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頻率的聲音聽起來讓人覺得愉快
比如,壹把小提琴拉出a'--440Hz的聲音,雙簧管也吹出a'--440Hz的聲音,它們的音高壹樣,音強也可以壹樣,但是壹聽就能分辨出哪個聲音是小提琴,哪個聲音是雙簧管。其原因是它們各自的高頻頻段頻率泛音成分各不相同。聆聽歌曲也是壹樣,例如由Sahara Brightman演唱壹首"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Madonna也演唱壹首"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兩首歌調壹樣,響度也壹樣,配器也壹樣,我們壹聽便分辨出來哪個是Sahara唱的,哪個是Madonna唱的,說明兩個歌手各自的聲音高頻頻段頻率泛音不相同,高頻頻段頻率成分的幅度不同,兩個人的音色個性也不相同。如果這種頻頻段成分過少,那麽音色的個性就減色了,韻味也就失掉了,聲音就有些尖噪,出現沙啞聲,有些刺耳的感覺了。因此,高頻頻段成分不要過量。然而又絕對不能沒有,否則聲音會失去個性。
不同頻率的細節對音色的影響 (上文已經在頻域那節簡單地紹過,這裏再進壹步分析頻率與音色的關系,發燒朋友它認識清楚後,認為自己的音響系統回放出來的聲音那種情況不對頭,就不會像盲人摸象般無從入手了:
低 音頻段:20至200 Hz:如果低音頻段比較豐滿,則音色會變得雄渾厚實,充沛的空間感,因為整房間都是***振頻率,而且都是低頻區域;如果這個頻率成分多了,會使人自然聯想到房間的空間聲音傳播狀態。如果這個頻率的成分不足,聲音音色就會顯得蒼白、單薄,失去了基音而感到乏力;如果這個頻率的成分在聲音音色中過多了,單元的聲音聽來就會顯得渾濁不清,因而降低了音樂細節的清晰度。
20至60 Hz頻率:由於樂音的基音大多存在這段頻率以上,這段頻率又是房間或廳堂經常出現的諧振頻率,對音色的空間感影響很大。如果這段頻率表現得充分,會令聆聽者產生壹種置身於大廳之中的感受;如果這段頻率貧乏的話,音色便會變得空虛;如果這段頻率過強時,會產生壹種嗡嗡的低頻***振的聲音,嚴重地影響了語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駐波、***振)。這段頻率很難表現﹐在壹些HiFi音響中﹐不惜切掉這段頻率來保證音色的壹致性和可聽性。
60至100 Hz頻率:這頻段頻率影響聲音的雄渾感,是低音的基音區。如果這段頻率很豐滿,音色會顯得厚實、雄渾感強。如果這段頻率不足,音色會變得無力;而如果這段頻率過強,音色會出現低頻***振聲,有轟鳴聲的感覺。這個頻段也是駐波最易產生的區域,假如房間邊長與這頻段相近或成比例,即會因***振而產生駐波。
100至150 Hz頻率:這段頻率影響音色的豐滿度。如果這段頻率成分增強,就會產生壹種房間***鳴的空間感、雄渾感;如果這段頻率成分缺少了,音色會變得單薄、蒼白;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強,音色將會顯得渾濁,語音的清晰度變差。
中 低音頻段:200至600 Hz頻段是人聲和主要樂器的主音區基音的頻段。這個頻段音色比較豐滿,則音色將顯得比較圓潤、有力度。因為基音頻率豐滿了,音色的表現力度就強,強度就大,聲音也變強了。如果這個頻段貧乏,其音色會變得軟弱無力、空虛,音色發散,高低音不合攏;而如果這段頻率過強,其音色就會變得生硬、不自然。因為基音成分過強,相對泛音的強度就變弱了,所以音色缺乏潤滑性。
150至300 Hz頻率:這段頻率影響聲音的力度,尤其是男聲聲音的力度。這段頻率是男聲聲音的低頻基音頻率,同時也是樂音中和弦的根音頻率。如果這段頻率成分缺乏,音色會顯得發軟、發飄,語音則會變得軟綿綿;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強,聲音會變得生硬而不自然,且沒有特色。在80-160Hz頻段的聲音主要表現音樂的厚實感﹐音響在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話﹐會感到音樂厚實﹑有底氣。這部分表現得好的話﹐在80Hz以下缺乏時﹐甚至不會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現不好﹐音樂會有沈悶感﹐甚至是有氣無力。是許多低音炮音箱的重放上限﹐具此可判斷您的低音炮音箱頻率上限。大鼓﹑定音鼓﹐還有鋼琴﹑大提琴﹑大號等少數存在極低頻率的樂器
300至500 Hz頻率:這段頻率是語音的主要音區頻率。這段頻率的幅度豐滿,語音有力度。如果這段頻率幅度不足,聲音會顯得空洞、不堅實;如果這段頻率幅度過強,音色會變得單調,相對來說低頻成分少了,高頻成分也少了,語音會變成像電話中聲音的音色壹樣,顯得很單調。這個頻段上可以表現人聲的厚度和力度﹐好則人聲明亮﹑清晰﹐否則單薄﹑混濁。
中高音頻段:600 Hz至6K Hz:這個頻段是人耳聽覺比較靈敏的頻段,它影響音色的明亮度、清晰度、透明度。如果這個頻段的音色成分太少了,則音色會變和黯淡了,朦朦朧朧的好像聲音被罩上壹層面紗壹樣;如果這頻段成分過高了,音色就變得尖利,顯得呆板、發呆。這頻段是人耳朵最敏感的頻段,因此人的耳朵對這頻段的要求比較吹求疵,這頻段可以說是耐聽不耐聽的分水嶺。
500 Hz至1K Hz頻率:這段頻率是人聲的基音頻率區域,是壹個重要的頻率範圍。如果這段頻率豐滿,人聲的輪廓明朗,整體感好;如果這段頻率幅度不足,語音會產生壹種收縮感;如果這段頻率過強,語音就會產生壹種向前凸出的感覺,使語音產生壹種提前進人人耳的聽覺感受。
800 Hz頻率:這個頻率幅度影響音色的力度。如果這個頻率豐滿,音色會顯得強勁有力;如果這個頻率不足,音色將會顯得松弛,也就是800 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現突出了,低頻成分就明顯;而如果這個頻率過多了,則會產生喉音感。人人都有壹個喉腔,人人都有壹定的喉音,如果音色中的喉音成分過多了,則會失掉語音的個性、失掉音色的美感。因此,錄音師認為這頻率是"危險頻率",要十分謹慎處理。
1至2K Hz頻率:這段頻率範圍表達通透感明顯,順暢感好。如果這段頻率貧乏,音色則松散且音色脫節;如果這段頻率過強,音色則有跳躍感。
4K Hz頻率:這個頻率的穿透力很強。人的耳朵耳腔的諧振頻率是1至4K Hz所以人耳對這個頻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虛頻率成分過少,聽覺能力會變差,語音顯得模糊不清了。如果這個頻率成分過強了,則會產生咳聲的感覺,例如當收音機接收電臺頻率不正時,播音員常發出的咳嗽聲音。2K至3K Hz頻率:這段頻率是影響聲音明亮度最敏感的頻段,如果這段頻率成分豐富,則音色的明亮度會增強,如果這段頻率幅度不足,則音色將會變得朦朦朧朧,聆聽起來仿如隔著壹層紗;而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強,音色就會顯得呆板、發硬、不自然。這個頻率的穿透力很強。人耳耳腔的諧振頻率是1至4K Hz所以人耳對這個頻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虛頻率成分過少﹐聽覺能力會變差﹐語音顯得模糊不清了。如果這個頻率成分過強了﹐則會產生咳聲的感覺。 2~4kHz對聲音的亮度影響很大﹐這段聲音壹般不宜衰減。這段對音樂的層次影響較大﹐有適當的提升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但是在4kHz時不能有過多的突出﹐否則女聲的齒音會過重。部分女聲﹑以及大部分吹奏類樂器。
1.2k Hz可以適當多壹點﹐但是不宜超過3dB﹐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但是﹐過多會使聲音發硬。
高 音頻段:6K至20K Hz:這個頻段的聲音幅度影響音色的表現力的重要頻段,甚麽泛音、余韻、殘響都在這個頻段中呈現和逐漸衰滅。如果這個頻段的泛音幅度比較豐滿,那麽音色的個性表現良好,音色的解析能力強,音色的彩色比較鮮明。這個頻段在聲音的成分中幅度不是很大,也就是說,強度不是很大,但是它對音色的影響很大。也就是說,聲音的尾巴強度不是很大,但是它對音色韻味的影響卻很大,所謂「繞梁三日」描述的就在這裏,因此它十分寶貴,也是發燒的追求重點——貴氣。
4K 至5K Hz頻率:這段頻率對樂器的表現響度關系密切。如果這段頻率成分幅度大了,樂器的響度就會提高;如果這段頻率強度變小了,會使人聽覺感到這種樂器與人耳的距離變得遙遠了;如果這段頻率強度提高了,則會使人感覺樂器與人耳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對聆聽的層次感影響相當大。
5K至6K Hz頻率:這段頻率最影響語音的清晰度、可懂度。如果這段頻率成分不足,則音色顯得含糊不清;如果此段頻率成分過強,則音色變得鋒利,易使人產生聽覺上的疲勞感。
6K 至8K Hz頻率:這段頻率影響音色的明亮度,這是人耳聽覺敏感的頻率,影響音色清晰度。如果這段頻率成分缺少,則音色會變得暗淡;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強,則音色顯得齒音顯得過重。這段頻率最影響語音的清晰度﹑明亮度﹑如果這頻率成分缺少﹐音色則變得平平淡淡﹔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多﹐音色則變得尖銳﹐人身可能出現齒音。這段頻率通常通過壓限器來美化。部分女聲﹑以及大部分吹奏類樂器。
8K至10KHz頻率:這段頻率s(嘶) 聲音聆聽起來非常的明顯,影響音色的清晰度和透明度。如果這頻率成分缺少,音色則變得平平淡淡;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多,音色則變得尖銳。8至12k Hz是長笛﹑雙簧管﹑小號﹑短笛等高音管樂器等音樂的高音區﹐對音響的高頻表現感覺最為敏感。適當突出(5dB以下)對音響的層次和色彩有較大幫助﹐也會讓人感到高音豐富。但是﹐太多的話會增加背景噪聲﹐例如﹕系統(聲卡﹑音源)的噪聲會被明顯地表現出來﹐同時也會讓人感到聲音發尖﹑發毛。如果這段缺乏的話﹐聲音將缺乏感染力和活力。
10k至12K Hz頻率:這是高音木、竹管樂器的高音銅管樂器的高頻泛音頻段,例如長笛、雙簧管、小號、短笛等高音管樂器的金屬聲、木管聲、竹管聲都顯得非常強烈。如果這段頻率缺乏,則音色將會失去光澤,失去個性;如果這段頻率過強,則會產生尖噪,刺耳的感覺。分不出銅、木、竹的氣質音色。
12k至 16K Hz頻率:這是人耳可以聽到的高頻率聲波,是音色最富於表現力的部分,是壹些高音樂器和高音打擊樂器的高頻泛音頻段,例如鑔、鈴、鈴鼓、沙錘、銅刷、三角鐵等打擊樂器的高頻泛音,可給人壹種 "金光四射" 的感覺,強烈地表現了各種樂器的個性。如果這段頻率成分不足,則音色將會會失掉色彩,失去個性;而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強,如激勵器激勵過強,音色會產生" 毛刺"般尖銳煩噪、刺耳的高頻噪聲,對此頻段應給予壹定的適當的衰減。
16k至20K Hz頻率:這段頻率範圍實際上對於人耳的聽覺器官來說,已經聽不到了,因為人耳聽覺的最高頻率是15.1K Hz。但是,人可以通過人體和頭骨、顱骨將感受到的16k至20K Hz頻率的聲波傳遞給大腦的右腦聽覺皮質區,因而感受到這個聲波的存在。這段頻率影響音色的氣質、韻味、色彩、和感情。如果音響系統的頻率響應範圍達不到這個頻率範圍,那麽音色的韻味將會失落;而如果這段頻率過強,則給人壹種來自宇宙聲音的感覺,壹種幻覺,壹種神秘莫測的感覺,使人有壹種不穩定的、太空漫遊般感覺。因為這些頻率大多數是基音的不諧和音頻率,所以會產生壹種不安定的感受。這段頻率在音色當中強度很小。但是很重要,是音色的表現力部分,也是常常被人們忽略的部分,甚至有些人根本感覺不到它的存在。這是我為甚麽在<四談音響貴氣>中推薦大家加壹對超高音單元的原因。聽不到此段頻率並不意味著器材無法回放﹐當然也不代表您的聽力不夠好﹐只有很少人可以聽到20kHz。這段頻率可以影響高頻的亮度﹐以及整體的空間感﹐這段頻率過少會讓人覺得有點悶﹐太多則會產生飄忽感﹐容易產生聽覺疲勞。電子合聲﹑古箏鋼琴等樂器的泛音。
綜合來說,整體平衡主要是講高、中、低頻段的適當量感分配。合理的高、中低量感就是整體平衡性,聽音樂感覺到樂曲柔和但有力度,明亮,歡快而又有層次,明晰、融合而又立體感。臨場感強,那麽好的音響器材其整體便體現出來了。
例如松香味:壹般用於對弦樂的評價,常見的說法有 ”松香味十足”、”松香味濃郁” 等。實際上,這是壹種音高較高(頻率較高)、響度較低、有毛刺感的聲音,但聽上去使人愉快的音。
彈性:常用於對低頻的評價,較抽象,具有力度、飽滿和使人愉快感。
聲音的冷、暖:二者都是愉快的,冷的音質清澈、有力度、甚至略有毛刺,暖的音質明亮、圓潤、力度不是那麽充沛。豐滿、幹癟:豐滿的聲音飽滿、寬廣、融和、令人愉快且具有壹定的響度,而幹癟的聲音單薄、分割、幹澀、令人難受且響度壹般較小。
聲音的寬、窄:二者直接與重放節目的頻率範圍有關。如果重放節目高音樂器和低音樂器都能很好的表現出來,給人以寬廣的感覺,就叫做寬。反之,重放節目時基本聽不見高音樂器和低音樂器,只有中頻,就像在電話裏聽到的聲音,令人難受,這就是窄。
聲音的松、緊:壹個聲音如果比較散、比較圓潤、有壹定水分且不使人難受就叫松,而聲音有力度、但比較幹澀灰暗就是緊,使人不大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