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萬聖節是幾月幾日 ?

萬聖節是幾月幾日 ?

“萬聖節”其實是基督教的壹個紀念所有聖人的節日,日期是每年11月1日。萬聖節前夜( Halloween)是人們大肆慶祝的時候,因此,我們所熟知的10月31日西方萬聖節其實是前夜的狂歡活動。

萬聖節盡管不是法定節假日,但卻很有特色:標誌性的顏色是橘黃和黑色,刻成鬼臉的南瓜是壹道著名的風景。萬聖節的傳統活動包括“糖果惡作劇”、化妝晚會、去鬧鬼的遊樂場玩耍、縮在被窩裏看恐怖片、把南瓜刻成鬼臉等等。

萬聖節的前身是薩滿節,古代凱爾特人用來慶祝收獲季節的結束,又稱為“凱爾特人的新年”。凱爾特人認為10月31日是生靈與亡魂的交界。在這壹天,各種妖魔鬼怪在人間肆虐,造成瘟疫和災荒。於是他們宰殺牛羊作為過冬的囤積,穿戴上象征妖魔鬼怪的面具和衣服,把牛羊骨頭扔進篝火裏,期望遊蕩的鬼魂能夠得到撫慰而不在人間作亂。

萬聖節的主題是鬼怪、死亡、魔法等讓人受到驚嚇的事物。人們在萬聖節裝扮的鬼怪通常有鬼魂、食屍鬼、僵屍、骷髏、巫婆、惡魔、蝙蝠、黑貓、蜘蛛、木乃伊、狼人、幽靈和貓頭鷹等,還有科幻小說中的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以及吸血鬼。秋天的元素如南瓜和稻草人也經常出現在萬聖節。三種萬聖節的“流行色”是:南瓜的橘黃色,夜和死亡的黑色,月光、鬼魂和骷髏的白色。

最早在歐洲,人們原本是在挖空的蘿蔔中點上蠟燭做成“鬼臉燈籠”,但美國的移民很快便用南瓜代替了蘿蔔,原因是南瓜個頭大,雕刻圖案比較容易。人們給南瓜刻上猙獰的面孔,放在門廊或臺階上,用來嚇跑前來騷擾的鬼怪。

糖果惡作劇是小孩子們在萬聖節時候的傳統活動。他們喬裝打扮成各種鬼怪、動物、卡通形象甚至是名人形象,總之是扮得越離譜越像越好;挨家挨戶地敲門,然後對開門的人說“ Trick or treat!”意思是妳得給我糖果作為獎賞,要不然我就對妳家進行惡作劇!大多數人都對小孩子們很友好,慷慨地送給他們糖果。

萬聖節喬裝打扮的習俗從20世紀初開始流行。傳統的萬聖節的裝束特點在於模仿的是妖魔鬼怪等嚇人的東西,或者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吸血鬼、魔鬼、幽靈、骷髏和巫婆是最常見的模仿對象;目前的流行趨勢還包括模仿總統、影視明星、卡通人物等。

萬聖節正值蘋果收獲的季節,因此,“蘋果蘸糖”就成了壹種萬聖節傳統食物。做法是把整只蘋果插上簽子在糖漿裏攪動,讓表面都附著壹層糖漿。有時候蘸完糖漿還蘸壹些碎果仁。人們稱這種食品為 candy apple、 toffee apple(太妃糖蘋果)或 caramel apple,有點兒像大號的糖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