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之墩的飛船介紹
生產廠家:雷耶斯-McLees船廠 類型:輕型巡洋艦 高度 414米
動力: 核聚變動力爐單元 組 主聚變動力爐(2) 副核聚變動力爐(4) 可裝R7大氣層可脫式推進器(Reach裏出現) V系列CODEN/SFTE肖-藤川斷層超空間引擎 防禦: 2米 A型鈦合金裝甲板 Titanium-A battleplate (2 meters thick)耐約5等離子魚雷 傳感器系統 : 雷達 分光鏡 導航系統: AI或NAV電腦 武器:
改裝型MAC/電磁加速炮
3個M947 Shiva核導彈
3個裝有Mk.2556發掘級HAVOK彈頭。
300個M58神射手導彈發射系統,總***有8700枚導彈
40個50mmM910近距離防禦機炮
成員:300-400 名海軍人員
陸戰隊
1個ODST營,1個海軍陸戰隊隊營,920名陸戰隊(第79步兵營) 830 Marines-1 Combat Team Alpha 阿爾法作戰小隊 Combat Team November 十壹月作戰小隊 Combat Team Sierra Combat Team Victor維克多作戰小隊 Fire Team Charlie 查理作戰小隊 Fire Team Zulu 祖魯作戰小隊 Fifth Platoon Fourteenth Platoon Twenty-Second Tactical 載具:
至少63個逃生艇
GA-TL1長劍攔截機(1中隊)
15艘D77-TC Pelican炮
至少8個M808天蠍主戰坦克
至少40輛M12 FAV 猶豬號
艦長凱斯(Jacob Keyes)在引導秋風之墩號進入光暈大氣層後,坐逃生艙逃離飛船,後來被星盟俘虜。士官長(Master Chief)攜秋風之墩號核心電腦科塔娜(Cortana)乘救生艙著陸,並開始與星盟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最後,由於沈睡在光暈之上的洪魔被喚醒,士官長為了阻止洪魔的擴散引爆了秋風之墩號,而士官長則帶著Cortana坐著長劍號逃離。 作為壹條1.17公裏長,噸位只有後繼的馬拉松級三分之壹的巡洋艦,翠鳥級是被定位為巡洋艦級別的最小的艦船。與後繼艦相比較,早期的翠鳥級十分缺乏動力與火力,它們的Mark II聚變引擎只能提供現代反應堆產出的十分之壹,安裝的武備僅僅包括6個射手導彈倉與單獨的壹門MAC。按Cortana所說,他們幾乎就是艦隊裏的壹個笑話。但是,有了正確的升級,壹條翠鳥級巡洋艦可以成為壹名可怕的敵人。在致遠星的陷落中,升級後的秋風之墩號進行了壹場驚人的戰鬥,與從星盟護衛艦到巡洋艦甚至超級巡洋艦作戰,並在所有戰鬥中取勝。超級巡洋艦是壹條幾乎無人能與之對抗、甚至超級MAC都由於距離而無法擊中的戰艦,但秋風之墩號在受到嚴重損傷後能夠用所有的武備摧毀它.
最值得註意的特征是壹系列內部交叉的支撐與蜂窩狀結構,這使船能夠承受數量驚人的打擊;這級船能夠承受在損失所有區域與90%裝甲後繼續運作。這設計的耐久性被UNSC秋風之墩號在致遠星與ALPHA環帶上空受到大量傷害後在環帶上迫降所證實。不過,雖然巡洋艦還是完整的,但它受創過度無法修復,再也不能飛了, 即使壹些例如聚變核心,引擎與自毀裝置的系統仍然在線。另壹個此級船耐久性的例子是在致遠星淪陷中,當戰艦與星盟超級巡洋艦作戰並被它的主炮擊中(有壹發嚴重損壞了反應爐)後,仍舊繼續飛行,最終摧毀了超級巡洋艦,而他的武器可以壹發摧毀更新的與強有力的戰艦,例如UNSC航母.
在人類-星盟戰爭於2525年爆發時,大量翠鳥級巡洋艦被重新啟用並接受改裝. 翠鳥級由5個六角形與八邊形的結構連接而成。艦橋懸掛在壹個前部結構下,船身上分布著8個泊位。船殼上也有18個救生艙的孔。因為數量低,這些救生艙僅作為鵜鶘或其他運輸手段不可行的最終選擇。MAC炮的炮口在艦艏處,形似弓上的突起,炮身則貫穿前部艦體。在關卡The Maw裏,在攝像機環繞戰艦時,展示了“突起”明顯的筒狀結構.
翠鳥級上的維修通道被數個伸縮封閉艙板所分隔。在緊急事件中,這些艙板能被關閉以免影響其余被阻隔的艦船部分,艙板還有壹項潛在的功能:在敵方登艦時,被阻隔部分可被艦橋控制抽成真空,窒息敵方部隊。
軍械庫分布在全艦上,提供輕武器與他們所對應彈藥。8個泊位搭載允許鵜鶘運兵船、長劍截擊機、猶豬車和天蠍坦克。
在全艦長度上有許多維修通道。就像HALO1裏看到的那樣,即使平時對人員不開放,他們也能由升降梯在主工程或連接通道連通至泊位。如果需要的話,擴展通道能允許猶豬通過,有些區域足夠大,可通行鵜鶘。通道的第二目標就是減少戰艦巨大的質量,從而提高加速性能。 已知的翠鳥級原裝武備如下;
壹門MAC(長度為366M)
當時遠低於標準的6個射手導彈倉.每個導彈藏容納數枚單獨的導彈.
四枚SHIVA核導彈
大量50MM點防禦機炮
人類-星盟戰爭爆發後,翠鳥級接受了大量的改裝。其中秋風之墩號的武備如下:
壹門能快速連射3發的MAC(推測長度不變,但是增加電容充電陣列),威力6萬5千噸TNT當量。
300個射手導彈倉被安排為30個圓筒和10排,每個導彈倉容納26枚導彈,***7800枚.
三枚SHIVA核導彈和三枚HAVOK核彈,威力3千萬噸TNT當量。
40門50mm MLA自動炮能夠交叉火力進行點防禦對抗單艘艦船.
反應堆
艦船為亞光速推進,由核聚變反應產生的動力,船尾外部有10個可見的噴口,2個大的8個小的(光暈:致遠星中為14個,大的不變小的增為12個。)。這些引擎似乎是重氫之間相互反應驅動的,主引擎核心有數個只能提供現代引擎產出10%的MARK II反應堆,這級船也裝備了用於超光速航行的標準的與典型的躍遷引擎。在改裝的船上,反應堆系統是作了重大改裝的部分之壹。 星際迷航;星際迷航裏戰艦主要用移相位能量武器,這種武器射速非常低,通常只能壹發壹發來攻擊,而且能量束的速度異常的慢。導致此武器只能在近距離使用,這也是為什麽星際迷航的艦對艦戰鬥通常都發生在目視距離裏。另壹個弊端就是低出力,強力的進取號D的武器出力只有4.2億瓦(根據Who watch the watchers這壹集)。秋風之墩號的主武器是移相位武器的64300倍(6萬5千噸TNT當量2.7x10E14焦耳)。
星際迷航裏另壹個常用武器是無導制的低速度低射速光子魚雷武器,威力不明,但是從劇中表現來看威力不比移相位能量武器高很多。
雖然在光暈裏移相位能量武器和光子魚雷的威力在光暈的設定世界觀是非常可笑的,但對於星際迷航裏的戰艦說那兩樣都是很有效的武器,這也證明星際迷航的造船技術低落,武器落後,船體和護盾不堪壹擊。進取號的低威力低射速低射程能量武器和壹次只能發壹枚的光子魚雷不會對核彈級威力主炮和可以快速發射數千枚導彈和電磁炮彈的秋風之墩號造成任何威脅,反而秋風之墩號可以輕松的摧毀進取號D。
星球大戰;星球大戰裏戰艦主要用渦輪激光和偶爾使用質子導彈。雖然渦輪激光射速比移相位能量武器高,但威力仍然在電影中表現很低,而且壹艘巨型的殲星艦也只備幾十門而已。雖然在光暈裏渦輪激光和質子導彈的威力是非常可笑的,但對於星球大戰裏的戰艦說那兩樣都是很有效的武器,這也證明星球大戰的造船技術低落船體和護盾不堪壹擊。但最致命的是星球大戰裏的殲星艦用壹種不能防禦實彈,只有實彈武器的秋風之墩號在這裏能夠輕易地突破護盾直接擊毀艦身
真實情況如下:
根據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星際迷航官方認證進取圖解( 中國圖書CIP核字(2012)第210247號)、星際迷航:下壹代(StarTrek:The Next Generation,1994)技術手冊以及WIKIA的阿爾法記憶(Memory Alpha)
銀河級進取號D(GalaxyClass,NCC-1701D)擁有12條TypeX相位陣列,僅僅背部的陣列就擁有200個發射單極,每個單極功率5.4X10E12瓦,總***有1.08x10E15瓦,整艦則遠遠不止。另外還有壹前壹後兩個光子魚雷(PhotonTorpedo)發射管,可以各自發射5發裝藥為1.5Kg正物質與1.5Kg反物質(Antimatter)的MKVI光子魚雷(壹般是氫同位素氘、氚)。由於反物質裝填可調,因此1.5kg反物質只是標準情況,在劇集航海家裏面就出現了當量為25同位噸的版本。標準裝藥下,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平方得到光子魚雷當量為2.7X10E17焦耳。而且,星際艦隊之魚雷均有制導系統,可以發射後不管,自主尋的。其亞光速速度為0.75c,還可以超光速發射並且維持曲速場壹段時間,壹些遠程探測器甚至可以進行23光年的曲速航行。
其中光子魚雷相當於6430萬噸TNT,沙皇核彈5000萬噸。量子魚雷(QuantumTorpedo),根據進取號圖解155頁,是50同位噸當量而標準MKVI光子魚雷是18.5同位噸當量,也就是1.6x10^18 焦耳,相當於17378.3萬噸TNT。此時光暈的三枚SHIVA核導彈和三枚HAVOK核彈,威力3千萬噸TNT當量。到了元首級(SovereignClass,NCC-1701E)進 取E,壹次可以齊射4發量子魚雷和13發光子魚雷。16條TypeXII相位陣列,單個發射極功率7.2x10的12次方瓦,總***發射單極數量尤甚於作戰性能較弱的銀河級。就算在22世紀的NX01進取號相位炮炮臺也達到5百吉瓦,5x10E11瓦 (資料來源:StarTrek:Enterprise劇集英語原音)。
另外在防禦方面,UNSC除了無盡號以及後續級別才首先裝備護盾系統,壹般戰艦只靠鈦裝甲。而從地球聯合時期開始,NX級就裝備了21.4倍鉆石硬度的三鈦合金,可以承受壹定光子魚雷的直接命中(參考星際迷航電影2可汗之怒)。於2161年星際聯邦United Fredration of Planets成立後星際艦隊很快掌握了偏導護盾技術(ENT最後壹集)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電視劇DS9(StarTrek:Deep SpaceNight)以及派拉蒙影業(ParamountPicture)可知,到了24世紀,星際艦隊開始使用灼燒裝甲,可以在敵方武器攻擊時帶走大量能量以保護船體,能夠在失去護盾的情況下抵禦2.8千米邊長博格大型方塊的火力直射三次甚至更多(2373年,001星區戰役,又稱第二次博格戰爭或者地球保衛戰。來源:電影8,第壹次接觸 First Contact) 。已知挑戰級Defiant Class、普羅米修斯級PromethuseClass(來源:星際迷航:航海家,StarTrekVoyager,第四季第十四集。以及官方模型集合OSC配送資料頁)裝備了這種裝甲。護盾,在進取號圖解以及官方設定表中可以看到,2379年元首級護盾容量為5.37x10的18焦耳。秋風之墩MAC單發當量是2.7x10的14次方焦耳,至少需要20000發才可以擊破元首級的護盾。
另外壹點需要更正的是,相位炮發射的亞原子粒子Nadion粒子飛行速度為0.99C,實際上星際迷航的典型交戰距離是壹光秒,也就是300000千米。光子魚雷甚至還帶有曲速維持裝置,可以在超光速航行時發射,亞光速運行速度也可以達到0.75c以上。
超級SMAC是少數可以抗衡的武器,3000噸彈頭以及0.04C的速度產生的能量為2.94x10的20次方焦耳,可以做到壹分鐘數發。我們可以確定這個威力是相當巨大的。在迎面直擊不考慮偏導儀的偏轉作用,擊破元首級護盾絕對沒有問題,擊毀元首級沒有壓力。可是,光暈的武器、空間站太過龐大,動輒千米數千米,也沒有結構完整性力場,機動性是可以想見的。這樣以來,SMAC炮幾乎沒有可能擊中過載可以達到2000G以上的聯邦星艦,反倒會被遠射魚雷擊毀。就算沒有及時機動,0.04c的速度相比星艦交戰速度0.1c還有魚雷航速0.75c比都是很緩慢的,而且線路筆直,相位陣列的廣角火力足以攔截粉碎SMAC炮彈。而此時,擺出來的數據還是在兩個作品時間不對等的情況下進行的,光暈25世紀到26世紀(都常常與地球直接相關,因而有可比性),星際迷航24世紀。那麽到了25、26世紀星際聯邦開始廣泛應用超相位魚雷(TransphasicTorpedo),可以壹發擊毀數公裏大小的帶護盾博格方塊,此後還有產生空間扭曲的三鈷魚雷(TricoblatTorpedo)。到26世紀,星際艦隊的進取J號星艦,(屬於星體級,參見哥倫比亞公司星際迷航:進取號劇集第三季)裝備適應性護盾,可以逐步適應甚至免疫攻擊。
另外,光暈還存有大量使用高能炸藥的射手導彈、戰神導彈,嚎叫導彈,速度慢,威力相當之小。恐怕全部傾瀉出來也難以對三鈦船殼造成什麽破壞。
原編者還認為相位炮發射速率慢,那麽證明他/她沒有認真考證過。在星際迷航電影10—復仇女神中,讓-盧克·皮卡德艦長為了找出隱形的彎刀號,使用相位陣列以驚人的速度向四周發射光束,從而確定了彎刀號的位置。
或許還有人提出光暈新星炸彈的威力足以毀滅壹個衛星以及附近艦隊,遠超星際迷航。
但是,也是在電影2可汗之怒中,星際聯邦研發的僅僅壹人那麽高的“創世裝置”將整個星雲炸得灰飛煙滅,如果做成武器其威力將更加可怕。
至於星戰,那麽更加沒有可比性。根據官方表示認可的ISC,星戰的大型戰艦核心輸出功率普遍在10的22到23次方,就算以星際迷航這種根本不偏重戰鬥的星艦的武器功率:核心功率——幾千分之壹,星戰戰艦武器功率也可以達到10的18、19次方。況且星戰基本上是純粹戰艦,也就是說其武器占用功率比例會比星際迷航高得多。那麽20次方顯然沒有任何問題。
並且,轟掉地球需要5.9 x 10^31 J(殘骸留在原軌道),死星可以輕松解決,足以想見星戰的武器功率到底有多大。EP7(原力覺醒)裏面的第壹軍團弒星者基地,可以將整個恒星吸收以驅動武器,同時跨越數千上萬光年轟掉數顆行星,除了先行者等黑科技幾乎沒有可比性。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原先這位書寫比較部分編者顯然是戴著狂熱粉的有色眼鏡去看待其它經典科幻作品,無視詳細的設定,以自己看了壹兩集的“感覺”去比較,想必有失客觀理性。
希望在此之後會少壹些關公戰秦瓊式的無腦比較,多壹份尊重,多壹份邏輯。
另外,如果真的有光暈的粉絲覺得比較不合時宜,希望修改,那麽我在此也希望此人能將所有比較壹並刪去,以絕引戰之禍根。其實,許多粉絲都是兼粉,星戰、星際迷航、三體、光暈等等,重疊的人數龐大。這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人都是理性客觀的,不存在居高臨下的批判心理,無腦比較只是極少數熊孩子。無論是ST批HALO還是HALO批SW,都不是合理的行為,不存在批判的公理性。
Be log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