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周嘯天詩歌

周嘯天詩歌

最近壹直在讀自第壹屆以來的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詩歌卷)。這幾屆以來的詩歌作品都沒有特別的地方,但讀到了第六屆獲獎作品集中,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的詩歌倒是深深地吸引了我。

? 周嘯天的這首《春運》,詩風獨到。這首《春運》的語言通俗易懂,具有唐詩的特點,也有壹些現代的詞匯,如“咒”、“留守”、“空巢”,新舊交替,雜然其中。細讀起來,又不免讓人懷疑詩人的創作水準拙劣。如果讓有壹點詩歌基礎的讀者來閱讀此詩,剛接觸時可能會對此種類型的詩歌產生批判、質疑的態度來。

但無論如何,該詩仍舊有可讀之處。詩歌的藝術價值是存在的。

這首《春運》並非語言框架之下的產物,既不講究語言的精美,也不講究意境的構造。此詩全然融合了新詩思想,用古代人的話寫給現代人看,是壹種古典詩歌向現代詩歌的直接大跳躍。它的音韻較為自由,格律從寬,具有現代詩歌的押韻特點。其次,它包含了強勁的古典詩詞生命力,造成語言的表達含有歧義,意境和內容斷裂開去,顛覆了讀者所認為的傳統詩詞的意義。

這首詩貫註了現實性的內容,並未用壹種直接的方式表達出詩人內心的情感,只是用壹種平淡的口吻把內容寫出來。在詩歌內容上,詩人將自己的同情放在那些因為旅途遙遠,不能回家過春節的人群身上,同時也不忘了寫另壹邊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渴盼親人歸家的無奈之感。兩重社會矛盾描寫同時存在。接下來的兩句“木落平林天遠大,枝頭留守有空巢”兩句意境豪邁,應用了借代手法,將樹上的鳥巢比做現實中的空巢老人,使得表達的語言在含蓄委婉中帶著哀情,體現了詩人對當代社會特殊群體的思考。

從《春運》壹詩中可以看出詩人對生活的敏感程度。不管詩人想要把自己的詩歌寫出不同尋常的風格,哪怕是奇異的。他的認識都來源於實踐,像杜甫的詩就是如此。

? 如果要結合著周嘯天的《春運》對當下詩歌作出自己的認識,那我則認為:每個寫詩者的思想是舊思想,題材是傳統題材,書寫格式是壹個模式的,創作並沒有真正的發生新變,也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發生質的變化。如果寫詩者所寫的幾乎壹個樣,那便沒有了繼承的味道和藝術的個性。如果寫詩者和讀詩者都不能同時接受新形式、新變化的話,詩歌就只能永遠走老路,創作也就沒有了意義。