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是根據什麽分類的?
壹、N型半導體
N型半導體也稱為電子型半導體,即自由電子濃度遠大於空穴濃度的雜質半導體。
形成原理
摻雜和缺陷均可造成導帶中電子濃度的增高. 對於鍺、矽類半導體材料,摻雜Ⅴ族元素,當雜質原子以替位方式取代晶格中的鍺、矽原子時,可提供除滿足***價鍵配位以外的壹個多余電子,這就形成了半導體中導帶電子濃度的增加。
二、P型半導體
P型半導體壹般指空穴型半導體,是以帶正電的空穴導電為主的半導體。
形成
在純凈的矽晶體中摻入三價元素(如硼),使之取代晶格中矽原子的位置,就形成P型半導體。在P型半導體中,空穴為多子,自由電子為少子,主要靠空穴導電。由於P型半導體中正電荷量與負電荷量相等,故P型半導體呈電中性。空穴主要由雜質原子提供,自由電子由熱激發形成。
擴展資料
在這類半導體中,參與導電的 (即導電載體) 主要是帶負電的電子,這些電子來自半導體中的施主。凡摻有施主雜質或施主數量多於受主的半導體都是N型半導體。例如,含有適量五價元素砷、磷、銻等的鍺或矽等半導體。?
由於N型半導體中正電荷量與負電荷量相等,故N型半導體呈電中性。自由電子主要由雜質原子提供,空穴由熱激發形成。摻入的雜質越多,多子(自由電子)的濃度就越高,導電性能就越強。
百度百科-N型半導體
百度百科-空穴型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