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赤壁之戰有哪些爭議

赤壁之戰有哪些爭議

赤壁之戰有哪些爭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壹,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壹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關於赤壁之戰,也有壹些爭議。

發生地爭議:

多年來,學術界對於“赤壁”地望問題討論,諸說並起被近代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

數百年來,歷史學界對於“赤壁”之戰發生的地點問題多有討論,諸說並起,被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壹般統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qí]說、黃州說、鐘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現當代觀點來看,爭論的焦點在蒲圻說和嘉魚說之間,而歷史學出版物和已發現文物證據更偏向於蒲圻說。

蒲圻說:

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註》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誌》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壹百二十裏,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

胡三省註的《資治通鑒》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也采用了這壹學說。1970年以後,蒲圻市赤壁山及長江對岸的烏林連續出土了大量東漢時期的文物,包括1973年出土的銅馬鐙、“建安八年”(203年)字樣的瓦硯,1976年赤壁山下土層中的沈船遺址、赤壁山上的各式漢朝帶鉤,1987年開探的墓室中諸葛亮設計的銅弩機、東漢通行的五銖錢等等。

1991年,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專門出版了《古戰場蒲圻赤壁論文集》。1998年,蒲圻市正式改名為赤壁市。在赤壁市的三國赤壁古戰場中,含有大量赤壁之戰時的各種遺物,這些戰爭遺物的出土更加確定了當年赤壁大戰的地點就是在蒲圻。

嘉魚說:

語言學家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的觀點。

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壹統誌》引據《水經註》為證。《水經註》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裏。”此說後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所首肯。

史書論證:

首先,《三國誌》是這樣記載的:“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壹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而《三國誌·吳書》的諸大將傳記也都提到“拒曹公於烏林”的字樣,那麽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是拄紮在江北的烏林。《元和郡縣圖誌》記載:“赤壁山在今蒲圻縣西八十裏,壹名石頭關,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與赤壁相對。”

酈道元的《水經註》記載:“江水左逕百人山南,右逕赤壁山北。昔周瑜與黃蓋詐魏武大軍所起也。”《荊州記》記載:“蒲圻縣沿江壹百裏南岸,名赤壁。周瑜、黃蓋(於)此乘大艦,上破魏武兵於烏林,烏林、赤壁其東西壹百六十裏。”

《江表傳》記載赤壁之戰的情況是這樣的:“至戰日,蓋先取輕利艦十舫時東南風急,因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去北軍二裏於,同時發火,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延及岸邊營柴”。“東南風急”與“中江舉帆”,說明沖烏林來的船來自烏林東南,這與“上破魏武兵”比較吻合。

還有《三國誌·呂蒙傳》的記載:“是歲,又與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於烏林”。這裏的“西破”與周瑜傳的“逆”是壹個解釋。如果《江表傳》所記載是事實,那麽蒲圻赤壁做為赤壁之戰的地點確實是最符合歷史記載。

兵力考證:

曹操方面,《三國誌·吳主傳》註引的《江表傳》裏記載曹操赤壁之戰之前有給孫權壹封書信,在信中,曹操自稱曹軍有八十萬,《周瑜傳》中記載曹操占據荊州後,得到水、陸軍數十萬,具體數目不詳。

周瑜在對孫權將曹操的兵力估到二十多萬。孫吳鼓吹曲《伐烏林》則記載曹操“舟車十萬”。聯軍方面,孫權調給周瑜、程普兵馬三萬,周瑜、程普兩位都督各自領兵壹萬五千人,諸葛亮在勸說孫權抗曹時說劉備有兵馬二萬人。孫權率領壹支吳軍攻向合肥,張昭率領壹支吳軍攻向當塗,孫權、張昭的這兩支大軍當時都不可能在赤壁。

所以,赤壁之戰的雙方實際交戰兵力,孫劉聯軍最多五萬人,曹操在赤壁投入的兵力有二十余萬人。因此,赤壁之戰是壹場實力懸殊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