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完璧歸趙原文及翻譯

完璧歸趙原文及翻譯

完璧歸趙原文及翻譯如下:

1、原文

藺相如之完璧,人皆稱之。予未敢以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詐趙而脅其璧。是時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窺趙也。趙得其情則弗予,不得其情則予;得其情而畏之則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則弗予。此兩言決耳,奈之何既畏而復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趙弗予璧,兩無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歸,曲在趙。欲使曲在秦,則莫如棄璧;畏棄璧,則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圖以予城,又設九賓,齋而受璧,其勢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則前請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趙璧乎?而十五城秦寶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棄我如草芥也。大王弗與城,而紿趙璧,以壹璧故,而失信於天下,臣請就死於國,以明大王之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懷而逃之,而歸直於秦?是時秦意未欲與趙絕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於市,武安君十萬眾壓邯鄲,而責璧與信,壹勝而相如族,再勝而璧終入秦矣。

吾故曰:藺相如之獲全於璧也,天也。若其勁澠池,柔廉頗,則愈出而愈妙於用。所以能完趙者,天固曲全之哉!

2、譯文

藺相如完璧歸趙,人人都稱道他。但是,我卻不敢茍同。秦國用十五座城的空名,來欺騙趙國,並且勒索它的和氏璧。這時說它要騙取璧是實情,但不是想要借此窺視趙國。趙國如果知道了這個實情就不給它,不知道這個實情就給它。

知道了這個實情而害怕秦國而給它,知道這個實情而不害怕秦國就不給它。這只要兩句話就解決了,怎麽能夠既害怕秦國又去激怒秦國呢?況且,秦國想得到這塊璧,趙國不給它,雙方本來都沒有什麽曲直是非。

趙國交出璧而秦國不給城池,秦國就理虧了。秦國給了城池,而趙國卻拿回了璧,就是趙國理虧了。要想使秦國理虧,不如就放棄璧。害怕丟掉璧,就不如不給它。秦王既然按照地圖給了城池,又設九賓的隆重禮儀,齋戒之後才來接受璧,那種形勢是不得不給城池的。

如果秦王接受了璧而不給城池,藺相如就可以上前質問他:“我本來就知道大王是不會給城池的,這塊璧不是趙國的嗎?而十五座城池也是秦國的寶物。現在假使大王因為壹塊璧的緣故而拋棄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座城中的百姓都會深恨大王,說把我們像小草壹樣拋棄了。

大王不給城池,而騙奪了趙國的璧,因為壹塊璧的緣故,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信用,我請求死在這裏,來表明大王的失信。”這樣,秦王未必不歸還璧。但是當時為什麽要派手下人懷揣著璧逃走而把秦國處在理直的壹方呢?

那時秦國並不想與趙國斷絕關系。假如秦王發怒,在街市上殺掉藺相如,派武安君率領十萬大軍進逼邯鄲,追問璧的下落和趙國的失信,壹次獲勝就可以使相如滅族,再次獲勝而璧最終還是要落到秦國手裏。

因此我認為,藺相如能保全這塊璧,那是上天的保佑。至於他在澠池以強硬的態度對付秦國,在國內以謙和的姿態對待廉頗,那是策略上越來越高明了。所以說趙國之所以能得以保全,的確是上天在偏袒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