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先生去世享年99歲 為什麽稱李佩為先
李佩,江蘇鎮江人,1918年出生在北京。中學就讀於美國教會學校貝滿(Bridgeman)女中,1937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1938年至1941年在昆明西南聯大學習,曾任西南聯大學生會副主席。大學畢業後,李佩在重慶中國勞動協會工作,參加了包括校場口事件等多個中***領導的進步群眾運動,創辦工人夜校和工人托兒所。受中***地下黨員影響,曾幫助把美國勞動協會的捐款送到延安解放區。
1947年李佩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工業與勞工關系學院學習工商管理。次年,李佩與在西南聯大的學長郭永懷結婚。1956年10月,郭永懷帶著妻子李佩和女兒歷經周折從美國回到了祖國。1960年,李佩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教,教授英文。1970年,隨中國科大南遷到合肥。1974年,中國科學院各所外派留學人員集中到中國科大培訓英語,李佩在飽受造反派不公正對待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為最早兩期出國人員培訓班教授英文。1976年,李佩奉調回北京工作,1978年,組織創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北京)外語教研室,並擔任教研室主任。她編寫的英語教材榮獲國家優秀教材獎,舉辦了國內首期應用語言研究生班,為該學科在國內正式建立做了開拓性的工作,並被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李佩先生長期關心學校的建設發展。2003年,中國科大45周年校慶時,李佩先生將中***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給郭永懷先生的純金質“兩彈壹星功勛獎章”捐贈中國科大校史館永久珍藏,同年,學校設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永懷獎學金”。2007年,李佩先生將個人的全部積蓄分別贈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用於郭永懷獎學金。
為什麽稱李佩為先生?跟楊絳先生是壹個道理,原因如下
“先生”的歷史與演變
“先生”壹詞其實並不是現代漢語詞匯。相反,它出自古語,有“出生比自己早,年紀比自己大”的意思。
早在《論語?為政》中就有“有酒食,先生饌”的句子。當然在這裏,“先生”是“父兄”的意思。
《孟子》中有“先生何為出此言也”壹句,這裏的“先生”則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
到了戰國時代,《國策》有雲:“先生坐,何至於此。”同樣是稱呼有德行的長輩。
漢代,則更多在“先生”加壹“老”字,稱“老先生”。
至於“先生”為何會演變為“成年男子”的代稱,則是因為“先生”在古語中多有“老師”的意思,而古時老師又大多是男性,這才慢慢演變成了現代漢語中的用法。
但事實上,“先生”壹詞,最開始並不是“成年男子”的專屬用詞。
“先生”的各類用法
說到這,大概很多人更迷糊了:那“先生”到底怎麽用呢?接著往下看,妳就知道了。
1、老師等教育工作者。古時對有學問的男女都可以這樣稱呼,所以“楊絳女士”會被尊稱為“楊絳先生”。
2、對知識分子和有壹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
3、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舊時,管帳、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業的人也會被稱為“先生”。
5、凡德高望重者,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壹定完全指男士。如宋慶齡、楊絳、冰心、丁玲、葉曼、許廣平等均可稱為先生。
6、現在對所有男性都可以稱為“先生”。這就是我們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用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