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曲黴毒素價格
這個要看什麽樣的人或者什麽樣的體制而言
下面是壹些質料希望有用
黃曲黴毒素的危害及預防措施
黃曲黴毒素(Aflatoxin,簡寫AF)主要是黃曲黴菌和寄生曲黴菌的代謝產物。在溫暖潮濕氣候地區的糧食和飼料,凡被黃曲黴菌和寄生曲黴菌汙染都可能存在黃曲黴毒素。黃曲黴毒素最易汙染花生、玉米、棉籽、禽蛋、肉、奶及奶制品,其次是小麥、高粱和甘薯,大豆粕被黃曲黴毒素汙染的程度輕些。我國糧食和飼料被黃曲毒素汙染率很高,給飼料企業和養殖業主帶來了很大損失,人們食用含有黃曲黴毒素的食物危害到人體健康。
1 黃曲黴毒素的理化特性
目前已確定黃曲黴毒素結構的有AFB1、AFB2、AFM1等18種,它們的基本結構中都含有二呋喃環和氧雜萘鄰酮(又名香豆素),前者為其毒性結構,後者可能與其致癌有關。黃曲黴毒素難溶於水、己烷、乙醚和石油醚,易溶於甲醇、乙醇、氯仿和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機溶劑。分子量為312-346,熔點為200-300℃,黃曲黴毒素耐高溫,通常加熱處理對其破壞很小,只有在熔點溫度下才發生分解。黃曲黴毒素遇堿能迅速分解,但此反應可逆,即在酸性條件下又復原。壹般來說,溫度30℃、相對濕度80%、谷物水份在14%以上(花生的水份在9%以上)最適合黃曲黴繁殖和生長。在24-34℃之間,黃曲黴菌產毒量最高。幾乎所有谷物、飼草和各種食品(包括畜產品)都可作為黃曲黴基質。
2 黃曲黴毒素的危害
2.1黃曲黴毒素對動物的危害
黃曲黴毒素的毒性很大,是目前已發現黴菌中毒性最大的壹種。目前發現的18種黃曲黴菌毒素中, AFB1毒性最強,AFM1、AFG1次之,AFB2、AFG2、AFM2毒性較弱。AF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誘發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亞硝胺大75倍。其毒性因動物的種類、年齡、性別和體況以及營養狀況的不同有差異,年幼動物、雄性動物較敏感。
表1各種動物的黃曲黴毒素B1的LD50(壹次,經口,mg/KG)
動物 LD50 動物 LD50
鴨雛 0.335 猴 2.2
豬 0.62 山羊 2.0
兔 0.3-0.5 大白鼠 7.2(雄)-17.9(雌)
狗 0.5-1.0 小白鼠 9.0
貓 0.55 地鼠 10.2
雞 6.3 鱒魚 0.81(腹腔註射)
火雞 1.86-2.0 綿羊 2.0
動物對黃曲黴毒素的敏感順序為:鴨雛>火雞雛>雞雛>日本鵪鶉 仔豬>犢牛>肥育豬>成年牛>綿羊 鱒魚>犬>豚鼠>水鼠>大鼠>猴。
黃曲黴毒素具有誘導突變、抑制免疫和致癌的作用。黃曲黴毒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臟,動物中毒以全身性出血、消化機能障礙和神經系統紊亂為特征。急性中毒表現為食欲廢絕,運動失調,排泄停止,肝炎,黃疸,肝臟充血、出血、腫大、變性和壞死,並伴有嚴重的血管和中樞神經損傷,動物中毒後幾小時至數天內死亡。慢性中毒者早期癥狀表現為食欲不佳,體重減輕,生產性能降低,胴體和蛋殼品質下降,後期出現黃疸,脂肪肝、肝損傷及抑制動物免疫機能和致癌作用。
豬
豬對黴菌毒素敏感,特別是哺乳或哺乳仔豬。壹般來講,當水平相對較低時,黴菌毒素降低飼料采食量、生產性能和免疫功能。20-200ppb的黃曲黴毒素B1可引起飼料采食量和生產性能下降,但可通過提高特殊日糧養分如賴氨酸或蛋氨酸水平來抵消;嚴重黃曲黴毒素中毒(1000-5000ppb),可發生急性影響,包括對呼吸的影響。據報道,飼料中黃曲黴毒素含量為2.0mg/kg時,可使豬體重由對照組的33.7kg減少到29.7kg。黃曲黴毒素通過胎盤屏障轉移到胎兒,引起胎兒畸形,導致產仔數減少、產弱仔、死胎和木乃伊。急性中毒的個別母畜會發生流產。公豬黃曲黴毒素中毒則表現性欲下降。
家禽
黃曲黴毒素對所有的家禽品種都有影響,高水平攝入時可導致死亡,低水平有害。雛禽,特別是雛鴨和火雞,非常敏感。壹般來講,生長家禽日糧中黃曲黴毒素不能超過20ppb。但飼餵低於20ppb的日糧時仍可降低家禽對疾病的抵抗力以及抗應激能力。產蛋雞能忍受較高水平的黃曲黴毒素,但不能超過50ppb。AFB1主要作用於免疫系統,降低蛋雞的抗應激能力,蛋重減輕,蛋殼不堅硬,產蛋量降低。給肉雞飼餵2.0mg/kg黃曲黴毒素可使肉仔雞死亡率增加22.5%。黃曲黴毒素可破壞公雞的性功能,使睪丸萎縮,曲細精管發育不良,妨礙精液產生。現已發現人食用的雞蛋蛋黃中有黃曲黴毒素的代謝產物。
奶牛
飼餵黃曲黴毒素汙染的飼料不僅降低奶牛的生產性能和體質,而且牛奶中的代謝產物黃曲黴毒素M1,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肉牛
雖然肉牛對黃曲黴毒素的耐受力較豬和家禽高,但黃曲黴毒素對其影響還是較大。肉牛采食黃曲黴毒素汙染嚴重的飼料可導致生長速度下降,料肉比增高。高水平的黃曲黴毒素除引起成年牛肝臟受損外,還抑制免疫功能。犢牛在某些情況下可引起嚴重的直腸痙攣,脫肛。黃牛急性中毒可導致死亡。
黃曲黴毒素不可避免,表2和表3是關於其在飼料和動物養殖中允許水平的具體規定,供參考。
表2原料和飼料中黃曲黴毒素B1允許量(ppb)
(GB/T 17480或GB/T 8381)
玉米 ≤50 肉用仔雞後期、生長雞、產蛋雞配合飼料及濃縮飼料 ≤20
花生餅(粕)、棉籽餅(粕)、菜籽餅(粕) ≤50 肉用仔鴨前期、雛鴨配合飼料及濃縮飼料 ≤10
豆粕 ≤30 肉用仔鴨後期、生長鴨、產蛋鴨配合飼料及濃縮飼料 ≤15
奶牛精料補充料 ≤10 鵪鶉配合飼料及濃縮飼料 ≤20
肉牛精料補充料 ≤50 仔豬配合飼料及濃縮飼料 ≤10
肉用仔雞前期、雛雞配合飼料及濃縮飼料 ≤10 生長肥育豬、種豬配合飼料及濃縮飼料 ≤20
表3黃曲黴毒素
日糧黃曲黴毒素水平ppb1 可忍受水平的家畜種類2 美國FDA獸醫中心規定飼料谷物中黃曲黴毒素對畜禽的最高標準
0-20 所有動物
20-100 2, 3, 4, 5, 6, 7, 8, 9 水平(PPb) 適合動物種類
100-200 3, 4, 7, 8, 9 20 奶牛、未成年動物、幼禽
200-400 7, 8, 9 100 種牛、 種豬、 種禽
400-500 8, 9 200 肥育豬
500或者以上 沒有 300 育肥牛
1 PPb(肉牛按幹物質基礎) 2 家畜種類:1. 仔豬到50磅或者到10-12周 2. 乳豬 3.生長豬50磅到上市 4..非哺乳期成年母豬和成年公豬 5.青年牛 6. 哺乳期奶牛 7. 幹奶牛和成年期公牛 8.飼育場的肉牛 9.成年馬
2.2黃曲黴毒素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黃曲黴毒素被公認為致肝癌物質,其中AFB1致癌性最強。長期食用含有低水平黃曲黴毒素食物的人,其肝臟將受到損害。最近在第三世界國家報道了人黃曲黴毒素急性中毒的證據,綜合病癥的特征為嘔吐、腹痛、肺水腫、驚厥痙攣、昏迷、大腦水腫而死亡和肝臟、腎形礦脈和心臟脂肪過多。1988年 國際癌癥研究總局(IARC)把黃曲黴毒素B1列為人的致癌物之壹,這被許多亞洲和非洲流行病研究者已經證明在日糧黃曲黴毒素和肝細胞癌(LCC)有正效應得到證實。另外人的黃曲黴毒素致癌可能與年齡、性別、營養狀況以及肝炎或者寄生蟲感染有關。Shank等(1972)在泰國調查市售食品和家庭熟食(膳食),計算每人每日平均攝入黃曲黴毒素量,發現黃曲黴毒素量與肝癌發病率的地區分布相壹致。菲律賓的玉米和自制花生醬黃曲黴毒素汙染嚴重,其中壹個以玉米為主食的地區和另外壹個常食自制花生醬的地區,肝癌的發病率比其他地區高7倍以上,在食花生醬的居民中,曾測定吃花生醬後人尿的黃曲黴毒素代謝產M1,在7個每天由花生醬攝入黃曲黴毒素B111.2-15.0毫克的兒童的尿中,有三個樣品測出M1。
2.3 殘留
動物攝入黃曲黴毒素後,在肝臟中分布最多,含量可為其他器官組織的5-15倍。腎、脾和腎上腺中亦可檢出。血液中有極微量,肌肉中壹般檢不出。黃曲黴毒素如不連續攝入,壹般不在體內蓄積。黃曲黴毒素及其代謝產物在動物體內殘留及隨乳汁、尿、糞和呼吸等排出。
實驗證明,動物攝入黃曲黴毒素B1後,在肝、腎、肌肉、血、乳汁以及雞蛋中可查處黃曲黴毒素B1及其代謝產物,因而造成動物性食品的汙染。通常,哺乳動物食入的黃曲黴毒素B1中,約有1%以M1的形式排到乳汁和尿中。在牛乳中檢查發現,乳牛攝入AFB11小時後,即可在乳中發現M1,12-60小時濃度最高,5日後降至微量。廣西衛生防疫站給12頭乳牛飼餵不同含量的AFB1的混合飼料36天研究AFB1在牛體內的轉化關系,結果表明奶牛AFM1的殘留量壹般占攝入AFB1總量的3.45%-11.39%,均值為5.75%。Agacdelen(1993)報道,給產蛋雞飼餵含AFB1500μg/d,第七天AFB1在雞蛋中為0. 117PPb,停餵4天,蛋中未檢出AFB1。
關於毒素殘留在供人食用的動物產品中的可利用信息很少,壹些數據概括在表4。在不同的國家,強制最大水平的報道黃曲黴毒素M1在0.05-1PPb,黃曲黴毒素B15PPb ,在大多數國家被檢測的毒素水平低於此水平能被接受。我國食品中黃曲黴毒素的標準正在進行制定。
表4被毒素自然汙染的動產品中黃曲黴毒素殘留值的報道
毒素 對人潛在的影響 樣品來源 報道最大水平ppb 參考文章數
黃曲黴毒素B1 肝癌 雞蛋 0.4 (2)
豬肝 0.5 (3)
豬肉 1.04 (4)
豬腎 1.02 (4)
黃曲黴毒素M1 1 牛奶 0.33 (5)
1黃曲黴毒素M1.盡管對嚙齒動物是很強的致癌物,但對人致癌沒有充足的證據
3 預防措施
3.1防黴 防黴是預防原料及產品被黴菌及其毒素汙染,預防產毒黴菌汙染是防除AF產生的關鍵。防黴主要措施有以下幾方面:
3.1.1控制水分 即控制谷物等原料和飼料的水分和儲存的環境相對濕度。⑴ 嚴格控制谷物等原料的水分 對谷物等原料的防黴必須從谷物在田間收獲時開始做起。關鍵在於收獲後使其迅速幹燥,使谷物含水量在短時間內降到安全水分範圍內。壹般谷物含水量在13%以下,玉米在12.5%以下,花生仁在8%以下,黴菌不易繁殖。植物餅粕、魚粉、肉骨粉等的水分不應超過12%。⑵嚴格控制飼料的水分 當飼料的水分超過15%時,可致黴菌大量生長繁殖,當達到17-18%時,是真菌產毒的最佳條件。我國規定豬、雞的配合飼料的水分含量在北方不超過14%,在南方不超過12%;而豬、雞濃縮料的水分含量在北方應低於12%,在南方應低於10%。壹般來講,顆粒料的水分含量應控制在12.5%,粉料的含水量應低於12%。⑶嚴格控制生產過程中的水分 控制好飼料加工過程中添加的水蒸氣的質量、輸送管道的長度、調節器溫度和壓力、冷卻器結構及冷卻溫度,以達到控制好飼料的水分。⑷嚴格控制原料和成品貯藏倉庫的相對濕度 谷物貯藏前倉庫要清潔幹燥,散裝庫應有通風設備,密閉倉要使外界濕度不影響庫內的谷物。
3.1.2低溫貯藏 理想的貯存條件是將糧谷貯存於幹燥低溫狀態。溫度在12℃以下,能有效地控制黴菌繁殖和產毒。水分較高的原料和成品應貯藏在較低的溫度下,如大米的水分在12%以時,可在35℃下貯藏,而水分達14%時在,應貯藏在20℃以內才安全。
3.1.3減少損傷,剔除破損籽粒 受損原料易被黴菌從傷口處汙染,因此在收獲和儲存時,盡量減少籽粒的損傷,避免蟲害、鼠啃和磨壓,防止谷物,花生等表面受損;剔除破損籽粒。
3.1.4二氧化碳氣體保存法 大多數黴菌是需氧的,無氧便不能生長繁殖。因此谷物在充有二氧化碳氣體的密閉容器內,可保持數月不發生黴變。同時此法還有防蟲作用。青貯料主要通過消除氧而防止腐敗變質。
3.1.5適時應用防黴劑 在潮濕和高溫季節加工的飼料原料與配合飼料極易發黴,應用防黴劑,可延長其保質期。常用防黴劑主要是有丙酸或其鹽,山梨醇及其鹽類,雙乙酸鈉,延胡索酸等。其中又以丙酸及其鹽類(丙酸鈉、丙酸鈣)應用最廣。另外有些防黴劑(如雙乙酸鈉)還可以提高飼料利用率,改善飼料的適口性,青貯添加劑(如液氨、丙酸、微生物培養物、或酶法青貯)有利於預防黴菌毒素的產生。
3.1.6盡量縮短保存期 飼料原料和飼料應采用先進先出的原則,在越短的時間用完越好;養殖場自配飼料最好不要超過三天,以免長時間被黴菌汙染和繁殖。
3.1.7保持設備的清潔 空氣和粉塵中含有黴菌孢子,因此,應盡可能保持倉庫和各個生產以及運輸環節的清潔。
3.1.8選育抗侵染或抗產毒的作物品種 農作物的抗黴能力與遺傳因素有關,培育和選用抗侵染或抗產毒的作物品種,可以利用其自身的抗性來控制黃曲黴毒素的汙染提供壹條簡潔、有效的途徑。
3.1.9輻射防黴 利用輻射不僅可以防黴,同時還可提高飼料和糧食的新鮮度。美國農業部原子能研究所利用1×106Radγ-射線對糧食和飼料進行輻射後,在30℃,相對濕度80%以上的惡劣環境下存放45天也不發黴。
3.2 去毒 飼料被黴菌和黴菌毒素汙染後,應設法將其破壞和去除。其方法為:
3.2.1剔除黴爛法 黃曲黴毒素汙染的谷物分布很不均勻,大部分是在被損,蟲蛀,變色的顆粒上,如果剔除這些,將減低其毒素水平。通過視覺和嗅覺觀察飼料和谷物,判斷汙染與否,汙染嚴重者將其剔除。反芻動物的青貯料飼餵時應仔細檢查,發現有黴變,應剔除。
3.2.2 輻射法 紫外線或γ-射線可有效地殺死黴菌和破壞黃曲黴毒素的化學結構,以達到去毒的目的。用高壓汞燈紫外線大劑量的照射,去毒率可達97-99%。馮定遠(1995)報道自然日光照曬30小時花生餅後,黃曲黴毒素B1下降42.31%,G1和G2幾乎完全去除。
3.2.3水洗法 黃曲黴毒素不溶於水並且對熱穩定, 黃曲黴毒素在玉米等農作物中分布很不均勻,在表皮胚部存在的黃曲黴毒素總量可達80%以上,水洗法就是利用玉米等胚部和乳胚部在水中比重差異,將碾粹後浮在水面上的胚部或表皮除去而達到去除大部分毒素的目的。實驗室和應用效果表明該法平均去毒率可達80%以上。受AF汙染的花生籽仁多數比重較輕,在水中漂浮的籽仁多是AF汙染仁,該法可除去88%的汙染籽仁。
3.2.4 黏結劑法 目前使用黏結劑在體外的黏結黃曲黴毒素B1功效已經得到肯定,主要的黏結劑有水合矽鋁酸鈉鈣(HSCAS),黏土,沸石、膨潤土、活性碳、蒙脫土等黏結劑。但HSCAS在體內的黏結效果同體外壹樣。黏結劑對黃曲黴毒素的黏結要達到好的效果,對黏結劑的最起碼要求是具有多孔性,且其孔徑在0.015-0.090毫米(150埃-900埃)範圍內。Lindemann et al.(1993)報道,在含AFB1 800μg/kg的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0.25%或0.5%的膨潤土鈉,可使仔豬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提高。
3.2.5化學藥物去毒法 壹些化學制劑如次氯酸、次氯酸鈉、過氧化氫、氨、氫氧化鈉處理等對去除AF都有壹定效果。馮定遠等(1997年)報道分別用0.25%,0.50%,1.0%的次氯酸鈉處理花生餅,處理時間為24、48和72小時,各組脫毒差異不顯著,黃曲黴毒素總量減少都在93%以上,而對黃曲黴毒素的效果不壹樣,其中黃曲黴毒素B1的降低程度最大。氨處理是用氨氣或氨水處理被黃曲黴毒素汙染的玉米、豆粕、花生粕等,在氨的作用下能使毒素內酯環裂解,達到去毒的目的。
3.2.6生物脫毒法 該法篩選某些微生物,利用其生物轉化作用,使黴菌毒素破壞或轉變為低毒物質。已經報道的微生物有無根根酶、米根酶、黑曲黴、枯草桿菌等對去除黃曲黴毒素有較好的效果。
3.2.7加含硫氨基酸 向飼料中添加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兩種含硫氨基酸,畜禽機體內在酶的作用下,可利用其硫原子促進谷胱甘肽(GSH)的合成,GSH能夠抵抗體外毒性物質。胡蘭等(2001年)報道,在肉仔雞口服AF2mg.kg-1基礎上分別補加蛋氨酸0.2 g.kg-1和半胱氨酸0.4g.kg-1,可維持紅細胞數和白細胞數與對照組基本相同的水平,谷丙轉氨酶(GPT)有所提高,但比例非常小,說明有助於減弱AF對肉仔雞引起肝臟的損傷。
3.2.8混合稀釋法 原料和飼料如果被黴菌汙染超過了規定值,可以用沒有被汙染的原料和飼料進行稀釋,使其黴菌毒素在安全範圍內,但稀釋應均勻,稀釋後防止黴菌繼續生長和再被汙染,盡量現配現餵。此法適用於養殖場。
3.2.9添加維生素C 維生素C可阻斷黃曲黴毒素B1的環氧化作用從而阻止其氧化為活性形式的毒性物質。在日糧中添加壹定量的維生素C,再加上適當水平的氨基酸,是克服黃曲黴毒素中毒的有效方法。胡少昶(2001,譯)黃曲黴毒素B1組同黃曲黴毒素B1+維生素C組肉雞實驗中,前者導致傳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