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世界杯的裁判基本都是兼職,中國的那些裁判是怎麽樣的?

世界杯的裁判基本都是兼職,中國的那些裁判是怎麽樣的?

1994年中國足球開始職業化,但裁判卻沒有職業化,這與國際上的慣例是通行的,在國際上真正的專職裁判也非常少,陸俊1997年真正成了全脫產的裁判,也才是全世界的第二人。也就是說,國際上絕大多數裁判,他們有自己的職業,例如德國名哨默克的真正職業是牙醫,而光頭裁判科裏納的職業則是財經顧問。因此,裁判的合法收入則是本職工作加上執法比賽的補貼。

相對於這些,我們中國的裁判則顯得有些寒酸。大多數裁判的職業都是體育老師,比如現役的孫葆潔和譚海,還有已故的龔建平,當然還有壹部分人自己做了點生意,比如陸俊和周偉新。尤其是作為學校的老師,盡管有著無上的光榮,但收入卻並不太豐厚。除了本職工作外,執法中國聯賽也有壹定的的津貼,在1994年的甲A聯賽開始後,執法的裁判每場可獲得500元的補貼,而後隨著蔚少輝、張健強等人大幅提升裁判待遇,執法頂級聯賽的報酬從500元最終升到了現在的3000元。

壹場3000元聽起來並不少,但值得註意的是,壹名裁判並不是每輪都會出現在賽場上執法,足協在委派裁判時要考慮地域性等需要避諱的因素。據統計,按照現在聯賽每年30輪算,即使是孫葆潔這樣被足協扶持的金哨,壹年也絕對沒有全勤的時候,頂多過不了25場,而諸如黃俊傑、譚海這樣的裁判,壹年執法場數在13場-20場左右,當然還有更多的裁判執法場數僅是個位數,甚至還有執法壹場就消失的裁判。而且,裁判每場的3000元津貼並不是純收入,因為足協並不管裁判去比賽地的交通費,這是大多數裁判最大的困惑。比如壹位裁判要從北京去深圳執法,但京深兩地的最便宜的往返機票也至少需要1600元以上,也就是說,這名裁判執法壹場比賽的收入至少減半。

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按照壹場比賽俱樂部送給裁判3萬元算,壹名裁判想掙回3萬至少需要吹10場比賽,這很可能就是他吹壹年哨的補貼總額。吹壹場黑哨賺出壹年的補貼,對於壹名職業為普通教師的裁判來說,這是何等的誘惑?也正是因此,龔建平收了黑錢,當然還有更多的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