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的意思是什麽?

“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的意思是什麽?

“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是說明秋天氣象特點的諺語,被選進了四年級語文課本。其意思是:在我國的長江中下遊地區,農歷八九月還很暖和,甚至到了農歷十月,天氣還是溫暖如春,俗稱“小陽春”。

這句諺語表示了“秋季較長,氣溫較高”的地域特點。

壹、秋季諺語

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經驗總結,其中包括生產經驗、生活經驗等。這些諺語當中,有很大壹部分是說明氣象特點的。

“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就是人們總結出來的有名諺語,對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秋季特征作了生動、形象而又準確的概括。

? 除此而外,類似的秋季諺語還有很多。比如,同樣被選入四年級語文課本的諺語還有——

“立了秋,把扇丟”:意思是立秋以後,天氣轉涼,不再需要用扇子。

“二八月,亂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時天氣冷熱多變,人們穿衣服沒有壹定之規,有的人捂得嚴實,有的人則穿著輕薄。

“夏雨少,秋霜早”:意思是如果夏天的雨水少,秋天的霜期就會提前。

“八月裏來雁門開,雁兒腳上帶霜來”:意思是到了農歷八月份,大雁就開始向南飛去,大雁壹旦南飛,就表示要下霜了。

“壹場秋雨壹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意思是每下壹場秋雨,天氣就會變冷壹些,下了多場秋雨後天氣就冷得該穿棉襖了。

二、關註諺語

語文課本所選的諺語帶有典型性與引導性,課本中所選的諺語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同時也由此引導學生去關註生活中的諺語,以幫助自己正確認識諺語在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關註氣候變化,學習前人經驗,同時也要學會自我總結,也就是通過關註氣候變化,發現帶有規律性的氣候特點,並用精練的語言去概括。

當然,作為小學生,主要是能夠認識諺語的特點,關註身邊的氣候變化,並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由此培養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因此,下面再選取壹些氣象諺語,供選擇學習與使用——

“壹場秋風壹場雨,壹場寒露壹場霜”:意思是秋風吹來,秋雨降落,節氣到了“寒露”,地面的露水更冷,要凝結成霜了,天氣就要越來越冷了。這句諺語點出了秋天來了之後,氣溫逐步變化,給人的感覺就是壹個“寒”字。

“七月八月看巧雲”:意思是說,在農歷七月、八月,天氣變化多端,天上雲卷雲舒,雲彩變幻莫測。

“立秋三天見高低”:意思是說,立秩後,收成好壞大體定局。

?“過了七月半,天氣冷壹半”:意思是說,過了農歷七月十五,天氣開始變冷了,而且是大幅降溫。

“過了重陽無時節,壹場霜來壹場雪”:意思是說,過了重陽節之後,原先的那種較為溫和的天氣不復存在了,而是被霜雪之類的天氣取代,也就是越來越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