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叢飛邢丹

叢飛邢丹

壹個曾經被善意對待過的人,他也會用善意去對待身邊的其他人。這似乎才是壹種最富人情味的待人之道。

可是在世風日下的當今社會,有不少人早已被那份自私自利的心所蒙蔽。這些人把別人對待他的好漸漸地當成壹種理所當然。不知感恩,不知回報,甚至在別人停止幫助的時候,還出聲責怪對方,似乎錯的還是那個曾經對他提供過無償幫助的人。

不敢去扶摔倒的老人,因為害怕被訛;不敢去救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害怕他們和肇事者是壹夥的.......正是因為這樣的惡人日漸增多,讓越來越多的人不敢去做好事。

就如這位名叫叢飛的歌手,生前資助200多名貧困兒童,逝後和妻子合葬,卻鮮少有人前去看望,幾乎無人問津,這簡直讓人心寒!

草根出聲 實現夢想 回報社會

叢飛,原名張崇,1969年出生於遼寧省的壹個貧困家庭。從小就對音樂充滿熱愛,經常學唱電視劇裏的插曲。但無奈家庭條件有限,叢飛並沒有機會學習樂理方面的知識。

初中還未畢業的叢飛在壹次因緣際會下,進了壹家銀行做出納。在工作之余,叢飛始終沒忘記自己的音樂夢想,最終在自己的努力下邊工作邊考上了沈陽音樂學院。

畢業以後的叢飛打算去廣州闖蕩壹番。初到廣州的他,由於經濟困難,只能以天橋為家。白天外出唱歌,晚上露宿天橋。這期間,有壹個女孩因聽了他的歌深受感動,便給了他600元以作鼓勵。

叢飛便拿著這600元錢參加了壹場歌手比賽,並得到了壹個好成績。從此,他的音樂道路開啟了不壹樣的篇章。

1994年,是叢飛這麽多年來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的壹年,他的歌以及他的人迅速地火遍大江南北,他在歌壇上打開了自己的知名度。並在第二年拜了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郭頌為師父。

但成名並有了不菲收入的叢飛並沒有因此飄飄然,也沒有窮人乍富以後那種小人得誌的感覺,而是逐漸做起了公益,這壹做便整整堅持了11年之久。

他第壹次接觸公益是在1994年。那壹年,他參加了壹場校園義演,義演結束後,他當場捐出了身上所有的2400元錢,而這些錢在當時能夠幫助20個貧困學生完成2年的學業。

當叢飛知道自己的捐獻能給予這麽多人以幫助時,他感到了壹種前所未有的快樂和滿足。

曾經在他人處獲得過幫助的叢飛,正以同樣的方式幫助其他人。可以說,叢飛是個非常有良心的人,並且,他的這份心並沒有因為在社會中的長久浸淫而有所改變,如此懂得湧泉相報的叢飛是壹條真正的漢子。

隨後的每壹年,只要壹有機會,叢飛就會做慈善,毫不手軟地捐出自己的大部分積蓄。而從飛自己的生活卻並沒有因為事業的穩定,收入的提高而和之前有所差別。比起其他壹些和他名氣相當的歌手,叢飛的生活並不算的上好!

名利雙收的他居住在壹間只有50多平米的普通房子,吃穿用度還是和以前壹樣,並沒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並且在此期間他還經歷了壹場失敗的婚姻。

叢飛的第壹任妻子並不能理解叢飛這種慷慨解囊的義演行為,因為有好幾次,叢飛對於他演出的回報不僅分文未取,甚至還會為了給他資助的貧困兒童交上學費向身邊親朋好友相借。

截止到2004年6月,作為深圳首批“義工”的叢飛已經義演了300多場次,被叢飛資助過的孩子總數達到178人之多,並且因為這些,他已經背負了17萬左右的債務。

在當時,17萬對於任何壹個家庭來說都不是個小數目。

在結婚2年後,他的第壹任妻子最終和叢飛離婚,並留下了壹個2歲的女兒獨自回到了家鄉。

大愛無疆 彌留之際 不忘行善

離婚不久後的叢飛,就認識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任妻子,壹位空姐,名叫邢丹。她被叢飛這麽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從善行為所感動,毅然決然的嫁給了他。

從叢飛的這兩段婚姻中就能發現,結婚壹定要找壹個三觀壹致的人才能***同走下去,否則那過程會走的極其痛苦且最終分道揚鑣。

只是,對於終於找到了壹位能理解並支持自己慈善事業的妻子的叢飛,老天爺似乎對他也產生了“愛”意,也想把他拉向自己身邊。

在和邢丹結婚3年以後,叢飛被查出了胃癌,並且在第二日,他的癌細胞便在身體裏進行了擴散。

但是在生病期間,叢飛依然堅持參加義演,並且把自己看病的治療費捐獻了出去。

且在這段時間,叢飛終於實現了壹直以來的壹個願望:成為壹名黨員。

在叢飛住院期間,不少人前去上門探望,這其中有當地政府部門的有關領導,以及叢飛曾經參加義演的部隊官兵,還有叢飛的親朋好友。

可是這當中卻唯獨缺少了曾經被叢飛資助過的那些貧困學生們的慰問,他們雖然打來了電話及寫了書信。但內容卻是對叢飛的壹種質疑和催討。

因為在叢飛生病住院期間,那些沒再接收到叢飛資助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以為叢飛不再提供經濟上的幫助,便紛紛打來了“催討電話”。

如果說這是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叢飛生病那可以理解,畢竟不知者不為過,但是在叢飛逝後和妻子合葬在墓地以後,那些曾經接受過他資助的那200多名貧困兒童也都鮮少有人去探望,那可就真的是壹件不得不讓人心寒的事!

但即便這樣被對待,叢飛也從未有過抱怨,並且在彌留之際,依然不忘做著他的慈善事業。

他要求在他離世後,把他的眼角膜捐出,將他的遺體捐給醫學院做研究,並且拒絕了政府給予的任何經濟上的幫助,且要求自己的家人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向社會伸手,只能給予奉獻。

這樣的叢飛在2005年間得到了“深圳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誌願者”等殊榮稱號。

也可以說,叢飛拿到這些獎項也是實至名歸。

令人惋惜的是,在叢飛逝世後的第5年,也就是2011年,他的妻子邢丹在壹場無意為之的交通意外中離世。此後,夫妻二人的墓合葬在深圳的壹處常青園內。平時,除了他們的家人以外,鮮少有人前去探望!

不知那些曾經受過其捐助的孩子們是否還記得在他們的生命中出現過壹位名叫叢飛的叔叔?雖然只是短暫停留,但卻給了他們無限的幫助和熱愛!

理所當然的心態 是殺死善意之心的殺手

叢飛作為壹名草根出聲的歌手,雖然經濟條件有限,但卻靠著自身地努力壹步壹步地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並且在收獲了財富名利後,不忘本地給予了社會最大的回報。

作為90年代家喻戶曉的歌手,叢飛的經濟收入並不低,而他完全可以靠著這份收入過上不錯的日子,可是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無償捐獻了出去,且因此還失去了自己的第壹段婚姻。

但是大半生都在做好事的叢飛卻在自己最好的年華離開了我們,即使在臨走前,在面對那些並不友善的聲音,他依然不忘行善。

這樣的叢飛用自己的小我成就了數百個貧困家庭,使他們的孩子有學上,有書念,有飯吃。雖然他未能拯救自己的生命,卻拯救了數百名失學的少年!而這並不是叢飛必須要做的事,但是他卻把此當成了自己的職責和使命。

這個社會還有無數個像叢飛這樣的人,他們默默無聞,不求回報地做著好事。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存在,不知我們的社會將會變成什麽樣?而對於他們,我們應該心懷感激,而不是把這些當成壹種理所當然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