,“去年成績比較好的原因是,除了最後壹個,前面三個機會基本都把握住了。”

事後看脈絡當然容易,當初又是怎麽具備這個慧眼的呢?肖堅給出的答案是,“以確定的企業價值應對不確定的市場風險,以靈活的配置策略追求持續的超額回報。”最後,肖堅很簡潔地給出了投資的希望所在:“2003年至今,壹直是局部牛市,機構投資人不斷壯大,他們入市就必須買進那些具備投資價值的股票,想明白了這些,還怕市場沒有機會嗎?”

6、

讀博士搞研究打下投資基礎

梁文濤

易方達科匯基金經理

1972年出生,管理學博士,1994年參加工作,2002年起任職於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曾任研究員,現任基金投資部總經理助理、易方達平穩增長基金和科匯的基金經理。

梁文濤是個認真的人,面對記者“妳2005年到過多少家企業調研”這樣的問題,梁文濤再三更正。第壹次,梁說,“到過30多家。”幾分鐘後說:“不,是30多次,沒有那麽多家,有的企業去了不止壹次。”臨近采訪結束,梁又自己做出更正:“我查了壹下記錄,準確地說,是24次實地調研,6次開會與企業見面。”

認真的梁文濤是清華大學的博士,在做基金經理之前,梁畢業後在易方達從事了兩年的研究工作,這給他後來做基金經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像我這樣從研究人員轉做基金經理,易方達還有不少,比如,科瑞、科翔、科訊的基金經理,都是這樣。”

提到2005年成功的因素,除了強調研究團隊的作用,梁文濤註重的是“堅持從企業基本面、從投資價值的角度選擇股票”。這聽起來似乎與大多數基金經理別無二致,但梁文濤有自己的體驗。比如,面對房地產調控,梁文濤不是像多數基金經理那樣,考慮怎麽規避地產股的系統風險,而是考慮怎麽趁機在大浪淘沙中選擇“金子”。“那些沒有實力的企業,在土地、資金、項目的獲得上都受到調控的影響,那些運作比較規範、財務狀況健康的好企業,像萬科、華僑城、招商地產等,反而擴大了市場份額,真正體現出來核心競爭力。”梁文濤說。

對於大的經濟背景,我們當然會關註,但最後落實到投資上,我們更註重的是研究吃透企業。“在多個行業進行均衡配置,選擇行業龍頭企業重點投資,這是我們最主要的策略。”

對於2006年,梁文濤認為,產能過剩是壹個問題。不少行業和企業的利潤會因此受影響,這就對我們提出壹個挑戰,要排除掉這之中的劣勢企業,並發現由整合和並購帶來的機會。

怎麽發現這些機會呢?梁文濤還是相信易方達的研究團隊。“我們的研究團隊有兩個特點,強調獨立性和前瞻性,強調研討和投資的互動和交流。我們公司的整體水平高,與此關系密切。”

對不少基金凈值最後壹個月翹尾,市場存有疑問。對此,梁文濤認真地追問:“如果年末上漲是基金為了拉高凈值,那怎麽解釋過了元旦市場漲得更快?”

7、

快樂但不激進

2005年凈值增長率13.11%

袁 蓓 華安保利配置基金經理

1977年出生,畢業於中國金融學院。5年證券從業經歷,曾在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管理中心工作。2003年加入華安基金管理公司,就職於基金投資部從事投資和研究工作,現任華安保利配置基金經理。

采訪袁蓓是件快樂的事情。“在投資領域,與男人競爭,妳有壓力嗎?”面對這樣的問題,記者聽到的,先是她“咯咯”的笑聲:“看怎麽認識啦,如果要做這壹行,壓力和焦慮是難免的,認識到壓力,然後找辦法去化解就可以了。”“怎麽化解呢?”“逛街看電影,睡懶覺,旅遊啊什麽的。”聽著和時尚女孩的喜好無二。

到過虎跳峽的人不少,徒步走下來的人不多。喜歡旅遊的袁蓓試著徒步走完了全程。做事情,袁蓓願意認真努力地試壹試。當被問及躋身2005年十大基金經理之列的原因時,袁蓓說,“離不開壹個強大的投資研究團隊的支持,當然,個人也在努力。”

“2005年的市場表現和當初的預測是否吻合?”面對這壹問題,袁蓓坦承,影響因素都有所考慮,年底的最終結果也還是正常的,但在中間階段,市場對這些因素的反映和波動程度,的確超出了預想。

由此,袁蓓強調投資中的風險管理問題,“我不希望凈值波動幅度太大,不選擇特別激進的投資策略,即使是重倉股,單只也控制基本不超過總資金量的5%,以減少個人認識給基金帶來的風險。2005年年初總倉位保持在30%以下,到了壹季度末,才開始逐漸增加到目前的60%左右,加上20%左右的轉債倉位,基本能夠均衡地反映對未來市場良好的預期。”

至於選擇股票的角度,袁蓓並不看重其所屬行業類別,“我更關註企業自身的成長性,不管公司是消費品還是周期類,只要經過研究發現,公司仍然有較長的上升階段並具有優良的素質,我們都會考慮買進或者持有。”

“2006年妳最關心什麽問題?”袁蓓說,我最關心貨幣供應量,它對於股票和債券市場影響都很大。經濟增長速度可能要回落,但如果貨幣供應量不下滑太多,經濟增長速度也不至於回落太多。

同樣站在年初的角度,今年和去年的感覺有何不同?“我的判斷是,2005年是證券市場的改革年,2006年是轉折年,雖然可能問題不會少很多,但希望總歸比去年更大了。”

妳覺得困擾2006年市場的因素是什麽?“擴容壓力和企業利潤下滑。”袁蓓想了想說,“新股發行和全流通都涉及擴容問題,但同時,這也是市場重新定價的機會。”

8、

心理素質過硬很重要

2005年凈值增長率 12.64%

尚誌民

華安安順基金經理

1968年生,工商管理碩士,9年證券從業經歷,曾在上海證大投資管理公司工作,進入華安基金管理公司後曾先後擔任公司研究發展部高級研究員、基金安順、基金安瑞、華安創新基金經理。現任基金投資部副總監、基金安順基金經理。

尚誌民對媒體頗為低調,“我很少接受采訪,也沒什麽特殊的原因,可能是性格使然吧。”同在華安基金公司,尚誌民的沈穩冷靜和袁蓓的熱情開朗,形成鮮明對比。

性格的影響不僅顯現於面對媒體時,也顯現於看待2005年宏觀調控的態度。“占市值約60%-70%的上市公司都處於周期行業,這些企業肯定無法避免調控帶來的影響。宏觀調控帶來的結構性股價調整,應該是非常明顯的。基於這樣的判斷,我們回避了壹些周期性行業或公司。” 尚誌民說,“當然換個角度看,這也是機會。”什麽機會呢?尚誌民強調的是“估值”的機會:調控確實影響到了企業的經營狀況,但是市場的反應往往過度,這時候,壹些周期性行業的優質股票價值被低估,機會就出現了。當然我們選擇了壹些對經濟周期敏感性低的行業或公司,如國防軍工、新能源、水務、機械等行業的企業,並不僅僅局限於某壹兩個行業。

是堅守在看好的企業,不理會市場的波動,還是空倉等待市場調整到壹定階段,選擇估值的機會介入,這顯然是兩種不同的投資思路。很難說哪壹種更科學,準確地說,很難說哪壹種更適合中國的股市。因為,這兩個選擇都有基金經理跑進了第壹集團。尚誌民選擇的是,既中長期持有具持續競爭能力的企業,又利用市場的波動抓住企業被低估的機會。

大多數封閉式基金處於高折價狀態,盡管凈值增長率表現不錯,基金安順也無法避免這壹現象。“對於封閉式基金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作為基金經理確實沒有辦法。”尚誌民說,“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取得好的投資業績,同時以大比例現金分紅回報基金持有人。”

面對工作壓力的反應,尚誌民和袁蓓的態度也是迥然有別,“我感到壓力不小。面對證券市場的不斷變化,只有加倍付出,而且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才不會被淘汰。”那麽,怎麽才能成為壹名好的基金經理呢?面對這壹問題,尚誌民給出了非常具體的答案:“不僅研究投資基礎紮實,工作勤奮努力,而且心理素質要過硬,如買股要有信心,持股要有耐心,賣股要有決心。”

謹慎的尚誌民對2006年也持相對樂觀的態度,“股改的順利推進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是重大而深遠的,擴容也將帶來新的機會,現在的市場整體風險已經比2005年年初小多了。”

9、

重點研究 重點持股

2005年凈值增長率

11.59%

梁 輝

湘財合豐成長基金經理

清華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4年基金從業經歷。2002年3月起,任職湘財荷銀基金管理公司,先後擔任公司研究部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現任湘財合豐成長基金經理。

閑暇時喜歡自由放松環境的梁輝,說話很是嚴謹。梁輝首先提到領導和研究團隊的作用,其次提到較早確立的主題投資方法——從基本面出發,選擇具有業績提升同時估值也可能提升的股票,重點研究後重點持股,持有期也較長。

梁輝強調,“選成長型的股票,更要有比較冷靜的心態。出發點壹定是壹個長期投資的想法。”

在具體操作方面,梁輝感受到的是壹個較大的自由空間,“有幾種情況:我發現壹家公司,壹直在觀察它,後來發現它比較便宜,同時又在股票庫裏,在事先規定好的範圍內,我就可以直接去買。也可能研究員通過調研發現壹家公司,就和基金經理進行交流,形成壹個結論,基金經理就可以去買。如果購買的量大的話,我們必須經過壹個更大範圍的討論,跟投資總監等討論,最後還要提交投資決策委員會討論,但是這些討論分析是建設性的,基金經理本人的意見可以得到充分的表達和尊重”。

“股改剛開始的壹段時候,我確實挺擔心我持有股票的凈值波動,因為我的公司大部分都沒有股改”,梁輝說,當時壹些基金經理的很多股票都股改了,很可能壹開盤就漲得很多。現在看來,股改是壹個短期機會,而且是壹個很難把握的機會。“如果妳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好的話,這類機會丟掉了也沒什麽可惜的”。現在市場已經從對短期對價的關心,轉向對資本價值(包括控制資產、技術和管理水平)的考慮。股改對市場已經帶來了長期、基礎和深層的影響。

“2005年初,我們看到的機會是電信、數字電視。事實證明這壹方向是對的,但時機上略顯早了壹些,”梁輝認為,2006年的市場應該是壹個不錯的市場,上述兩個行業仍被看好,此外,他還看好軍工和高端制造業。

10、

2005年凈值增長率 11.05%

呂俊

上投摩根中國優勢基金經理

以國際視野看待A股機會

“他是很特立獨行的”,對呂俊的整體印象,是從他同事的評價中得來的。 “那會兒基本上各家基金都是紮堆持股、交叉持有,像中石化、上海機場什麽的。呂俊拿的就和別人不壹樣,當然最後收益也不錯。”

呂俊表示,以國際投資人的視野看待A股投資機會,把握其中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中國企業,是“上投摩根中國優勢基金”壹貫堅持的投資理念。從此出發,他們認為中國經濟正處於高速穩定增長的區間,A股市場的投資價值被嚴重低估,正是難得的投資良機。

“2005年初我們判斷人民幣升值和股權分置改革是當年兩大主題。我們對人民幣升值的受益股和重資產品種是布局重點之壹。”股權分置改革的後續影響,在呂俊看來主要是投資理念和投資機會的轉變。他說,後股權時代,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判斷將以實業投資的眼光觀察,股市投資與實業投資將如出壹轍,價值投資者或者實業投資者買股票相當於買企業的資產,會更加理性的基於企業內在的絕對投資價值來進行判斷。

“對2006年的大市完全不必悲觀,機會應該比較多,只須認真把握。”呂俊認為,這些機會可以從“十壹五規劃”目標中找出。主要是消費行業、能源節約、能源替代、防治汙染等相關行業;特別是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公司。

個性鮮明的呂俊對市場上頗有微詞的基金凈值增長率排名,亦有自己的看法。“沒有壹種指標是完美的,有壹個大家可以接受的指標,比所謂的‘全面’評價體系要更可靠可信賴。”不過,排名不應過分看重短期。

“喬治·索羅斯是位真正的大師,他的深邃思想影響了我。”呂俊說,“索羅斯是宏觀投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