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國內拍了那麽多抗日神劇,卻很少看到抗美影視劇?
國內“抗美”劇拍得較“抗日”劇少,是因為後者,給中國帶來的苦難更加深重。抗日中國是“慘勝”,而抗美,中國可以算是大勝。觀眾愛看“抗日劇”,只是因為對當年的侵略者,余怨難消。
自1931年起至1942年止,日本侵華,持續時間長達“壹十四年”。三千五百多萬中國人因此殞命,物質財產損失,實則難以估量。不要說七十多年,只怕壹百多年過去,也抹不去中國人心中的怨氣。
另外,因為“抗日”戰爭離我們今天還很近。很多老壹輩親歷者還活著。通過他們的口述和筆記,可能最大程度,真實地還原當年的戰爭真相。
拍“抗日”劇,最有利於團結中國人。過去有日本的學者說過:中國人的性格,就是“綿裏藏針”。平時中國人是壹盤散沙,但是當國家危難的時候,中國人反而會“同仇敵愷”。每壹次看完了“抗日”影視劇,都會讓大家更團結。
因為這些緣故,老百姓對“抗日”劇喜聞樂見。文化部門的領導,也認為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確實有必要拍”。
日本侵華,是中國之奇恥大辱。必須靠影視讓觀眾回憶,以期警鐘長鳴。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血淚教訓,更激勵中國觀眾“萬眾壹心,團結奮進”。加上觀眾本來就愛看。故此多多地拍它,才是正確的選擇。
至於“抗美”劇,也拍過《上甘嶺》。抗美援朝時間較短,且以我們全勝告終。
中國人民對“美國佬”的仇恨,和對“日本鬼子”的仇恨,完全不是壹個重量級別啊。
再加上後來中美建交,就沒有必要壹直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