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產地
羊肚菌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中國主要產地在東北三省、廣東、福建、臺灣等地。
羊肚菌是羊肚菌科、羊肚菌屬真菌,菌蓋近球形、卵形至橢圓形,高可達10厘米,頂端鈍圓,表面有似羊肚狀的凹坑。凹坑不定蛋殼色至淡黃褐色,棱紋色較淺,柄近圓柱形,近白色,中空,圓筒形,孢子長橢圓形,無色,側絲頂端膨大,體輕,質酥脆。
羊肚菌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其中在法國、德國、美國、印度、中國分布較廣,其次在俄羅斯、瑞典、墨西哥、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和巴基斯坦局部地區等均有零星分布。羊肚菌多生長在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腐殖質層上。主要生長於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中或褐土、棕壤等。羊肚菌在火燒後的林地上比較容易大發生。
羊肚菌的生長環境:
羊肚菌壹般在低溫、高濕條件下易萌發子實體,因此野生羊肚菌子實體的生長季節壹般在每年3—5月或8—9月。有研究表明,羊肚菌的野外發生條件主要取決於上年度11月份的降水量,而當年羊肚菌發生的遲早取決於當年春季5厘米表層土壤溫度是否穩定通過11.5℃。
因此,羊肚菌的發生期受年度的氣候條件影響,與發生地區的氣溫、降雨量和降雨時間的早晚密切相關。壹般來說,羊肚菌多發生在土壤濕潤或降雨量多而且容易保濕或地下水位較高的環境中。光線對子實體的形成有壹定的促進作用,子實體的生長發育具有趨光性。足夠的氧氣和通風良好的場所是保證羊肚菌正常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